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会计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人工智能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来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经验证据
    冯婉昕
    当代财经    2024, 0 (4): 141-152.  
    摘要35)      收藏
    当前,人工智能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2011—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期DID 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对先导区内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显著降低了先导区内制造业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机制分析发现,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抑制了制造业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人力资本质量较高或资产专用性较低时,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政策对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效应更强。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国家人工智能先导区政策可增加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为此,先导区要进一步搭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非先导区地区要积极学习先导区的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企业创新新颖度如何影响企业避税——中国上市企业专利分类数据的证据
    毕超, 王菁华
    当代财经    2024, 0 (4): 153-164.  
    摘要22)      收藏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创新模式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以2003—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创新新颖度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新颖度高的企业,其避税程度也高。机制分析发现,创新新颖度会提高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从而会提高企业的避税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盈余管理程度更大、分权程度更高的企业中,创新新颖度与企业避税的正相关关系更明显。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创新新颖度带来的避税行为具有一定的战略效应,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要协调好各种决策,使各类决策对创新产生协同推动作用;针对不同属性的避税行为,要建立完善且具有差异化的监管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与企业供应链韧性
    郭春, 罗劲博
    当代财经    2024, 0 (3): 139-152.  
    摘要59)      收藏
    通常,企业的大客户和供应商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如果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对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产生何种影响?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了大客户“兼任”供应商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显著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且媒体消极报道会加剧这种降低作用,但商业信用供给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会弱化这种降低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大客户“兼任”供应商更方便企业进行关联交易,更会助长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大客户“兼任”供应商更会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由于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因此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困境、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提高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为此,要加强对大客户“兼任”供应商的监管,以抑制“兼任”供应商的大客户的机会主义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与分析师行为——基于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发布的证据
    张家慧, 赵玲
    当代财经    2024, 0 (3): 153-164.  
    摘要43)      收藏
    当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模式已转为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模式。那么,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对分析师的关注有何影响?以2010年至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政策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能增加分析师的关注。机制检验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增加了分析师的信息供给和机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引起了分析师更多的关注。异质性分析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对分析师关注的正向影响在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内部治理较差、R&D投入较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严重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能提高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质量。为此,监管部门应稳步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的实施,加强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的监管;上市公司应重视行业经营性信息的披露,向外界传递真实的信息;投资者应充分利用企业披露的行业经营性信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国家审计能缩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吗——基于共同富裕的视角
    张俊民, 石威峰, 傅绍正
    当代财经    2024, 0 (1): 140-151.  
    摘要20)      收藏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因此,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十分重要。以2008—2018年A股央企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国家审计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审计能提升央企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但对高管薪酬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审计能改善央企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信息透明度,从而能提升其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能降低高管的在职消费和缩小企业的内部收入差距;多次审计能增强国家审计对央企上市公司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平均薪酬的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垄断行业、独董履职地点一致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的央企上市公司中,国家审计对央企上市公司的平均薪酬和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在监督和优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以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助力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企业ESG表现与低碳绿色转型——基于金融政策工具支持的效应评估
    王芳
    当代财经    2024, 0 (1): 152-164.  
    摘要32)      收藏
    ESG是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在企业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导向,能够对企业低碳绿色转型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企业ESG表现对低碳绿色转型的影响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低碳绿色转型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低碳绿色转型有更加突出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企业ESG表现提升能够有效传递积极信号、强化风险平滑能力、激发绿色创新活力,从而为低碳绿色转型提供动力。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专项政策是影响企业ESG表现促进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在得到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的企业,ESG表现提升将会对低碳绿色转型产生显著的赋能作用。有鉴于此,建议政府建立更为明确的ESG评估体系,加大对符合ESG标准企业的奖励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企业则要加强对ESG的认知,加大投入力度并强化ESG的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股票错误定价吗
    李真真, 王爱东, 李海舰
    当代财经    2023, 0 (12): 133-143.  
    摘要38)      收藏
    解决股票错误定价问题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股票错误定价。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减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从而能抑制股票错误定价。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媒体报道多、公众关注度高能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票错误定价的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股票错误定价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理层数字战略引领水平高的企业中更显著。为此,要建立健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效帮扶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税收优惠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吗
    黄一松
    当代财经    2023, 0 (12): 144-156.  
