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15
    理论经济
    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面临的挑战、路径与对策
    王霞, 傅元海
    2023, 0(8):  3-14. 
    摘要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现代经济体系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内在选择。在重新界定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数据对中国现代制造业体系自主可控水平的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中国在全球分工中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环节,导致制造业整体技术自主水平较低;第二,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自主可控水平较高,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安全;第三,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和部分资源密集型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的风险;第四,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面临着低成本优势丧失、创新尚未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大国竞争、逆全球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等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叠加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实践路径应以科技自主为核心、安全可控为关键、数字化转型为抓手。
    住房价格不平衡对我国财富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
    傅东平, 苏晓
    2023, 0(8):  17-29. 
    摘要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对我国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房屋财富差异影响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典型事实,基于房价上涨、房屋财富升值与财富不平等程度加剧的理论逻辑并利用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不平衡将会加剧同类型家庭内部、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的财富不平等程度,严重恶化我国财富分布格局。家庭财富积累动机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造成同类型家庭内部财富不平等的核心因素,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家庭之间财富分化的关键成因。数值模拟显示,降低收入差距与城乡差距、缓解财富顶层集中、有效管控住房投资行为、切实降低消费性住房购买压力等措施,对我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改善财富分布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公共经济与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逻辑、价值取向与实践进路
    张伟亮
    2023, 0(8):  30-42. 
    摘要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于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以全面发展为特征,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因此,以财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学理上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逻辑,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价值取向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秉承人民性、普惠性与发展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实践进路上,中国财政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持久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税收与税源背离对我国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研究
    万莹, 陈恒
    2023, 0(8):  43-56. 
    摘要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值税的生产地课税、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纳税、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均会带来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均衡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利于完善分税制,促进全国市场统一,而且有助于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的税收与税源背离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机制、规模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与税源背离显著地扩大了地方财力差距,且对东部省份、税收净流入省份及第三产业主导的省份影响程度更大,而财政压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营改增”均加深了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因此,建议按消费地原则重建增值税地区分配制度,改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跨区域收入划分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分配机制,促进地区财力均衡。
    现代金融
    畅通退市机制能抑制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吗
    施文祥, 方培杰
    2023, 0(8):  57-69. 
    摘要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以往关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忽视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影响。以2020年底中国出台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新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6—2022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退市新规施行后,A股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平均而言,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得到抑制,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第二,标准更严格的退市新政策对股价信息操纵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股价的信息含量,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渠道,而管理层持股也有助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新政策的效果受上市公司自身差异的影响,退市新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位于高集中度行业、外部监管弱、内部治理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意味着,畅通上市企业退出机制,有利于遏制崩盘导致的股价波动。因此,加强外部监管,优化内部治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业绩不理想的公司降低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途径。
    集团财务公司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周先平, 罗瑞丰, 皮永娟
    2023, 0(8):  70-82. 
    摘要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团财务公司缓解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已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但是鲜有研究关注财务公司影响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及其风险的异质性。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7—2021年的面板数据,并以我国集团财务公司相继设立为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财务公司设立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体通过降低企业债务及股权成本、平滑债务波动、改善债务期限结构来发挥作用;第二,银行业竞争程度上升、企业信息环境恶化、货币政策紧缩时能够加强这种影响;第三,财务公司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风险异质性,其效果在集团治理水平高、集团经营风险低、企业财务风险低的情况下更为显著,这验证了财务公司的“双刃剑”效应。因此,应正确认识财务公司的作用,规范稳妥推进财务公司的设立,促进内外部金融机构协同发展,同时要严格防范财务公司发生风险传染,促进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企业管理
    组织适应理论视角下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培育模式研究
    李姗姗, 黄群慧
    2023, 0(8):  83-94. 
    摘要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构建组织韧性以适应环境的非连续性变化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创业企业亟需攻克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以232家创业企业为样本,将组织适应理论引入研究框架,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索响应型市场导向、先动型市场导向、机会解释、威胁解释、适应式编排与变革式编排对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殊途同归”效应的结果显示,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的前因构型包括四种模式,分别为“导向”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编排”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导向-解释”匹配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以及“导向-编排”匹配驱动型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由此可知,组织韧性培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存在差异。相较而言,“导向-编排”匹配驱动型模式在推动创业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方面发挥着更为普适的作用。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组织韧性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为创业企业践行组织韧性培育的适应性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存贷双高”异象——来自文本解读的证据
    毛建辉
    2023, 0(8):  95-107. 
    摘要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债股双雷现象频发,一些拥有高额现金和短期债务即“存贷双高”的企业频频违约引发担忧。如何治理该类经济现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存贷双高”异象的影响及传导机理,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情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治理效果差异性的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抑制“存贷双高”异象,且大数据技术转型对“存贷双高”现象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信息透明度、长期贷款、融资约束和财务不稳定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存贷双高”异象关系的重要传导中介。异质性研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和数字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有益地补充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同时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政府制定数字化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产业与贸易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出效应: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比较
    刘宇
    2023, 0(8):  108-121. 
    摘要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测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出效应并进行对比分析。将2012年、2017年、2020年投入产出表相关部门数据进行整理,构建包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个细分类别在内的数字经济可比价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并引入假设抽取思路和局部闭模型方法构建供给驱动模型和需求拉动模型,测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供给驱动效应和需求拉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需求侧产出效应当前占优势,但从趋势上看供给侧产出效应的增长势头强劲;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出效应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产品服务业的产出效应则相对薄弱。为此提出建议:一是有序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产业的发展,二是激发各类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潜力,三是从供给侧加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
    企业数字赋能与全球价值链嵌入
    耿景珠, 杜明威, 刘文革
    2023, 0(8):  122-133. 
    摘要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革命蓬勃发展及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的趋势下,数字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全新动力。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大数据测度了2001—2016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赋能对自身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赋能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效率共同推动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赋能因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出口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对价值链嵌入产生差异化影响。拓展分析表明,企业数字赋能与全球价值链位置两者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政府应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外贸企业深度融合,对各类企业给予差异化政策扶持,并进一步提高数字基础设施供给质量,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外贸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奠定良好基础。
    现代会计
    供应链数字化能促进链上企业间的融通创新吗——基于智慧供应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黄宏斌, 张玥杨, 许晨辉
    2023, 0(8):  145-156. 
    摘要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通创新是新形势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实体企业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创新方式。当前,融通创新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2018年商务部等八部门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方法考察了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降低协作成本和强化知识流动而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融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紧密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越大,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促进越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因此,要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企业应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集成应用,以更好地提升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融通创新水平。
    社会信任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
    田马飞, 肖星, 李丹, 李姝
    2023, 0(8):  146-156. 
    摘要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信任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其对企业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那么,社会信任对企业的现金股利分配有什么影响?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处地区的社会信任越低,企业越不倾向于分配现金股利;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法治水平越高,越会弱化社会信任与企业现金股利分配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低会增加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和盈余管理程度,从而会使企业不倾向于进行现金股利分配。为此,要继续推进正式制度建设,遏制上市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要全面推动诚信社会建设,提升社会信任水平,降低经济个体间的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此外,企业要主动增加信息披露,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低股利”和“零股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