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5-15
    理论经济
    人工智能、就业结构与高质量发展
    史丹, 叶云岭
    2023, 0(5):  3-14. 
    摘要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势必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并将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结构纳入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应用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绿色低碳水平,从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从理论机制来看,缩减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份额和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比重可以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技能劳动力会强化人工智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而东北地区人工智能应用显著抑制高质量发展,低技能劳动力会加剧人工智能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赋能高质量发展,同时各地区应根据就业结构等客观实际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策略。
    高质量人力资本与中国城市经济韧性——基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证分析
    孙红雪, 朱金鹤, 王雅莉
    2023, 0(5):  15-28. 
    摘要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壮大高质量人才后备军是建设人才强国、增强国家经济韧性的根本保障。运用双重差分法基于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外生冲击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表明,高校扩招政策引致的高质量人力资本规模扩张能够增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机制检验表明,高质量人力资本规模扩张通过促进城市创业活力、提高城市薪资水平、加强城市信息化程度,从而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检验表明,高质量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在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更加突出。因此,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对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优化生育补贴政策、完善生育政策配套设施;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创业城市政策支持体系,以增强中国城市经济韧性。
    公共经济与管理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
    王乔, 汪宇麒, 吴宗福
    2023, 0(5):  29-38. 
    摘要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三个方面的瓶颈问题,难以适应共同富裕要求:一是县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三是县域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冲击,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困难。县级财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县域财政的健康运行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县域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收乏力、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方面。为了夯实县域财政基础,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改革财政体制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奠定共同富裕基础;二是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拓宽县域财政来源;三是完善财税政策制度,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四是严格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保证县域经济安全。
    政府预算法治化、财政透明度与地方财政效率——基于新《预算法》实施的证据
    莫龙炯, 张小鹿
    2023, 0(5):  39-51. 
    摘要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预算法治化和财政信息公开是公共预算治理改革的核心目标,对于实现地方财政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从政府预算法治化的崭新视角,借助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的契机,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预算制度改革对地方财政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预算法》的实施有利于财政信息公开,从而提高地方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预算法治化通过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政府审计监督的路径来提升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市场制度环境越完善、政府治理效率和社会公众关注度越高的地区,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效应越明显。因此,应加快政府预算法治化建设,推动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完善预算监督、约束和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立政府与社会公众良好互动的预算协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新《预算法》实施的财政治理效应。
    现代金融
    战略联盟与股价崩盘风险
    陈红, 赵荣权, 朱震, 胡耀丹
    2023, 0(5):  52-64. 
    摘要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加入战略联盟的上市公司数量与日俱增,战略联盟的资本市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我国2009—2021年上市公司战略联盟合作公告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加入战略联盟总体上抑制了企业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这种抑制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低、财务风险高、管理层权力大和媒体关注度低的样本中更显著。这表明,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营稳定性、强化联盟内外部监督是战略联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式战略联盟和契约式战略联盟均能显著抑制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在区分联盟各方特征后发现,当联盟对象为上市公司、企业性质为非龙头企业时,战略联盟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为上市公司开展战略联盟合作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规范联盟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战略联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功能。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杠杆操纵
    罗宏, 郭一铭, 乔慧颖, 吴丹
    2023, 0(5):  65-78. 
    摘要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杠杆操纵行为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从信息互补视角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降低其杠杆操纵程度,且数字化转型对弱银企关联型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弱银企关联型企业公开信息透明度,缓解了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关注度、研发投入和银企关联强度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杠杆操纵的影响中发挥了调节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调整了弱银企关联型企业杠杆结构,促进企业“脱虚向实”,且优化了银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银行对抵押品的依赖。上述结论不仅从信息互补视角厘清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抑制企业杠杆操纵的路径,更为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并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
    企业管理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链重构路径与机理——数字化赋能视角的纵向单案例研究
    余可发, 杨慧
    2023, 0(5):  79-91. 