    摘要41)      收藏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优惠通过提升企业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时以及对于竞争优势越强的企业,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和税收优惠的经济后果研究,对我国政府部门坚持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助推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企业数字化与跨区域供应链布局——基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视角
    王超, 余典范
    当代财经    2023, 0 (11): 133-144.  
    摘要60)      收藏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中间品的质量,还对分散企业供应链风险、实现强链补链有重要的作用。利用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企业数字化对企业跨区域的供应链布局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可促进企业在省外布局供应链。机制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降低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从而可促进企业在省外布局供应链。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企业供应链越集中、研发强度越大,越能增强企业数字化对企业跨区域供应链布局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企业,企业数字化对企业跨区域供应链布局的促进作用在高科技企业中更显著。为此,要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企业跨区域供应链布局中的积极作用,总结和推广供应链数字化的典型案例,培育和打造个性化的数字化服务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审计师的社会资本能提高审计质量吗
    吉伟莉, 余梁
    当代财经    2023, 0 (11): 145-156.  
    摘要39)      收藏
    审计师社会网络关系蕴含的信息、知识、声誉等社会资本影响审计质量的作用机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2010—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审计师的社会资本越丰富,审计质量越高。进一步检验发现,外部监管能显著增强审计师的社会资本与审计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审计师的社会资本能够显著降低欺诈性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但对非欺诈性财务重述无显著影响;相较于政治类社会资本,商业类社会资本对审计质量的提高作用更明显。此外,当审计师的社会资本比客户的社会资本多,审计师的社会资本更能提高审计质量。为此,审计师应加强社会资本的积累;民营上市公司在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时应关注审计师的社会资本;监管部门要关注审计师和客户的匹配状况,以避免因客户在审计业务中掌握话语权而损害审计独立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社会责任脱耦的治理研究
    黄斯琪, 麦勇, 晏景瑞
    当代财经    2023, 0 (10): 133-144.  
    摘要46)      收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社会责任脱耦问题是否具有治理作用?现有研究鲜有关注。利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并采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对企业社会责任脱耦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能显著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脱耦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可以增强地区信任水平、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抑制管理者的短视行为,从而可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脱耦问题。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治理质量低的企业和处于社会责任敏感行业中的企业,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对企业社会责任脱耦问题的治理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改善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脱耦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因此,要继续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要引导管理者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碳减排效应
    谭志东
    当代财经    2023, 0 (10): 145-156.  
    摘要37)      收藏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污染治理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否具有碳减排效应有待验证。以2012—2019年地级市层面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显著抑制地区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能抑制地区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业碳放量越高的地区、碳汇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地方政府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更显著。拓展性分析表明,碳市场试点能够增强离任审计的碳减排效应;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越强,越能增强离任审计的碳减排效应。为此,要强化离任审计在工业端的力度;要引导企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和倡导公众遵循绿色低碳生活与消费,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碳排放协同共治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科创板注册制、研发“粉饰”与IPO定价效率
    左璇, 章卫东
    当代财经    2023, 0 (9): 135-146.  
    摘要80)      收藏
    科创板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强调对拟上市的公司的研发审核。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科创企业可能会为了成功过会而进行研发“粉饰”。以2019—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科创板上市公司是否会为了获得上市资格而进行研发“粉饰”以及研发“粉饰”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创板上市公司存在研发“粉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粉饰”提高了上市申请的过会率,降低了IPO定价效率。为此,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要加强对研发指标的审核,杜绝研发“粉饰”行为,尤其要提高在科创板申请上市的企业的科创属性的审核标准,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研发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公众关注度与年报可读性——基于“胡润百富榜”的准自然实验
    张健, 史册, 张垠戈, 原安妮
    当代财经    2023, 0 (9): 147-156.  
