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理论经济
    “绿色工厂”认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朱朝晖, 林雯, 曾爱民, 胡英杰
    2023, 0(7):  3-16. 
    摘要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以促进制造业的整体绿色转型升级已成为环境规制政策和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绿色工厂”认定这一自愿型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PSM-DID模型考察其绿色创新引导效果的研究发现,在获得“绿色工厂”认定后,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创新质量而非数量的突破。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工厂”认定能有效地协同政府补贴与绿色信贷政策工具,助力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环保补助,缓解长期信贷成本与规模约束;同时,发挥信号作用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以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获得多次认定、环境信息更透明、未发生过环境违规的“绿色工厂”,其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更为显著;而重污染行业“绿色工厂”的绿色创新质量提升效果较弱。这些发现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结合行业属性加强认定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协同性以提升激励效果;完善“绿色工厂”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信号作用;强化事前资格审查、事后考核监督及认定名单动态调整,以持续提供绿色创新动力。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还对我国多元政策体系构建、充分发挥政府与资本市场在绿色转型升级中的互补作用、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双重目标约束下土地资源错配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叶宇平, 王展祥
    2023, 0(7):  17-30. 
    摘要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绿色发展。因此,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约束视角,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诸如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具体而言,土地资源错配的抑制效应是通过促进城市蔓延和降低城市绿色创新实现的,在中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型城市,其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环境目标强约束会显著削弱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而环境目标弱约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市场化导向的绿色创新技术体系、加强官员考核的环境目标约束条件,以缓解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公共经济与管理
    财政支出分权、民生性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质量
    陈旭东, 王雪滔
    2023, 0(7):  31-43. 
    摘要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财政收入质量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计算财政收入质量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分权、民生性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入质量总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通过财政收入数量、收入结构与可持续性途径对财政收入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展现了一定的互动关系。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均能显著地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分支出项目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教育与文化支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在晋升压力下作出的财政支出决策削弱了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应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调整财权-事权关系,建立起合理的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运行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财税思想,加大民生性财政支出;优化地方官员考核机制,扭转地方官员短视行为,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
    新时代房地产税改革:纳税能力、税负分布与收入规模
    王越, 郝晓婧
    2023, 0(7):  44-55. 
    摘要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税改革是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重点与难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建设步入了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调节并重的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求作为存量调节的现代房地产税发挥更广泛的职能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税负分布与收入规模,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纳税能力和可行税率差别较大;从税负分布的角度来看,随着扣除面积和扣除价值的增加,家庭房地产税负分布体现了更强的累进性;经测算,在不同税收优惠和税率形式下我国房地产税的收入规模,再结合国际经验来看,未来房地产税的筹资能力较为有限。因此,建议分省确定计税依据和税率,彰显量能课税原则;兼顾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确定免税和扣除方案;基于房地产税的筹资能力,审慎做好改革实施的顶层设计。
    现代金融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质量
    巴曙松, 柴宏蕊, 赵文耀, 张帅
    2023, 0(7):  56-68. 
    摘要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投资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增长和巩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仍不规范,模糊性和选择性披露行为仍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ESG投资实践的开展。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企业-年度数据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表明,“沪(深)港通”的开通能显著地改善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质量。此外,时间异质性的实证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可以通过“用脚投票”以及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改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在充当外部监督角色的同时,也在发挥着优化中国A股市场外部监督环境的作用。上述分析表明,在ESG生态环境建设初期,我国应该充分重视资本市场开放在ESG信息披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有计划、有步骤的资本市场开放推动我国ESG生态环境建设。
    审批制度改革与公司权益价值
    傅文霁, 桂荷发, 王红建
    2023, 0(7):  69-81. 