    摘要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价值链重构已成为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数字化赋能的理论视角,结合对传统制药企业仁和集团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价值创造主体,进而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不断重构的研究表明: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价值链重构经历“内部价值链优化—产业价值链整合—生态价值链构建”的演化路径;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对员工、客户、合作、流程和产品的赋能对企业价值链重构产生影响;数字化驱使生态价值链构建成为新的竞争模式,生态价值链构建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链重构的主要方向。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链重构演化路径模型的提出,为传统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生态价值链以获取系统性竞争优势提供管理启示。
    并购顾问团队与跨国并购交易时长:多多益善或适可而止
    李雅婷, 张竹, 齐宝鑫
    2023, 0(5):  92-105. 
    摘要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国并购不仅局限于目标方和并购方双方的博弈,并购顾问是交易中重要的第三方,然而现有研究对跨国并购中专业顾问团队的关注较少。以中国企业发起的跨国并购为分析对象,研究并购方顾问团队对跨国并购交易时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并购方顾问团队规模越大,并购交易持续时间越长,且经过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当顾问团队东道国经验越丰富或目标方为上市企业时,上述效应减弱。当交易为循序并购或并购方高管团队海外背景丰富时,上述效应增强。以上研究结论补充了并购顾问作用的相关文献,丰富了现有文献对并购交易完成前过程的认识,同时表明跨国企业应当根据交易特征选取匹配的并购顾问团队以提高并购效率,为企业跨国并购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产业与贸易
    文化自信与文化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
    汪颖
    2023, 0(5):  106-118. 
    摘要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产品贸易的可持续性是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首次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对文化自信进行量化,基于2008—2017年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六分位文化产品贸易统计数据,采用离散时间生存模型分析方法,研究文化自信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对自身优秀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心为重要内容的文化自信,会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久性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信任是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重要影响渠道。文化自信还会对文化距离与文化产品贸易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发挥调节机制,间接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因此,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升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政府应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宣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范围和影响力;企业应充分重视民族文化要素在文化产品中的融合与创新,让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保持文化产品长久竞争优势的最深厚的根基和最丰富的滋养。
    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对数字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
    林挺
    2023, 0(5):  119-130. 
    摘要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技术升级培育了信息产业新业态,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效率,也催生了数字经济。针对我国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的南北方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加大的特征,以《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为政策评估对象,结合2010—2019年62座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从数字产业生产要素集聚程度、数字产业化规模、数字产业价值化水平三方面,测度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数字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并佐以空间经济学“核心-边缘”理论,剖析我国数字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实施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政策加速了数字产业人力资源、资本和土地三种生产要素的区域性集聚,壮大了区域性数字产业化规模,但对区域性数据要素的产业贡献水平和产业价值化水平的提升无显著影响;同时,相关政策实施的净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政策实施对南方地区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北方地区。
    现代会计
    环境信用评价制度能优化商业信用资源配置吗
    于连超, 马宁
    2023, 0(5):  131-141. 
    摘要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是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的环境管理手段。那么,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有何影响?利用2014—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的数据,探讨了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环境信用较好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降低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这说明,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惩戒作用。原因在于,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提高了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进一步发现,当金融制度较差、行业竞争激烈时,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激励作用和惩戒作用更显著。因此,要继续优化环境信用评价制度,以强化其对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惩戒作用。
    机构投资者社会网络与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
    李晨溪, 陈宋生, 谭韵
    2023, 0(5):  142-156. 
    摘要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构投资者通过社会网络连接形成的机构投资者团体能否提高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抑制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以2016—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网络算法从机构投资者网络中识别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研究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影响后发现,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显著提高了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具体表现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形式越多元、披露内容越充分、文本相似度越低、文本可读性越高。作用机制表明,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主要通过信息监督效应实现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的提升。横截面分析发现,在无机构投资者调研以及长期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的组别中,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更高。上述结论意味着,为提升关键审计事项信息质量,审计师应具有审计全局、宏观视角;机构投资者团体应当树立长期价值投资意识,建立核心投资理念;监管机构应加快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