    摘要47)      收藏
    当前,不少上市公司年报内容晦涩难懂,可读性较低,难以被投资者充分理解,从而投资者难以利用年报信息进行投资决策。选取实际控制人首次登上“胡润百富榜”的企业为样本,探讨了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对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会降低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后,公众对其实际控制公司的关注度会提升,从而会使公司的年报可读性降低。异质性分析表明,登上“胡润百富榜”对企业家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年报可读性的降低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差、盈余管理程度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小和审计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因此,投资者应提高对公司信息的过滤和识别能力、上市公司应降低内外部信息的不对称性、市场监管者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财政监督、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荣莉, 金晶, 喻旻昕
    当代财经    2023, 0 (7): 132-142.  
    摘要37)      收藏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而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是财政部依法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那么,财政监督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吗?以2016年《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暂行办法》的发布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19年省级地方政府债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财政监督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财政监督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且财政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具有积极的合力作用。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监督能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透明度,从而能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财政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效能越显著;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财政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作用更强。为此,要优化财政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的协同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反腐效能感知——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郑小荣
    当代财经    2023, 0 (7): 143-156.  
    摘要45)      收藏
    审计反腐效能是审计反腐工作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也是影响公众审计反腐效能感知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公众的审计反腐效能感知?运用涵化理论,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了公众审计结果公告信息接触对其审计反腐效能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审计结果信息接触的频率越高,公众对审计反腐效能的感知越强;与非官方渠道相比,公众通过官方渠道接触审计结果信息对其审计反腐效能感知的提升作用更大;不同类型的审计结果信息对公众审计反腐效能感知的提升作用不同,审计移送办结结果信息的作用最强,审计整改结果信息的作用次之,审计发现的错弊信息的作用最弱。因此,要提高公众的审计反腐效能感知,就要增加公众接触审计结果公告信息的机会和提高审计结果信息的抵达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网络平台互动
    张晓庆, 马连福, 袁琛
    当代财经    2023, 0 (6): 131-144.  
    摘要19)      收藏
    在股权质押情境下考察控股股东是否为了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而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的丰富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存在正向影响。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散户规模较大、可视性较差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答非所问”程度降低;上市公司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和股价波动风险,也缓解了资产误定价,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因此,在投资者发声日渐便利的时代,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思路应由传统的信息供给观向信息需求观转变,控股股东应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重视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提高,以兼顾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李源, 赵阳, 秦帅
    当代财经    2023, 0 (6): 145-156.  
    摘要31)      收藏
    高质量发展要求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正确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限制企业绿色转型实现,这种负向效应在环境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但若公司治理机制运行有效,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将会被抑制。拓展性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降低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企业粗放生产,进而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上述结论表明,若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环境保护制度,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可能会对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公众和保险公司的作用,使管理层更注重长期利益,从而促使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产生相对积极的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环境信用评价制度能优化商业信用资源配置吗
    于连超, 马宁
    当代财经    2023, 0 (5): 131-141.  
    摘要71)      收藏
    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是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的环境管理手段。那么,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有何影响?利用2014—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的数据,探讨了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环境信用较好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降低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这说明,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惩戒作用。原因在于,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提高了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进一步发现,当金融制度较差、行业竞争激烈时,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激励作用和惩戒作用更显著。因此,要继续优化环境信用评价制度,以强化其对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惩戒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机构投资者社会网络与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
    李晨溪, 陈宋生, 谭韵
    当代财经    2023, 0 (5): 142-156.  
    摘要114)      收藏
    机构投资者通过社会网络连接形成的机构投资者团体能否提高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以2016—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网络算法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识别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研究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影响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显著提高了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形式越多元、披露内容越充分、文本相似度越低、文本可读性越高。作用机制表明,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主要通过信息监督效应实现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提升。横截面分析发现,在无机构投资者调研以及长期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的组别中,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更高。上述结论意味着,为提升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审计师应具有审计全局、宏观视角;机构投资者团体应当树立长期价值投资意识,建立核心投资理念;监管机构应加快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并购资产相关性、整合程度与业绩承诺实现
    刘建勇
    当代财经    2023, 0 (4): 131-144.  
