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济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数据要素规模估计与结构分析——基于信息价值链的视角
    徐翔, 田晓轩, 厉克奥博, 陈斌开
    当代财经    2024, 0 (4): 3-16.  
    摘要53)      收藏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对数据要素规模及其收入分配进行估计与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当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现有研究大多重视数据要素的生产成本或市场价值,缺乏基于信息价值链视角构建的、充分考虑数据价值形成与释放全过程的估计方法。通过改良现有估计方法并对2012—2019年各省份数据要素投资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2019年中国的数据要素投资达到2.05万亿元,较2012年的8712亿元扩大1.35倍,年均增速达13.02%;中国数据要素投资表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均等特征,将可能导致各省份数据要素存量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数据要素在经济增长与初次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均不断提升,相关基础制度与政策措施应尽快落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政务诚信与企业创新质量
    王燕武, 莫长炜
    当代财经    2024, 0 (4): 17-29.  
    摘要24)      收藏
    建立诚信政府是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首要举措,对企业研发动力与创新行为具有深远影响。在利用百度搜索指数度量地区政务诚信水平的基础上,以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对地区政务诚信之于企业创新质量的作用大小以及影响机制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第一,地区政务诚信水平对企业的创新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地区政务诚信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作用存在显著的企业异质性,提高地区政务诚信水平会更显著地促进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低资产专用性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创新质量;第三,政务诚信主要通过激励企业从事更复杂的发明创新、自主创新以及降低交易成本而影响企业创新质量;第四,互联网发展水平会放大政务诚信对企业创新质量的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地方政府要更加注重政务诚信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夯实诚信社会基础,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质量,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中国宏观经济尾部风险评估与利率规则优化
    邓创, 吴健
    当代财经    2024, 0 (3): 3-16.  
    摘要71)      收藏
    极端事件冲击是宏观经济尾部风险滋生的重要来源,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明晰尾部风险指标是否以及如何有助于改进宏观经济管理范式,对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意义重大。基于预期经济增速下行概率评估中国宏观经济尾部风险,并检验包含尾部风险的利率规则适用性与优越性的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宏观经济尾部风险在金融危机之前处于低位平稳波动态势,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上升,而在后疫情时代趋于下降;第二,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恶化对尾部风险的放大效应要显著大于其好转带来的缓释效应,在跨期替代效应影响下,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加速背离在中长期对尾部风险的驱动作用更明显,尾部风险可以作为判断未来经济金融形势的货币政策指示器;第三,仅以产出和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利率政策效果可能会偏离预期,盯住尾部风险目标的利率规则框架有利于更好实现稳增长、防风险与维护经济金融双重稳定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消费升级孕育人力资本红利
    万建香, 王姗姗, 聂昌腾
    当代财经    2024, 0 (3): 17-29.  
    摘要39)      收藏
    基于中国2013—2020年城市级别数据,考察消费升级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并基于消费的积累性,可从人力资本质量和人力资本结构两方面为经济发展孕育人力资本红利;第二,在异质性方面,由消费升级孕育的人力资本红利在人口流入地相对更大,在人口流出地相对更小;第三,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以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作为门槛变量,人口流入地和人口流出地的门槛年限不同,分别为12.31年(职高)和8.67年(初中),当受教育年限大于门槛年限时,消费升级更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应加速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发挥消费的积累性以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带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机器换人能否加速制造业国产化替代进程
    张本秀, 吴福象
    当代财经    2024, 0 (1): 3-17.  
    摘要32)      收藏
    机器换人背景下,制造业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需集中优质资源合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巩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加速制造业国产化替代进程。基于2011—2019年的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并将产品质量升级纳入机器换人和制造业国产化替代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机器换人有利于加速制造业国产化替代进程,效率提升型产品质量升级和技术优化型产品质量升级是其主要作用机制。并且,机器换人对制造业国产化替代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机器换人的促进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为突出,但不会受到行业研发人员密度异质性的影响。上述结论意味着,合理应对机器换人冲击是促进制造业国产化替代稳定向好的关键,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重点行业精准施策将带来更为有效的国产化替代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智能机器人技术差距与赶超——基于知识产权数据的统计测度
    周松兰, 李玲玲
    当代财经    2024, 0 (1): 18-31.  
