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数字经济的产业效应—基于数据要素化的理论分析
    周之瀚, 杨曦
    当代财经    2021, 0 (12): 101-114.  
    摘要1391)      收藏
    构建异质性企业动态均衡模型,结合理论研究与量化分析,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生产率、产业内资源整合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数字经济后,出口临界生产率提升,生产临界生产率和产业平均生产率的变动由相应的生产率提升指数临界值决定,而产业内生产竞争程度缓解,产业内出口竞争程度加剧。数字经济通过改变要素边际产出和产业进入成本两条路径同时作用于产业经济,对产业内资源整合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存在对应的数据相对价格临界值,在此临界值两侧,数字经济带来的影响截然相反,而这一相对价格临界值的取值大小和变化趋势取决于数据要素密集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产业贸易成本等产业特征。本文研究不仅构建了产业数字化理论分析范式,为今后有关数字经济的产业效应研究打好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稳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政府应根据各方面产业特征实施精准的产业引导政策,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企业资产证券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桂荷发, 任妙子
    当代财经    2021, 0 (12): 53-64.  
    摘要815)      收藏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融资方式,日渐成为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渠道。通过使用2015年至2020年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数据,以及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企业资产证券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后发现,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机制是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研发创新和增强战略柔性。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和大型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和小型企业资产证券化对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力度更大;融资租赁类产品、应收账款和各类贷款产品、类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的资产证券化对企业经营绩效表现出更大的提升作用。因此,我国应夯实制度基础,优化支持政策,强化信息披露,大力发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廖凯诚, 张玉臣, 彭耿
    当代财经    2021, 0 (12): 65-76.  
    摘要790)      收藏
    基于2011—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及运用DID和工具变量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降低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抑制效应还表现在对技术效率和科技进步效率的影响上。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仅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效应,使用深度仅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产生抑制效应,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则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科技进步率均产生抑制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抑制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可以通过“资源竞争假说”解释。第三,城市行政级别不同,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需针对金融机构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政策,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业数字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数字技术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来自中国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
    王彬, 高敬峰, 宋玉洁
    当代财经    2021, 0 (12): 115-125.  
    摘要769)      收藏
    在数字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交汇时期,研究数字技术如何影响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于打造贸易强国和发展高质量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生产要素角度提出衡量全球价值链分工新思路,并使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及中国各行业使用的数字技术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并且中国使用国内数字技术更能促进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此外,数字技术的使用对于中国参与欧盟地区全球价值链分工、农业采选业和制造业以及复杂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促进作用更大。中国应重视发展国内数字技术,发掘国外数字技术潜力,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机会,进一步深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幸福感:多重中介比较及边界条件
    宋萌, 董玉杰
    当代财经    2021, 0 (12): 90-100.  
    摘要758)      收藏
    员工的主观幸福感一直是理论家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重要的组织情境,领导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得到了广泛考察。然而,针对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幸福感的研究十分有限,聚焦二者关系间的传递效应比较和权变机制更是匮乏,亟须进一步探索。基于309名员工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真实型领导对员工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和领导认同分别在真实型领导和员工幸福感之间会产生传递效应。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60.7%,显著高于领导认同和领导信任。即使在中国的人情社会,西方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的独特解释力仍然最强;工作场所真实氛围感知强化了真实型领导与心理资本之间的正向关系、心理资本在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但会抵消真实型领导对领导信任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分别验证了“硬”环境制度对“软”领导行为的强化与替代效应,为后续边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为组织实践提升员工幸福感的管理和干预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工业化:历程、经验与展望
    李晓华, 沈继楼
    当代财经    2021, 0 (12): 3-14.  
    摘要741)      收藏
    在建党早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工业化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一步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工业化进程。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从一个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上工业规模最大、产业门类最全、产业配套最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攀升的工业大国。在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至今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业化具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将工业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始终坚持自立更生与对外开放并进等特征。当前中国工业化面临逆全球化下的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新的环境,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需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工业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以江西省土地资源为例
    王俊杰
    当代财经    2021, 0 (12): 15-27.  