    摘要76)      收藏
    并购交易双方资产的相关性会影响并购后续整合的难易程度和整合效果,进而影响目标公司的业绩。因此,研究并购资产相关性和整合程度对业绩承诺实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手工收集的2009—2019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法构建并购资产相关性指标,考察并购双方资产相关性对业绩承诺实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并购交易双方资产相关性越强,标的企业业绩承诺实现情况越好;并购资产相关性越强,越有利于对标的企业进行整合,并购整合程度越高;并购整合程度在并购资产相关性与业绩承诺实现之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股份支付、股份补偿、双向业绩承诺以及低激进程度的业绩承诺增强了并购资产相关性与业绩承诺实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上市公司应优先并购与自身产业相关的资产,以增强整合程度,促进业绩承诺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亲清政商关系对审计师审计决策的影响——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伍伦
    当代财经    2023, 0 (4): 145-156.  
    摘要113)      收藏
    现行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关注客户所处的外部环境并识别由此产生的执业风险。作为微观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清政商关系会影响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会影响审计师的风险感知,进而会影响审计师的审计决策。以我国A股2017—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亲清政商关系对审计师审计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亲清政商关系可以降低审计师感知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从而可降低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倾向;亲清政商关系对审计师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在行业竞争度高、媒体负面报道少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能提升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吗
    杨李娟, 熊凌云
    当代财经    2023, 0 (3): 131-143.  
    摘要109)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迈入“管资本”为主的新阶段,研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的成效、机制以及改革所致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改革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能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且主要是抑制过度投资。机制检验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通过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减轻政策性负担两条内在机制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改革力度越大,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效果越强;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通过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了国有企业公司价值的提升。因此,要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动政府放权改革,发挥公司监督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和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
    王雪, 廖强, 王钰涵
    当代财经    2023, 0 (3): 144-156.  
    摘要72)      收藏
    基于2008—2021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季度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对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发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发布自愿性业绩预告的概率以及业绩预告的稳健性和精准度。机制分析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通过改善管理层激励不足和健全监督机制两条路径提高国有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改善国有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效果在分析师和审计师治理不足的企业中更显著。此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善国有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效果随控制链的延长逐渐减弱。因此,需稳步扩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范围,着力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治理架构和监督水平全面优化,确保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按照市场化运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审计事业的重大成就、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
    郭鹏飞
    当代财经    2023, 0 (2): 132-143.  
    摘要89)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审计事业在管理体制、法治建设、审计业务、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整改、国际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经验在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审计的领导,保障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国家审计服务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局;坚持为人民审计的立场,把维护人民利益的宗旨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坚持依法审计,发挥国家审计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立足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强化经济监督与政治监督的贯通;增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力量的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审计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审计要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形成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环境信用评价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钟海燕, 王江寒
    当代财经    2023, 0 (2): 144-156.  
    摘要146)      收藏
    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以2014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实施为契机,并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机制分析发现,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作用是通过提高多元治理主体的合规性压力和激励引导作用而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环境监管力度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和媒体环境监督力度强可强化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工资总额管制提升了中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吗
    朱保, 马忠
    当代财经    2023, 0 (1): 132-145.  
    摘要24)      收藏
    工资总额管制是缩小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重要抓手,那么工资总额管制能否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推动中央企业效率变革?以2015—2021年A股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手工收集工资总额管制相关信息,考察工资总额管制对中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后发现,工资总额管制提升了中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职工薪酬外部公平性、增强职工薪酬的业绩敏感性、促使企业削减冗余雇员是工资总额管制提升中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前述影响在垄断行业与成熟期中央企业样本中更加明显。结论表明,工资总额管制可以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公平与提升企业效率,在缩小职工工资所有制差距的同时,提升了中央企业职工激励的效果。因此,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行工资总额管制政策,细化职工人员调整、资产重组等特殊事项的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对出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工资总额管理,发挥工资总额管制对中央企业提质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实际控制人居于“幕后”会提高盈余管理程度吗——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罗劲博
    当代财经    2023, 0 (1): 146-156.  