    摘要22)      收藏
    智能机器人日益深刻地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创新范式,成为各国争创未来新优势的核心领域。新科技革命开启了后发经济体实现智能机器人技术赶超的机会窗口,中国积极响应,提出科技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型的新赶超战略。要有效实施新赶超战略,一个重要前提是科学测度和动态跟踪智能机器人领域主要竞争者之间的技术差距,以优化创新路线,跨越“中等技术陷阱”。基于论文影响力和专利影响力等知识产权数据的统计测度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之间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差距已收敛至10%的狭窄区间内,超越与反超越反复换位,呈现并跑阶段的典型特征;中国在论文总量、高被引论文和专利数量上都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整体而言,中国专利申请多、授权少;中国专利国内外布局结构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进入世界智能机器人专利前十位的机构均为大学,缺乏抗衡国际领跑四大家族的龙头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软硬件和操作系统仍受制于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数字经济的生产率增长效应:红利还是鸿沟
    郑国强, 万孟泽
    当代财经    2023, 0 (12): 3-16.  
    摘要104)      收藏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力量,但数字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可能会加剧区域间的生产效率差距,数字时代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中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这种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纯技术进步上,数字经济未能通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进赋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创业激励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等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影响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和欠发达城市在人才集聚、金融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强化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胡德龙, 石满珍
    当代财经    2023, 0 (12): 17-29.  
    摘要129)      收藏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降低交易费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宏观层面有利于营造公平环境和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中观层面有利于激励产业技术创新和加速技术扩散,在微观层面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中国2011—2020年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等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其作用会因所有制、所属产业、所处城市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数字经济能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化是数字经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应以国有企业为示范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高技术产业为龙头带动技术进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提升数字化普惠水平,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健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视角
    卢福财, 秦玥, 徐远彬
    当代财经    2023, 0 (11): 3-15.  
    摘要309)      收藏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1—2021年企业层面数据并将专业化分工纳入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企业数字化会提高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相较于民营企业,数字化对国有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第三,相较于内部控制水平低的企业,数字化对内部控制水平位于前25%的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此外,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通过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上述结论意味着,为了加快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政府应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应鼓励企业加强数字技术在生产运营等环节的应用,鼓励企业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收益-波动双长期记忆吗
    王一凡, 吴宗法, 王志强
    当代财经    2023, 0 (11): 16-27.  
    摘要83)      收藏
    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运行规律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基于深圳、广州、湖北碳交易试点市场成立至今的碳交易价格序列,通过R/S分析、修正R/S分析、V/S分析、LW估计、ARFIMA-FIGARCH等多种长期记忆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深圳碳交易序列存在收益-波动双记忆,湖北碳交易序列仅有波动率存在长期记忆;第二,深圳、广州碳交易价格的长期趋势可能发生反转,由上升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三大试点市场碳交易价格可能在未来出现剧烈波动;第三,基于不同长期记忆参数估计方法与不同参数选择下得到的长期记忆参数估计值存在一定偏差。上述结论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应该防范碳交易市场价格风险,警惕碳交易价格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政策制定者应当从行业覆盖范围、准入门槛、纳入企业数量、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数量、碳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交易费用、涨跌幅、配额计算方法、配额分配方式等多个方面完善碳交易制度,提升碳交易市场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以国家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变、效果和经验
    任保平, 辛伟
    当代财经    2023, 0 (10): 3-15.  
    摘要71)      收藏
    国家规划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的演变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后续规划提供支撑与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三条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一是以持续动态调整的具体任务明确现代化发展目标,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引导地区现代化发展,三是厘清发展思路确保现代化发展道路行稳致远。国家规划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作用很明显,而且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国家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在于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划制定的领导,以充分调研预防潜在风险,以现实导向确定有效目标,以两阶段评价提供纠错机制。总结国家规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及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规划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地位,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以政府定位和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吗
    刘金全, 薛蔚雯
    当代财经    2023, 0 (10): 18-29.  
