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15
    理论经济
    数字化转型、劳动力市场化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曹珂, 张荣权
    2023, 0(6):  3-15. 
    摘要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采用世界银行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分析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将促使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具体表现为:提高员工招聘的教育程度要求、增加生产性员工的在职培训比例以及延长员工的雇佣合同期限。进一步分析表明,研发创新和质量认证是促进数字化转型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因素;不同信息化水平的数字化转型企业虽然都将延长员工的雇佣合同期限,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更注重员工的教育程度,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主要是开展生产性员工的在职培训。此外,劳动力市场是影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因此,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扭曲问题、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法治化水平、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不当管制、加强劳动力市场化建设等政策措施,具有推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演进逻辑与基本规律
    胡海波, 毛纯兵, 黄速建
    2023, 0(6):  16-28. 
    摘要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业化制度演变见证了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跨越的伟大征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在以工业革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性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重工业优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历了从以计划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再到以发展质量为导向的历史演变,遵循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原则,坚定了满足人民需求和凸显中国特色的实践目标,践行了持续优化政府与市场二元主体关系以及持续互促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格局的实践手段,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属性和人民属性,取得了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工业强国建设的目标,需加快建成工业大数据共享平台、优化区域工业规划制度、有效利用国内外工业资源、完善工业发展监督机制、强化创新驱动战略等。
    公共经济与管理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税收激励与居民消费扩容提质——来自“营改增”的经验证据
    张青, 周全林
    2023, 0(6):  29-41. 
    摘要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消费扩内需将发挥基础性作用。减税是降低市场主体税收负担、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选择。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营改增”准自然实验的证据,考察减税对我国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的作用机理和政策效应。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地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了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升级指数,具有扩容提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营改增”从供需两端刺激居民消费,遵循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收入机制的消费升级效应更为持久;“营改增”政策在不同收入组别家庭间的消费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扩容提质效应更大。因此,建议降低企业负担,助力居民就业和增收;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激发社会消费潜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现代生活服务业发展,优化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供给。
    增值税税率下调、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
    闫浩, 肖春明, 马金华
    2023, 0(6):  42-53. 
    摘要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税收政策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球经济下行、供应链产业链不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民营企业投资不足与投资效率不高成为激发其活力的障碍。利用2017—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增值税税率下调对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增值税税率下调的激励效应不仅可以显著地促进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扩大,而且可以显著地改善其投资不足的现状,以提升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下调在促进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还可以间接地改善其投资效率。因此,要完善财税配套政策体系,形成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合力;优化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发挥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作用;强化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力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现代金融
    金融科技、资源配置与银行业结构
    何小钢, 罗欣, 郭晓斌
    2023, 0(6):  54-66. 
    摘要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科技能否促进传统银行业有效竞争,对于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2020年290个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赋能效应导致网点退出市场,同时抑制网点进入。从银行异质性来看,金融科技的资源配置效应让大型商业银行网点退出规模更大,而金融科技的技术赋能效应则让上市银行网点退出规模更大。从城际异质性来看,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人口老龄化较低、教育水平较强以及贷存比较低的城市,网点受到金融科技冲击更大,网点退出更显著。从影响渠道来看,金融科技减少了家庭的银行储蓄,优化了家庭资产配置,引致低效网点退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通过影响银行网点的进入退出行为,降低了银行市场集中度,优化了金融业竞争格局。同时,金融科技还弥补了网点退出对地区金融贷款造成的不利影响。
    传统金融可得性、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李剑培, 刘振鹏, 顾乃华
    2023, 0(6):  67-80. 
    摘要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稳定且充足的外源性融资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2009—2020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并将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纳入企业数字化转型外部动因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传统金融可得性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是传统金融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数字金融的发展同样能够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且与传统金融是互补关系。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传统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金融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数字金融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发挥着锦上添花的效果。传统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低金融错配、高生产效率和高创新水平的优质企业中,而数字金融的促进作用则更具普惠性。因此,要在筑牢传统金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的互补作用,从而协同服务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管理
    多个大股东、国有控制权转移与控制性投资
    步丹璐, 文彩虹, 李衍霖
    2023, 0(6):  81-93. 