    摘要22)      收藏
    有关企业实际控制人行为的研究很多,然而,鲜有研究考虑实际控制人形式上不在公司担任高管但实际上居于“幕后”控制公司的特殊情况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利用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高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高管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无影响。作用渠道检验表明,实际控制人增加现金分红、占用公司的资金和提高高管的在职消费会提高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法制化水平较低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媒体关注度较低、股权激励程度较低的民营企业中,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高管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因此,监管机构要持续完善《公司法》中有关实际控制人权利与义务的条款,加强对实际控制人的监管力度和对实际控制人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利益相关者要主动识别和监督退居“幕后”的实际控制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跨国公司高管攫取了更多的私有收益吗——基于高管超额职务消费的视角
    朱杰
    当代财经    2022, 0 (12): 124-136.  
    摘要17)      收藏
    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利用全球生产要素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方式。那么,相对于没有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中国跨国公司会加剧高管的超额职务消费吗?以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高管超额职务消费的视角探讨了跨国公司高管私有收益攫取行为。研究发现,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越高,高管超额职务消费也越高;经营风险高和财务风险低会强化企业国际化经营与高管超额职务消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机制检验发现,企业国际化经营引发的企业产品市场风险、高管的超额现金持有行为与海外并购行为,分别是高管进行超额职务消费的压力、机会与借口。进一步检验发现,跨国公司高管超额职务消费会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信息披露质量高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会显著抑制跨国公司高管的超额职务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投资者有限关注与股票名称的“地名效应”——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的证据
    窦笑晨, 刘希鹏, 汪玉兰
    当代财经    2022, 0 (12): 137-148.  
    摘要23)      收藏
    股票名称作为上市公司公开的身份名片,其如何影响投资者行为和资产定价值得引起关注。基于投资者“有限关注”理论,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这一外生冲击事件,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股票名称的“地名效应”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反应的影响发现,在面对外部宏观地域性利好消息时,投资者存在非理性的选择性关注行为,具体表现为,股票名称中含有相关地域信息的股票市场反应更强,印证了投资者有限关注理论。进一步考虑公司横截面差异的影响发现,公司成长性越高、分析师跟踪数量越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降低投资者有限关注行为。同时,相比异地投资者,本地投资者有限关注更弱,投资决策更理性。因此,投资者应该合理评估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理性投资,抑制因“地名效应”导致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提高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吗
    张娆, 杨小伟
    当代财经    2022, 0 (11): 125-136.  
    摘要96)      收藏
    财务资源是企业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和开展经营行为的重要保障,因而探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否会对企业的财务资源产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7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构建PSM-DID模型,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试点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通过预防性动机和交易性动机两条路径而影响试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进一步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试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提高作用在具有投资偏好的企业、处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行业的企业和市场势力弱的试点企业中更显著。因此,政府要继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相关企业提供绿色资源支持;企业要增强对“双碳”政策的敏感性,在提高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低碳、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
    耀友福
    当代财经    2022, 0 (11): 137-148.  
    摘要113)      收藏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发展动能和数字监管机遇。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利于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呢?以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改善市场信息环境而实现的。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股权制衡度低的企业、高科技企业和法制监管薄弱地区的企业中更明显。因此,要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防范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大股东认购对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基于竞价发行方式下统一价格拍卖机制的分析
    杨鸣京
    当代财经    2022, 0 (10): 126-136.  
    摘要89)      收藏
    有文献认为,定向增发是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工具。然而,在定向增发的竞价发行方式下,大股东参与认购不能进行报价,只能以投资者的竞价结果并按事先承诺认购的股份数进行认购,因此大股东操控发行价格的空间和方式会受到抑制。那么,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认购会对投资者的报价行为和发行价格产生影响吗?以2006—2021年采用统一价格拍卖机制进行定向增发的事件为研究样本,检验了竞价发行下大股东参与认购对投资者报价行为和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股东参与认购向投资者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提高了投资者的报价水平和申购数量,进而提升了发行价格并降低了发行折价。机制检验表明,大股东是通过影响投资者需求曲线形态来影响发行折价的,而不是大股东和参与竞价的投资者合谋,也不是大股东在认购前隐藏了坏消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减税降费与实体企业“高成本”现象
    信春华, 张笑愚, 祖楠楠
    当代财经    2022, 0 (10): 137-148.  