    摘要78)      收藏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收敛呈现以2013年为节点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基于包含产业结构变迁的三部门Mankiw-Romer-Weil 扩展收敛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整体上能够促进省际经济收敛,但存在产业异质性;劳动力流入工业在短期内对收敛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流入服务业难以促进收敛。进一步研究表明,1998—2013年,相较东部地区以农业劳动力流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迁,中西部地区以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缩小,从而加快我国整体经济收敛;而2013年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方向与东部地区逐渐同步,均以农业劳动力流入服务业为主,省际经济收敛速度放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城市迂回生产与城乡共同富裕
    何雅兴, 王松, 李丹
    当代财经    2023, 0 (9): 3-15.  
    摘要77)      收藏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决定暗含了迂回生产水平决定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从而进一步决定共同富裕程度,而共同富裕程度决定的市场规模又反过来决定迂回生产水平。基于2003—2014年城市级别数据并将共同富裕纳入斯密-杨格定理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生产链长度增加带来的城市迂回生产水平提升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二,在城市迂回生产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城市迂回生产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从而避免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快速扩大,并且城市迂回生产还会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第三,考察城市迂回生产的分工深化趋势的影响后发现,嵌入全球分工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富裕程度的提升,还能够有效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上述结果意味着,如果要从生产分工的角度来助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就需要鼓励城市积极嵌入生产链进行协同分工,特别是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数字化转型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路径研究
    蒋煦涵, 章丽萍
    当代财经    2023, 0 (9): 16-27.  
    摘要89)      收藏
    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数字经济为研究背景,高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高端制造行业特征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刻画数字化转型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了中国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高端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要通过企业的动态能力路径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调节效应表明,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东部地区、高管具有金融背景以及两职分离的高端制造企业绿色发展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工具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立数字化系统管理制度以优化转型环境、培育数字化社会资本以调控企业资源配置、打造数字创新网络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将赋能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绿色工厂”认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朱朝晖, 林雯, 曾爱民, 胡英杰
    当代财经    2023, 0 (7): 3-16.  
    摘要55)      收藏
    如何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以促进制造业的整体绿色转型升级已成为环境规制政策和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绿色工厂”认定这一自愿型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PSM-DID模型考察其绿色创新引导效果的研究发现,在获得“绿色工厂”认定后,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创新质量而非数量的突破。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工厂”认定能有效地协同政府补贴与绿色信贷政策工具,助力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环保补助,缓解长期信贷成本与规模约束;同时,发挥信号作用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以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获得多次认定、环境信息更透明、未发生过环境违规的“绿色工厂”,其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更为显著;而重污染行业“绿色工厂”的绿色创新质量提升效果较弱。这些发现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结合行业属性加强认定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协同性以提升激励效果;完善“绿色工厂”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信号作用;强化事前资格审查、事后考核监督及认定名单动态调整,以持续提供绿色创新动力。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还对我国多元政策体系构建、充分发挥政府与资本市场在绿色转型升级中的互补作用、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双重目标约束下土地资源错配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叶宇平, 王展祥
    当代财经    2023, 0 (7): 17-30.  
    摘要33)      收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绿色发展。因此,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约束视角,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诸如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具体而言,土地资源错配的抑制效应是通过促进城市蔓延和降低城市绿色创新实现的,在中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型城市,其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环境目标强约束会显著削弱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而环境目标弱约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市场化导向的绿色创新技术体系、加强官员考核的环境目标约束条件,以缓解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数字化转型、劳动力市场化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曹珂, 张荣权
    当代财经    2023, 0 (6): 3-15.  