    摘要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控制性投资能提高内部资本运营效率,但也可能增加代理问题。运用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动态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有控制权转移对控制性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结果表明:国有控制权转移促进了控制性投资,国有控制权转移主要通过控股股东掏空效应来增加控制性投资,多个大股东对国有控制权转移的控制性投资促进效应具有负向治理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公司通过控制性投资实现了行业变更和规模扩张,但其更倾向于高溢价控制性投资且扩张效益较低。此外,国有控制权转移对控制性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从控股股东掏空效应和多个大股东治理效应的视角,揭示了国有控制权转移是影响公司控制性投资的重要因素,不仅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甄别公司控制性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还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设计提供了政策参考。
    不同数字化路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差异——基于1035份工业企业调研问卷的研究
    赵波, 郭子宇, 黄信灶, 罗小娟
    2023, 0(6):  94-105. 
    摘要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但较少研究关注管理数字化与生产数字化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差异。基于1035份工业企业调研问卷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管理数字化与生产数字化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管理数字化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全局性作用),而生产数字化只与创新产出正相关,与研发投入和创新投入产出比无显著相关性(局部性作用)。第二,两类数字化转型路径对不同规模、类型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具有异质性影响。企业规模与创新能力存在非线性关系,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而在大型企业样本中,两者的关系不显著;与高新技术企业相比,数字化转型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强;管理数字化显著提升不同产业链位置企业的创新能力,而生产数字化的上述作用则具有偏向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政府要加强对两类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支持力度,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准化和差别化政策,以提升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
    产业与贸易
    国内价值链循环与能源效率
    陈果, 李宝玺, 程时雄
    2023, 0(6):  106-118. 
    摘要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外部冲击,全球价值链断裂风险增加,中国开始更多地谋求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这深刻地影响了能源的消费和利用。首先运用省份嵌入全球的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来源地的角度构建了国内价值链嵌入指标,以测算各省份-行业参与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程度;然后基于2002—2017年中国30个省份13个制造业的三维数据,采用高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国内价值链嵌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显著抑制了能源效率,这一结论在考虑替换变量、改变聚类标准误、剔除样本极端值、使用工具变量等因素后仍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低污染行业、高技术行业、2008年之前、沿海地区,国内价值链嵌入对能源效率的负向影响均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和生产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抑制了能源效率提升。因此,要优化国内价值链产业布局,提高各环节的分工合作水平,推动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
    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
    徐晔
    2023, 0(6):  119-130. 
    摘要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涵盖的技术与数据等都离不开知识资源的供给。知识产权试点政策作为引导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政策,是保护知识财产的重要举措。基于2008—2019年中国262个城市的数据,运用多期政策效应估计方法(CSDID),探究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随着试点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效应逐步提高;对于不同批次确立的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可以通过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提高本地区技术吸纳量这两条途径来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强度大或数字政府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知识产权试点政策对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要扩大知识产权试点规模,完善细化试点制度措施,健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并加强数智政府建设,以实现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目标。
    现代会计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网络平台互动
    张晓庆, 马连福, 袁琛
    2023, 0(6):  131-144. 
    摘要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股权质押情境下考察控股股东是否为了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而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的丰富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存在正向影响。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散户规模较大、可视性较差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答非所问”程度降低;上市公司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和股价波动风险,也缓解了资产误定价,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因此,在投资者发声日渐便利的时代,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思路应由传统的信息供给观向信息需求观转变,控股股东应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重视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提高,以兼顾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李源, 赵阳, 秦帅
    2023, 0(6):  145-156. 
    摘要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发展要求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正确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显著降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限制企业绿色转型实现,这种负向效应在环境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但若公司治理机制运行有效,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将会被抑制。拓展性检验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降低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企业粗放生产,进而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上述结论表明,若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环境保护制度,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可能会对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公众和保险公司的作用,使管理层更注重长期利益,从而促使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产生相对积极的经济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