    摘要148)      收藏
    在当前实体企业成本高和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与代理理论,以2012—2020年A股实体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实体企业成本黏性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探讨了减税降费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加剧了实体企业的成本黏性;减税降费能缓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实体企业成本黏性的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在股权质押期间,控股股东主要是出于合法性动机而不是掏空动机而影响实体企业成本黏性的;减税降费有助于缓解控股股东的合法性动机。因此,要赋予实体企业一定的规制合法性,加强对股权质押的监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注册会计师服务股东财务知情权的层级结构与路径分析
    唐媛媛, 王虹
    当代财经    2022, 0 (9): 124-135.  
    摘要113)      收藏
    财务知情权是股东知情权的核心,但现行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对股东“赋权”规则模糊和“赋能”条件匮乏,使股东难以实现其财务知情权。从“赋权”“赋能”两个角度,探讨了股东财务知情权的救济途径。首先,在现有知情权“赋权”规则的基础上,从被动接收、主动获取的视角重新划分了股东财务知情权的层级结构。其次,为对股东行使知情权“赋能”,引入会计专家选任制度,赋予股东会计专家选任权,聘请注册会计师辅助其行使财务知情权。最后,构建了基于知情权层级结构的注册会计师服务股东财务知情权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国家审计对碳排放有治理作用吗
    朱锦余, 李玥萤
    当代财经    2022, 0 (9): 136-148.  
    摘要109)      收藏
    发挥“经济体检”功能是新时代国家审计的定位。《“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国家审计要履行好在低碳绿色发展中的监督职能。那么,国家审计的体检功能对碳排放是否具有治理作用?利用2006—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国家审计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可以减少本地的碳排放量,并且对周边地区的碳排放量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胡焕庸线两侧和不同财政状况的地区,国家审计对碳减排的治理效果存在差异。因此,要充分重视国家审计对碳减排的治理功能,结合自然禀赋和财政状况积极推进跨区域协同的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科创板审核问询函要求回应媒体质疑能提升IPO定价效率吗
    蒋尧明, 杨嘉逸, 邓瑶
    当代财经    2022, 0 (8): 124-137.  
    摘要99)      收藏
    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科创板审核问询函要求拟上市公司回应媒体质疑有什么效果?以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信息披露更新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审核问询要求回应媒体质疑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审核问询要求回应媒体质疑能显著提升IPO定价效率,且回应内容越详细,提升程度越高;回应媒体质疑能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从而能IPO定价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回应内容涉及的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指标对IPO定价效率影响更显著;回应央媒质疑更能提高IPO定价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抑制超额商誉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毛玥, 胡国强, 张俊民
    当代财经    2022, 0 (8): 138-148.  
    摘要104)      收藏
    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共同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备受关注。从共同机构所有权的视角,实证考察了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上市公司超额商誉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超额商誉。进一步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超额商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规模效应机制与退出威胁机制实现的;共同机构所有权能降低企业并购后的商誉减值风险。因此,上市公司要积极引入共同机构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并购目标,抑制超额商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提高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质量吗
    吴昌南, 帅燕
    当代财经    2022, 0 (7): 123-137.  
    摘要67)      收藏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制度创新。在理论阐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质量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12—2017年中国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法实证分析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试点城市制造业产业结构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离任审计试点能显著提高试点城市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离任审计试点能提高试点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而能提高制造业产业结构质量。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污染治理压力越大的城市,离任审计试点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提高作用越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国有资本参股与地方政府纾困
    黄一松
    当代财经    2022, 0 (7): 138-148.  
    摘要91)      收藏
    以2017—2019年出现股权质押风险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理论分析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对其获取地方政府纾困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出现股权质押风险的民营企业中,国有资本参股的民营企业获取地方政府纾困的概率和力度更大;国有资本的比例越大,民营企业获取纾困的概率和力度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异地国有资本参股的样本中,上述促进作用更不明显。在纾困效果方面,获得纾困的民营企业的股权质押风险得到缓解,短期市场反应为正;纾困力度越大,纾困效果越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取地方政府纾困,从而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股权质押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