    摘要22)      收藏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采用世界银行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将促使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具体表现为:提高员工招聘的教育程度要求、增加生产性员工的在职培训比例以及延长员工的雇佣合同期限。进一步分析表明,研发创新和质量认证是促进数字化转型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因素;不同信息化水平的数字化转型企业虽然都将延长员工的雇佣合同期限,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更注重员工的教育程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主要是开展生产性员工的在职培训。此外,劳动力市场是影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因此,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扭曲问题、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法治化水平、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不当管制、加强劳动力市场化建设等政策措施,具有推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演进逻辑与基本规律
    胡海波, 毛纯兵, 黄速建
    当代财经    2023, 0 (6): 16-28.  
    摘要26)      收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业化制度演变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跨越的伟大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在以工业革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性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重工业优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历了从以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再到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历史演变,遵循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原则,坚定了满足人民需求和凸显中国特色的实践目标,践行了持续优化政府与市场二元主体关系以及持续互促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格局的实践手段,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属性和人民属性,取得了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工业强国建设的目标,需加快建成工业大数据共享平台、优化区域工业规划制度、有效利用国内外工业资源、完善工业发展监督机制、强化创新驱动战略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人工智能、就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
    史丹, 叶云岭
    当代财经    2023, 0 (5): 3-14.  
    摘要338)      收藏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势必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并将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结构纳入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绿色低碳水平,从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从理论机制来看,缩减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可以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技能劳动力会强化人工智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而东北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抑制高质量发展,低技能劳动力会加剧人工智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赋能高质量发展,同时各地区应根据就业结构等客观实际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高质量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经济韧性——基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证分析
    孙红雪, 朱金鹤, 王雅莉
    当代财经    2023, 0 (5): 15-28.  
    摘要198)      收藏
    培养壮大高质量人才后备军是建设人才强国、增强国家经济韧性的根本保障。运用双重差分法基于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外生冲击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校扩招政策引致的高质量人力资本规模扩张能够增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机制检验表明,高质量人力资本规模扩张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力、提高城市薪资水平、加强城市信息化程度,从而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检验表明,高质量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更加突出。因此,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对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优化生育补贴政策、完善生育政策配套设施;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创业城市政策支持体系,以增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数字经济驱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机制、模式与路径
    李先军
    当代财经    2023, 0 (4): 3-14.  
    摘要141)      收藏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系统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并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数字经济不仅通过基础设施的要素供给和工具支撑驱动大中小企业信息联通,还通过数字场景营造的机会创造以及促进合作的生态构建来驱动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形成数字赋能大中小企业的平台融通、链主牵引下的产业链融通,以及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生态融通等典型融通模式。针对大中小企业融通意愿不强、动力不足、模式不清晰等现实问题,需要畅通数据联通渠道、发挥大企业的牵引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主动融通的意愿,并构建保障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的长效机制。建议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融通平台建设,优先关注重点产业的融通发展,支持数字融通载体建设,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强化对数字平台的监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创新的非线性溢出效应
    陈普, 欧阳志刚
    当代财经    2023, 0 (4): 15-28.  
    摘要105)      收藏
    技术领先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可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技术追随国的科技创新产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方向依赖于两个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本国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一个非线性阈值全球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对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科技创新的非线性溢出效应的研究表明,整体而言,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中国科技创新产生抑制效应,并且在低增长机制中的抑制效应相对更大。分行业来看,对于美国更具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对中国行业创新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其中,低增长机制中的负向效应较大。对于美国具有相对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技术追随渠道和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中国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其中,高增长机制中产生较小的正向效应,低增长机制产生较大的负向效应。对于中国具有创新优势的行业,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不确定性引致渠道对行业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其中,高增长机制中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低增长机制中产生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书香四溢: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创新知识溢出
    宋丽娟, 余泳泽
    当代财经    2023, 0 (3): 3-14.  
    摘要108)      收藏
    在创新文化体系中,图书馆是开展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要素市场中的重要供给方。创新主体在图书馆文化交流中能够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从而在产业研发和技术外溢等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利用城市公共图书馆和工业企业专利引用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对于工业企业创新知识溢出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表现为提升了所在城市企业的专利引用数量。这种溢出效应在东部区域、大型城市以及大型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所带来的创新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实现,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知识集聚功能促进了产学研合作,进而带来创新知识溢出;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建设能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带来人力资本流入,从而实现创新知识溢出。此外,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经济正义、数字资本与制度塑造
    武西锋, 杜宴林
    当代财经    2023, 0 (3): 15-27.  