    摘要720)      收藏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追责制的前提,也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仍面临一些理论难题,编制一套可复制、可操作性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仍是巨大挑战。借鉴生态足迹思想重新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框架能够解决一些理论难题,也使得编制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江西省整体及南昌、吉安、赣州三市数据的试编结果表明,2018年江西省土地资源总权益价值约为118万亿元。在价值总量构成中,林地、耕地、湿地、草地分别约占75%、9%、8%、8%。2018年江西省土地负债价值约3.46万亿元。2018年赣州、吉安、南昌的土地资源权益价值分别为26.77、18.21、4.29万亿元。2018年江西省土地资源价值约是物质资本存量价值的21倍,约是地区生产总值的54倍。这些结果相比现有其他研究更为可信,也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公共教育支出、预期经济地位与居民再分配偏好
    孙群力, 谢滨泽
    当代财经    2021, 0 (12): 41-52.  
    摘要720)      收藏
    增加公共教育支出,保障教育公平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17—2019年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教育支出越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其再分配偏好程度越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居民的再分配偏好程度越强烈,而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其再分配偏好程度下降。对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公共教育支出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充足的公共教育支出能有效降低其再分配偏好。公共教育支出不足,不仅会提高再分配偏好,而且还会导致预期经济地位下降,进而进一步提高再分配偏好。因此,应不断加强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教育供给水平;缓解阶层固化,提升社会流动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发挥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的调节作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转移支付分配如何影响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政府间财政竞争的视角
    束磊, 梁倩
    当代财经    2021, 0 (12): 28-40.  
    摘要717)      收藏
    转移支付是保障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间财政竞争机制下,转移支付分配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间转移支付分配与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表现为显著的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竞争性地区分配的转移支付资金越多,本地政府越倾向于减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这种竞争性的策略互动关系,抑制了转移支付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保障作用。分转移支付类型来看,这种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作用在专项转移支付上表现更加突出;分地区来看,竞争性策略互动关系对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抑制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更加明显。因此,规范地区间财政竞争秩序,构建更加科学透明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制度,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结构,有利于发挥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保险制度设计会影响公司国际化战略吗—来自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证据
    唐雪松, 廖望, 廖强
    当代财经    2021, 0 (12): 77-89.  
    摘要705)      收藏
    我国致力于以高水平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如何促使企业以快且稳的步调实现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董责险可显著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董责险通过抑制高管的风险厌恶倾向以及提高公司风险承担能力,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董责险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后,对公司价值产生了显著的增量作用,表明董责险确实有助于提高企业防范和应对国际化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共有股东与盈余持续性
    严苏艳
    当代财经    2021, 0 (12): 137-148.  
    摘要683)      收藏
    某公司在同一行业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那么该公司就是同一行业中众多公司的共有股东。由于共有股东持股同一行业多家公司的股份,因而其具有独特的信息集成优势,能影响其所持股份的公司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缓解产品市场的竞争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而可影响其所持股份的公司的盈余持续性。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共有股东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共有股东显著提升了其持有股份的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的影响渠道分析发现:共有股东是通过降低盈余管理与业绩波动两个路径而提升盈余持续性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社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据的分析
    向宇, 代沁雯, 马俊峰
    当代财经    2021, 0 (12): 126-136.  
    摘要591)      收藏
    企业过度金融化会对宏观经济结构平衡和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威胁。利用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检验了社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失信会加剧企业金融化;市场化水平和融资环境可以缓解社会失信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中间机制研究表明:社会失信会加剧企业的代理问题和增加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会提高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为此,要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整合并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化系统、建立健全查找失信被执行人协作联动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企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协同与成本粘性
    赵玲, 黄昊
    当代财经    2022, 0 (5): 124-136.  
    摘要549)      收藏
    数字化变革可突破时空局限和产业界限重构经济运行模式,并对微观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成本费用有深刻的影响。以2009—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利用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指标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且当公司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较低以及公司与客户、供应商分属异地时这种降低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强化技术替代用工、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加速供应链资源高效运转而降低企业成本粘性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数字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基于适宜性供给的视角
    陶长琪, 丁煜
    当代财经    2022, 0 (3): 16-27.  
    摘要483)      收藏
    数字经济政策是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的重要工具。利用中国2012—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的创新激励效应在高技术企业、中部地区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更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及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从而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水平;此外,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对企业税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表明,企业新增创新投入的部分资金可能源于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的减税降负效应。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时,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的创新激励效应显现,而“大水漫灌”式的数字经济政策供给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呈现抑制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金融加速器、预期消息冲击和货币政策规则选择
    金祥义, 张文菲
    当代财经    2022, 0 (3): 66-77.  