    摘要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将审批制度改革纳入实物期权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审批制度改革能强化企业资本逐利动机,即当面临好的投资机会时,审批制度改革能够促使企业及时扩大投资,执行增长期权;当面临较差投资机会时,审批制度改革能够促使企业及时缩减投资,执行清算期权。第二,审批制度改革能促进企业增长期权价值和清算期权价值的提升。拓展性检验表明,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资本逐利动机的强化作用在投资机会信息波动更大以及下游企业(即投资机会信息更分散)的样本中更显著。在作用路径上,第一,审批制度改革能够显著削减企业家与政府打交道等非生产性活动的时间,并增加企业家经营管理的时间。第二,审批制度改革能够显著减少企业投资的审批时间。第三,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审批制度改革显著加剧了地区竞争程度。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并高度重视信息在政府放权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持续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管理
    非效率资本市场定价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
    李启佳, 罗福凯, 庞廷云
    2023, 0(7):  82-93. 
    摘要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质量提升已成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我国创新活动仍存在低质低效的问题。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探究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寻求企业高质量创新突破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非效率资本市场定价显著削弱企业创新质量,使其陷入创新困境。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股价高估会导致企业为迎合投资者而采取策略性创新,而股价低估会削弱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这两种倾向均不利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企业股权融资依赖度高、短期业绩压力大、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和代理问题相对严重时,非效率资本市场定价对企业创新质量的负面影响更突出。依据上述经验证据,政府可借助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企业应通过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环境的优化积极应对资本市场短期压力下的低质量创新诱导倾向,有效地增强高质量创新能力。
    数字化转型能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吗
    袁也方, 万贻健
    2023, 0(7):  94-107. 
    摘要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传统关系契约信任的非正式制度促使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现象普遍存在,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2007—201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样本,分析数字化转型与大客户依赖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有效地降低客户集中度,减少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该结果在通过平行趋势与安慰剂检验、更换变量度量指标和工具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就作用路径而言,企业竞争力和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是数字化转型影响客户集中度的两个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截面差异发现,在管理层能力较强、高技术行业、市场份额以及外部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客户集中度的负向作用更加显著。上述结果不仅丰富了客户集中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有效地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提供经验证据,还为地方政府制定差异化政策以促进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产业与贸易
    数字化如何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
    罗军
    2023, 0(7):  108-120. 
    摘要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数字技术具有知识密集和清洁性的特征,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在系统分析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数字化促进了制造业绿色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制造业行业异质性和数字技术异质性会对数字化赋能效果产生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主要通过优化要素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四条路径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但生产规模扩大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在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存在环境规制强度的最优区间,在此区间,数字化赋能效应最大。因此,应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畅通数字技术赋能传导路径,将环境规制强度维持在合理区间,以实现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研究
    王晶晶
    2023, 0(7):  121-131. 
    摘要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是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结合2002—2020年我国数字企业上市公司年报与中国创新专利研究数据库,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显著为正,且对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二,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通过交易成本节约、市场规模扩张以及数字化升级机制的发挥驱动数字企业创新。第三,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行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小规模数字企业、非国有数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更为显著;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显著。因此,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东道国数字平台,对接东道国数字标准与规则,切实把握全球数字市场机遇,合理布局数字企业“走出去”,以实现数字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会计
    财政监督、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荣莉, 金晶, 喻旻昕
    2023, 0(7):  132-142. 
    摘要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而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是财政部依法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那么,财政监督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吗?以2016年《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暂行办法》的发布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19年省级地方政府债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财政监督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财政监督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且财政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具有积极的合力作用。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监督能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透明度,从而能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财政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效能越显著;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财政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作用更强。为此,要优化财政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的协同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政府审计结果公开与审计反腐效能感知——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
    郑小荣
    2023, 0(7):  143-156. 
    摘要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审计反腐效能是审计反腐工作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也是影响公众审计反腐效能感知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公众的审计反腐效能感知?运用涵化理论,设计调查问卷,研究了公众审计结果公告信息接触对其审计反腐效能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对审计结果信息接触的频率越高,公众对审计反腐效能的感知越强;与非官方渠道相比,公众通过官方渠道接触审计结果信息对其审计反腐效能感知的提升作用更大;不同类型的审计结果信息对公众审计反腐效能感知的提升作用不同,审计移送办结结果信息的作用最强,审计整改结果信息的作用次之,审计发现的错弊信息的作用最弱。因此,要提高公众的审计反腐效能感知,就要增加公众接触审计结果公告信息的机会和提高审计结果信息的抵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