    摘要92)      收藏
    数字资本是资本与数据紧密结合形成的一种新资本形态,其本质是资本利用技术将数字经济的最关键生产资料(数据)私有化。经济正义正是这种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变革的必然产物,是政治国家规制数字资本的价值表达,拥有独立的存在地位和独特的价值功能,能够拓展和丰富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种类和内容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我国既要发展数字经济、利用数字资本,又要努力推动实现经济正义。二者价值立场不同,张力客观存在,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制度破解困境是一个稳健可行的方案。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表明,数字资本具有制度可塑性,其发展模式不取决于资本自身,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取决于国家的制度塑造。据此,我国可以构建由政治基本制度、数字经济价值观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法治制度和政府主导的技术规范制度共同组成的“四维”制度塑造体系,不但能有效舒缓张力,而且可以使数字资本在连续的良好的制度塑造过程中回归社会主义本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住房租赁平台中的定价行为与策略——来自贝壳找房的证据
    陈立中, 唐恬
    当代财经    2023, 0 (2): 3-14.  
    摘要134)      收藏
    平台经济时代,平台的定价行为备受关注。租赁平台在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利用贝壳找房平台武汉市场住房租赁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住房租赁平台存在差别定价行为。贝壳找房平台对线上客源的定价较线下客源低约3.2%,对同源平台客源的定价较竞争平台客源低约2.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性别来看,平台对男性线上客源和女性线上客源的定价优惠力度趋同;对男性客源,平台间竞争效应不显著;对女性客源,平台对同源平台客源的定价更低;从年龄来看,与非“90后”线上客源相比,平台对“90后”线上客源的优惠力度更大;对“90后”客源,平台间竞争效应不显著;对非“90后”客源,平台对同源平台客源的定价更低。这表明,支持线上租赁平台建设、鼓励住房租赁市场的经纪品牌以加盟方式加入平台、反对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对不同客源进行差别定价有利于租赁平台健康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摆脱路径依赖:金融科技区域差异化发展的逻辑与检验
    王小华, 周韩梅
    当代财经    2023, 0 (2): 15-27.  
    摘要114)      收藏
    与传统金融发展相似,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也大体表现出东部城市领先、中西部部分城市落后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那么,金融科技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利用我国291个地市级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所呈现出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主要源于传统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地方政府增加创新资金投入对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摆脱路径依赖,实现金融科技发展的路径创造。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因势利导,大力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在金融行业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金融科技发展高地,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和“有为”政府双轮驱动,引导金融科技发展摆脱传统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实现金融科技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创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行业异质性视角下企业金融化的再研究——脱实向虚还是服务主业
    方紫意, 张国胜, 李欣珏
    当代财经    2023, 0 (1): 3-16.  
    摘要36)      收藏
    生产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现有文献普遍关注企业金融化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在同质性假定下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细分行业的异质性特征,因此需要在细分行业的基础上对企业金融化展开新的研究。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具有高创新、高成长等异质性特征,其行业异质性特征显然会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动机与后果。基于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表明,ICT企业金融化没有挤出企业实体收益,反而提升了实体收益比重,其影响主要是服务主业而非脱实向虚;与之相反,非ICT企业金融化明显挤出了实体收益,并导致实体收益比重下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脱实向虚而非服务主业。考察相关机理后发现,ICT行业的高创新、高成长等异质性特征是企业金融化能够服务主业的根本原因,其金融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进而提升在位企业的实体收益比重,企业金融化起到了支持ICT行业中生产资本不断扩张而非企业账面价值膨胀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尹天宝, 赵红岩, 仲颖佳
    当代财经    2023, 0 (1): 17-28.  