    摘要436)      收藏
    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加速器机制和预期消息冲击的DSGE模型,推导出数量型、价格型和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以探究现行经济环境下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表明,包含预期消息冲击的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拟合性更强,更能反映金融加速器机制下宏观经济的波动情况;相比于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已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在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均具有更强的宏观调控效应。此外,福利损失分析表明,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货币政策实施产生的福利损失,这意味着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亦是我国未来货币政策发展转型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发展思路、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以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例
    朱兰, 邱爽, 吴紫薇
    当代财经    2022, 0 (3): 3-13.  
    摘要410)      收藏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认识或社会思潮),是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绩效的重要原因。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政府发展思路和产业政策视角,可以很好地解释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结构变迁路径和经济增长分化现象。通过政策梳理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新加坡政府是因势利导型政府,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中国香港政府是自由放任型政府,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回归后实施积极不干预政策,有意识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升级,但违背比较优势,产业升级受阻,制造业竞争力持续下降。进一步对比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收入分配、开放度和宏观经济稳定度方面的表现可以发现,新加坡的经济绩效明显优于中国香港。上述结论对于新时期我国领先型城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刘满凤, 杨杰, 陈梁
    当代财经    2022, 0 (1): 102-112.  
    摘要408)      PDF(pc) (946KB)(242)    收藏
    基于2014年开始陆续建立数据交易平台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1—2018年中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以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为表征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及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显著,且短期内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扩大了地区间数字鸿沟。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通过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资本与劳动配置效率显著推动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能力、政府干预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人工智能、就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
    史丹, 叶云岭
    当代财经    2023, 0 (5): 3-14.  
    摘要399)      收藏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势必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并将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结构纳入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绿色低碳水平,从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从理论机制来看,缩减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可以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技能劳动力会强化人工智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而东北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抑制高质量发展,低技能劳动力会加剧人工智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赋能高质量发展,同时各地区应根据就业结构等客观实际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数字经济发展能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吗
    翟淑萍, 韩贤, 毛文霞
    当代财经    2022, 0 (1): 78-89.  
    摘要385)      PDF(pc) (933KB)(278)    收藏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路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引导企业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削弱管理层权力,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地从劳动密集度、产权性质和外部制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二者关系的异质性。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升效应更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劳动过度投资的国有企业和劳动投资不足的民营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较少的政府干预和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发挥效应的重要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段军山, 高雯玉
    当代财经    2022, 0 (5): 51-62.  
    摘要370)      收藏
    在我国金融体系数字化变革的背景下,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1—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有效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结构上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是主要驱动力,其次是使用深度,而数字化程度表现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U型关系。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创新是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驱动机制,其中促进创新是关键。此外,在异质性特征识别中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更有助于提升大规模企业、高市场化进程地区和低监管强度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建议分析数字金融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结构化差异,通过金融创新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环境保护费改税能抑制企业金融化吗——基于《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于连超, 谢鹏, 刘强, 毕茜
    当代财经    2022, 0 (2): 127-137.  
    摘要367)      收藏
    环境保护费改税标志着由政府主导的排污费制度转向了以市场为主导的环境税制度,那么这个改变能否抑制企业金融化并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呢?以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契机并以2015—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法探讨了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且当市场制度较好和媒体监督较强时,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的中间机制分析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机制在于环境保护费改税使企业提高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视角
    卢福财, 秦玥, 徐远彬
    当代财经    2023, 0 (11): 3-15.  
    摘要366)      收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1—2021年企业层面数据并将专业化分工纳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企业数字化会提高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相较于民营企业,数字化对国有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第三,相较于内部控制水平低的企业,数字化对内部控制水平位于前25%的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通过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上述结论意味着,为了加快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政府应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应鼓励企业加强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等环节的应用,鼓励企业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刚性兑付、隐性担保预期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
    孙希芳, 刘立彧
    当代财经    2022, 0 (1): 66-77.  