    摘要26)      收藏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绿色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2001—2014年海关微观数据库和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中国30个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绿色经济效率指数的基础上,实证考察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发现,GVC嵌入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这一促进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区位和时间阶段的异质性。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发现,GVC嵌入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和刺激绿色消费需求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和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吸收能力也可正向调节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向影响。另外,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扩散效应”会随地理距离增加而不断衰减。基于此,各地区政府在持续扩大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应重视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完善地区金融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地区间行政壁垒,有效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机器人使用加剧了农村劳动力回流吗
    甄浩, 贾男
    当代财经    2022, 0 (12): 3-15.  
    摘要18)      收藏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回流,且在户籍制度不断放松的情况下回流比例不降反升;与此同时,机器人使用日益普及,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农村劳动力回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农村劳动力中的低学历青年男性群体。机制分析表明,该影响包括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一方面,机器人使用直接减少了工业就业岗位,导致从事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被迫回流;另一方面,机器人使用迫使劳动力从工业流向第三产业,加剧了第三产业的就业竞争,间接增加了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这意味着,政府应重视这部分青年回流群体的就业状况,加强对回流群体失业的风险防范,并充分发挥回流人群年轻有活力的特点,鼓励回流群体积极就业创业,帮助乡村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数字化、要素偏向性与行业劳动报酬份额
    沈宏亮, 宋思萌, 李杰
    当代财经    2022, 0 (12): 16-26.  
    摘要35)      收藏
    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利用中国2000—2018年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化正在逐渐弱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对劳动报酬份额整体上有正向影响,并存在行业异质性。制造业数字化提高了劳动效率,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导致单位产出的劳动需求减少,对劳动报酬份额有负向影响;服务业数字化提高了资本效率,使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程度加深,对劳动报酬份额的正向影响增强。从细分行业看,相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数字化对劳动报酬份额的负向效应更强;数字化对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劳动报酬份额的正向效应较强,对数据密集型服务业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为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中国金融经济周期波动与财政货币政策协同调控效应分析
    邓创, 王一森
    当代财经    2022, 0 (11): 3-15.  
    摘要107)      收藏
    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重稳定和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宏观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基于带有时变参数的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动态溢出指数方法对中国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及其与经济周期的关联动态展开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关系。整体而言,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的溢出影响较强,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定向影响则相对较弱。进一步地,基于包含潜在门限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的反事实模拟分析表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运用有助于实现经济与金融双重稳定的调控目标。平抑经济与金融波动有必要建立健全财政政策短期功效与货币政策长期功效之间的协调机制,并进一步强化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机制,以更好地应对内外部金融冲击,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低碳城市建设提升了国民健康素养吗
    刘伟明, 喻煌, 贾立江, 单舜
    当代财经    2022, 0 (11): 16-26.  
    摘要90)      收藏
    近年来,包括低碳城市建设在内的一系列环境政策正逐步推行,环境政策对于提升国民健康素养的作用日益被广泛讨论。利用中国2006—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居民的死亡率,试点城市居民的死亡率平均可降低约万分之五,空气质量改善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特大城市更为有效,主要原因在于大城市具有更有效的创新能力和规模经济,能够较快实现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这表明,低碳城市建设必须进一步重视环境健康管理和环境健康平等,可通过实施更为严格、科学和灵活的环境政策,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经济稳健发展和国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外地人口流入与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
    林文, 邓明
    当代财经    2022, 0 (10): 3-14.  
    摘要216)      收藏
    居民的再分配偏好是影响政府再分配政策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因素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提供的居民再分配偏好数据与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外地人口比重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总体而言,外地人口流入显著抑制了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同时,农业户口的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受外地人口流入的影响要大于非农业户口的本地居民,外地人口流入对本地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在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本地居民中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机制研究表明,外地人口流入对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具有异质性传导机制。一方面,外地人口流入通过提升本地居民的风险规避偏好和降低本地居民的公平信念强化了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另一方面,外地人口流入也会通过提高本地居民的向上流动预期和降低本地居民的群体信任来抑制本地居民的再分配偏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高质量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来自高校扩招政策的证据
    何小钢, 黄莹珊, 朱国悦
    当代财经    2022, 0 (10): 15-27.  
    摘要165)      收藏
    高质量人力资本是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外生政策构造的准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人力资本扩张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且这一影响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强。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扩张显著提高了劳动者技能水平,而技能劳动进一步诱发了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提升了城市内部的研发能力,由此共同推动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扩张对东部城市、创新基础较好、资本品进口增长更快以及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创新提升效应更大。分产业来看,人力资本对城市第二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时,也要注重产业政策的配套,同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以推动产业、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地方政府合作与地区资源配置效率
    袁胜超, 吕翠翠
    当代财经    2022, 0 (9): 3-14.  
    摘要104)      收藏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任务和基础,深化地方政府合作与破除地方保护对于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政策冲击这个准自然实验并利用1994—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合作使得资源错配程度平均降低了26.7%,政府合作对资源配置的政策效果在加入协调会后第四年开始显现,并具有持续性。与新进城市相比,加入协调会对于原位城市资源配置的改善更为明显。政府合作对资源配置的改善效果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显著存在,但对小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政府合作对大城市资源配置的改善效果不如中等城市。距离核心城市越近,政府合作对资源配置的改善效果越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合作能够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促进区域产业分工进而降低资源错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习明明, 梁晴, 傅钰
    当代财经    2022, 0 (9): 15-27.  
    摘要175)      收藏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和质量效率变革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构建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理论基础之上,利用中国254个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具有动态效应,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据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省际交界相邻城市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省内相邻城市,中西部地区相邻城市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要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以“宽带中国”为政策冲击的双重差分估计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这表明,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的投入和积累能够克服地理和交通的束缚,更加有利于城市群集聚发展和跨省市的经济区建设,尤其是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政策的空间效应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
    马丽梅
    当代财经    2022, 0 (8): 3-15.  
    摘要91)      收藏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而技术创新是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利用欧盟1991—201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欧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效应主要通过政府政策、金融发展的推动来实现。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这种空间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显著。空间模型的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政府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创新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这可能意味着通过需求间接引致创新且弱化市场机制的政策将难以持续,构建具有直接驱动效力且更加市场化的政策支持机制至关重要。此外,欧盟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影响,间接融资市场作用有限。这表明,绿色债券、碳金融市场等直接融资机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创新的有效手段,中国应进一步构建更加清晰明确的能源与气候共同愿景,强化省域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营造互利共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是否影响劳动收入份额
    李仁宇, 钟腾龙
    当代财经    2022, 0 (8): 16-27.  
    摘要69)      收藏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推动城市创新的重要举措,自 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复了7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这一试点政策是否影响了我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呢?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17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倍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总体上看,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属地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试点政策的影响在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规模、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业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其主要显著影响了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技术进步是试点政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试点政策一方面通过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而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企业“脱实向虚”的一种解释:基于僵尸企业负外部性的视角
    姚鹏, 徐超, 杜曙光
    当代财经    2022, 0 (7): 3-15.  
    摘要96)      收藏
    僵尸企业占用大量稀缺性社会资源并进行无效投资,扭曲了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对正常企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负外部效应。利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及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区僵尸企业显著提高了正常企业的资产金融化水平,且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和不同测度指标情况下,结果依旧稳健。渠道分析表明,加剧正常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加正常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催生大量过剩产能,是僵尸企业诱发正常企业资产金融化的重要途径。扩展性分析显示,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僵尸企业对非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较高的行业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较强的地区影响较大,对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较低的行业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地区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人工智能时代技能溢价的影响路径研究
    李志强, 刘英, 魏琳
    当代财经    2022, 0 (7): 16-26.  
    摘要61)      收藏
    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是否会带来技能溢价上涨并影响劳动力收入不平等?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和城市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智能技术显著扩大了技能溢价,其中集聚经济和创业活跃度是影响技能溢价的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技术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群体效应和选择效应,在工作稳定和高收入群体、流动时间较长和市外流动的群体中,智能技术的技能偏向性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合理利用智能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技能溢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