    摘要356)      PDF(pc) (933KB)(258)    收藏
    刚性兑付环境下研究投资者隐性担保预期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25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隐性担保预期强度并没有达到使投资者完全忽视理财产品风险的程度,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率依然反映了产品风险;第二,政府对银行隐性担保的可能性越大,投资者的隐性担保预期强度就越大,从而银行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率越低,并且超额收益率对产品风险的敏感性越低;第三,“资管新规”有助于削弱投资者的隐性担保预期,降低了政府对银行隐性担保的可能性在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定价上的扭曲作用。因此,应全面落实“资管新规”在打破刚性兑付方面的监管要求,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并培育其风险识别能力,逐渐取消政府对银行提供的隐性担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机制与中国经验
    关禹, 王雪标
    当代财经    2022, 0 (1): 53-65.  
    摘要354)      PDF(pc) (949KB)(646)    收藏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累积,预示着中国可能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因此需加强货币政策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引导,以发挥长期利率的调控作用。理论分析表明,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已具备通过信号渠道和资产组合平衡渠道向国债收益率曲线传导的操作条件;实证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两种渠道传导的有效性。具体来看,信号渠道比资产组合平衡渠道的传导效应更强;信号渠道的作用是短期的,其方向与货币政策目标一致,而资产组合平衡渠道的作用是长期的,其方向短期内与货币政策目标相反,在中长期与货币政策目标一致;两种渠道在货币政策宽松期的传导效应较弱,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的传导效应较强,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特征。建议中国人民银行优化基于信号渠道和资产组合平衡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核心的利率传导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经合组织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的方案逻辑与中国应对——一个基于新市场财政学的分析框架
    马海涛, 曹明星, 白云真
    当代财经    2022, 0 (1): 29-39.  
    摘要352)      PDF(pc) (812KB)(323)    收藏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如火如荼,经合组织设计了“双支柱”的基本方案,力图建立市场国征税权和全球最低税制度以改善国际税收秩序。针对上述改革,基于探索中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形成三个方面的创新性认知:一是形成平台市场范畴,创新解释数字经济新市场的平台主体及其联结度意义、数字经济新平台的市场机制及其税法规制特点;二是形成可比政府范畴,探索政府生产性角色的正名与征税权正当性的证明、跨境交易可比性全景的还原与可比政府税基的匡算;三是具化收益控制权范畴,分别剖析经合组织改革方案中跨国企业与政府的税收利益博弈、数字经济中国家及其集团的产业格局竞争。根据上述逻辑和基本国情,提出中国初步的应对政策,强调应从税基安全、公平和发展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好反避税中的全球竞争与合作、数字和工业经济的全球大循环以及落后地区和新兴行业的经济成长等方面的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营商环境如何影响企业投资
    牛鹏, 郑明波, 郭继文
    当代财经    2022, 0 (1): 90-101.  
    摘要319)      PDF(pc) (952KB)(370)    收藏
    面对实体企业投资率持续下降的态势,党中央提出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期促进企业投资。在系统分析营商环境影响企业投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8—2020年我国营商环境和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营商环境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投资。在使用开埠历史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企业所有制层面,营商环境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在行业层面,营商环境对制造业和中低技术行业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在地区层面,东部地区和民营化程度较高地区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显示,营商环境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实现的。因此,各地区应该着力简化对企业的行政审批流程、健全法治体系、优化金融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投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双重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影响:迎合还是防御
    赵小玥, 贾明, 张喆
    当代财经    2022, 0 (2): 79-90.  
    摘要314)      收藏
    现有研究关注多维利益相关者间诉求冲突对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的影响,但针对同一利益相关者内部的诉求冲突如何影响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内在机制的关注较少。结合资源依赖理论,提出当企业面临来自同一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提出的相互冲突的诉求时,企业会通过选择CSR报告中不同部分的内容呈现形式,即通过实质性或象征性地披露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以应对上述压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大以及与当财政压力大于环保压力时,企业会对CSR报告经营部分进行实质性披露;而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以及与当环保压力大于财政压力时,企业会对CSR报告环境部分进行象征性披露。基于2013—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了上述假设。本文剖析了来自同一级别相互冲突的政府压力对企业战略性政治行为的影响,丰富了制度复杂性和企业政治行为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利国, 冷浪平
    当代财经    2022, 0 (2): 16-27.  
    摘要311)      收藏
    近年来我国人口回流现象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2009—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逐渐步入人口回流阶段,其余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正相关阶段。在溢出效应上,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入;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人口流入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因此,发达地区应认识到人口回流的必然趋势,推进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双转型升级”,欠发达地区应顺应人口回流的大趋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合理引导和安置回流人口,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协同治理、地方政府绿色转型与空气质量改善
    赵一心, 缪小林
    当代财经    2022, 0 (3): 40-52.  
    摘要309)      收藏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视为协同治理模式推行的公共政策实验,考察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协同治理模式推行显著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协同治理对地方政府绿色转型发挥了制度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与生产技术创新等。此外,该激励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省会城市表现尤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地方政府行为产生约束作用,有利于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率,但以签订合作协议为主的正式协作行动约束效应较弱。因此,为提高协同治理效益、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既要扩大协同治理推行范围,更要加强实质性协作行动、强化配套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制度激励效能与行为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社会审计规制平台:构建依据与运行机制
    仵宗礼
    当代财经    2022, 0 (1): 135-148.  
    摘要308)      PDF(pc) (1019KB)(149)    收藏
    当前,审计质量低下和审计收费低价恶性竞争非常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审计产品自身属性、审计市场的特殊性以及注册会计师“靠关系”揽业务等。社会审计鉴证业务具有公共品属性,易产生市场失灵和社会危害,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审计质量低下和审计收费低价恶性竞争进行治理。政府治理的工具是用规制理念构建一个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共享的多方集中共治的“业价质信付”的一体化社会审计规制平台。该平台要以大数据共享信息为基础,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价格机制并采用多元化的价格监督机制,以遏制低价不正当竞争。要依托该平台,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并构建信用分类评价体系,以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要依托该平台,创建“规制平台委托支付模式”,切断“靠关系”揽业务和“遴选入库”等产生的“权力出租”“佣金回扣”利益链条,以削弱管理层对价格、选聘和支付费用的控制权,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抑制审计收费不正当竞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技术溢出与企业竞争环境——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刘朝煜
    当代财经    2022, 0 (2): 115-126.  
    摘要308)      收藏
    正确识别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有助于厘清技术溢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路径,进而更有效率地在企业间配置生产要素等资源。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对企业技术溢出回归模型进行了拓展,并结合2000—2016年沪深两市AB股上市公司微观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第一,当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平均而言企业获得的行业内技术溢出会推动其面临的竞争趋于缓和;第二,行业间技术溢出则会显著增加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第三,竞争程度的滞后项会使当期竞争程度向反方向调整。机制研究发现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通过生产要素的企业间流动进行传导,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不同行业内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区分技术溢出的异质性生产效应以及刻画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演变规律,从而有效地引导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获取要素开展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
    钞小静, 薛志欣
    当代财经    2022, 0 (1): 16-28.  
    摘要308)      PDF(pc) (710KB)(357)    收藏
    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我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2010—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上市公司匹配数据的研究表明,企业升级是生产效率、组织管理与企业价值链实现转型升级的动态过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企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样本自选择等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融合应用会通过创新能力提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以及网络空间集聚共同推动企业升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在生产效率与企业价值链层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激励效应,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组织管理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显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审计师初次主审业务与审计质量——基于职业生涯关注的视角
    张雪华
    当代财经    2022, 0 (3): 140-148.  
    摘要306)      收藏
    保障审计师初次主审业务的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问题。基于职业生涯关注理论,以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年报签字审计师为样本,考察了审计师初次主审业务的审计质量问题。研究发现:审计师初次主审业务所产生的职业起点效应能够弥补其经验缺失效应,从而能保障审计独立性与审计质量;审计师成长期越长,审计质量越好。拓展分析发现: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同城”地域关系会干扰审计师初次主审业务的审计独立性并降低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环境规制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来自新《环保法》 颁布的证据
    张超, 宋华盛
    当代财经    2022, 0 (3): 53-65.  
    摘要305)      收藏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4年新《环保法》的颁布为切入点,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增加了重污染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引致重污染企业减持非流动性金融资产而增持流动性金融资产,实证支持了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蓄水池”动机。具体影响机制为:环境规制增大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不确定性和债务融资难度,进而强化其预防性动机而增持金融资产。此外,流动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增加提高了企业未来财务绩效,而非流动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增加损害了企业未来财务绩效,所以环境规制通过优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来提升其未来财务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重污染类型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在面临严格的环境规制后更加显著地增持金融资产。因此,应明确不同类型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差异化影响,警惕企业持有过多非流动性金融资产的危害,鼓励企业通过持有流动性金融资产以应对环境规制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多维贫困测度及分解
    李春根, 陈文美
    当代财经    2022, 0 (5): 3-12.  
    摘要305)      收藏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开展相对贫困治理成为我国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选择。共同富裕是相对贫困治理的目标指向,而相对贫困治理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手段。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A-F方法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多维贫困指数维度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教育、生活水平、健康、劳动能力、医疗保险和住房,同时遭受5个以上维度或单一维度贫困的相对贫困家庭数量均较少,超过50%的相对贫困家庭同时遭受至少3个维度贫困;区域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严重程度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收入分解结果显示,收入越低的家庭多维贫困发生率越高,遭受的贫困维度越多,贫困程度越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流动人口创业——来自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证据
    林瑶鹏, 林柳琳, 高琦, 刘帷韬
    当代财经    2022, 0 (4): 65-75.  
    摘要304)      收藏
    实现流动人口高质量就业和收入增长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根据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阻碍流动人口创业,这种抑制作用是因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加了流动人口的“非创业”就业收入,缩小了流动人口“创业”与“非创业”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检验发现,城市文化多样性可能会削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从而强化其对流动人口创业行为的阻碍作用。这表明,以普惠发展做大经济蛋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对流动人口创业的支持作用、扩大流动人口“非创业”增收渠道,还要促进城市内部融合以降低文化排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城市群兴起的金融集聚效应与影响机制
    谢漾, 洪正
    当代财经    2022, 0 (2): 66-78.  
    摘要301)      收藏
    城市群的形成和演进正深刻影响着金融集聚和区域金融发展,然而传统研究忽略了城市群对金融集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18个城市群金融集聚度进行测算,借助β收敛模型并结合空间计量技术,研究城市群演进过程中金融集聚的时空特征和金融集聚效应,以及影响城市群金融集聚的机制后发现,城市群成为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金融资源正在加速从非城市群向城市群集聚,从欠发达城市群向发达城市群集聚;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内部具有不同的“中心-外围”集聚效应,欠发达城市群表现为虹吸效应,快速发展城市群为联动效应,发达城市群为辐射效应,衰退城市群则为耗散效应;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机制。因此,应该加快城市群规划建设,创新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国家治理背景下我国财政监督法治化的模式改进及其实践路径
    邓辉, 朱丘祥
    当代财经    2022, 0 (3): 28-39.  
    摘要297)      收藏
    财政监督乃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主导的财政监督模式还不能充分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加强财政监督立法,实现财政监督法治化,正成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我国行政型财政监督模式急需向人大与行政兼顾的纵横立体化财政监督模式转变,并实现财政的人大监督与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监督形态。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实践演进的视野,以修订财政监督领域的基本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为契机,新模式下实现财政监督法治化的逻辑要点在于:建构规范、统一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进一步明确各财政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改进财政监督的协调合作机制;健全财政监督的措施、手段和程序;完善财政监督内部追责、外部问责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非处罚性监管能约束管理层语调操纵吗——基于年报文本的经验证据
    付文博, 曾皓
    当代财经    2022, 0 (3): 89-101.  
    摘要297)      收藏
    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对非财务文本信息的治理效应较少受到研究关注。利用2015—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监管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能够有效地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且企业收函数量越多,抑制作用越明显。区分问询函特征的结果表明,当问询函内容涉及的问题数量越多、风险事项越多、公司连续收函、会计师事务所被“点名”时,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主要通过“管制补充效应”和“市场压力效应”对管理层语调操纵进行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影响会向审计关联企业正向溢出,而向董事关联企业负向溢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基于市场化进程的机制研究
    罗序斌
    当代财经    2022, 0 (5): 113-123.  
    摘要288)      收藏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在提升制造业生产率、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实践层面破解了“索洛悖论”。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构建互联网发展、市场化进程和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互联网发展能够通过显著加快产品市场化和要素市场化进程驱动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第二,互联网发展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大于高技术制造业,对中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比东部地区更为明显,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地区产品市场化进程,尤其是要素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要更为显著。为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全面提升,应加快推动中低技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大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力度,并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推动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