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与管理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柔性税收征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的准自然实验
    庞雨蒙, 张建波
    当代财经    2024, 0 (4): 30-43.  
    摘要29)      收藏
    柔性税收征管是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微观效应更是关系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改革为切入点,采用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积极影响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受政策激励的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纳税信用评级为A级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鉴于此,未来需持续完善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增强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效应;同时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引导企业加强数字技术研发,通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等措施,促进非国有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对“经济-粮食”空间偏差的影响
    何强, 韦锋, 漆雁斌
    当代财经    2024, 0 (4): 44-57.  
    摘要21)      收藏
    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经济-粮食”空间偏差(即关系不协调)不仅会延缓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步伐,而且会阻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利用2000—2020年我国1864个县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粮食”空间偏差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经济-粮食”空间偏差,即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会加大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程度。机制分析发现,“经济-粮食”空间偏差的加大是因为财政分权程度和非农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市场活力的下降。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地区,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对中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粮食”空间偏差的影响最大;在不受粮食生产责任政策的约束下,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政策效应以经济增长为主。因此,需要优化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实施模式,扭转县级政府“离粮”发展倾向;建立粮食安全与晋升激励的衔接机制,修正县级政府“趋经济、离粮食”的导向;完善利益补偿机制,纾解产粮大县财政压力;构建改革县的财权监督机制,严控财政资源支出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税收分成、财政激励与企业异地投资——基于增值税五五分成的准自然实验
    李红霞, 张亚璟, 马艳
    当代财经    2024, 0 (3): 30-42.  
    摘要49)      收藏
    财政激励作为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着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税收分成改革呈现不同的财政激励效果,引发地方税收竞争并传导至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将2016年增值税五五分成改革作为财政激励的外生冲击变量,通过构建强度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税收分成改革带来的激励效应如何影响企业异地投资。研究表明:增值税分成比例提高会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扶持本地企业留住税源,并抑制企业异地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无论是对高财政自给率地区还是低财政自给率地区,增值税分成比例变化均表现了强烈的抑制效应,且在低组别的抑制效应更大;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对直接控股的地方国有企业和异地投资比例较高的企业进行管控;改革带来的激励变化会促进企业信贷的获得和政府补助的提高。因此,建议提升流动税基的中央集中度,弱化地方政府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动机;建立“赋权—控权”的财政激励机制,抑制地区间过度税收竞争及市场分割现象;推进地方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减少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干预和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政府采购、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张欣艳, 谢璐华, 肖建华
    当代财经    2024, 0 (3): 43-55.  
    摘要65)      收藏
    发展数字经济是实现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选择。政府采购政策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共同发力,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利用微观政府采购订单信息所构建的政府采购数据,分析政府采购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及具体效果。研究表明:政府采购需求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数字化治理,带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正向引导作用,特别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治理水平、城市服务水平、城市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关注程度越高,政府采购需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就越显著。企业家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以及企业创新活力越强,政府采购需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也就越明显。因此,需要协同政府采购政策与数字产业发展战略,以有效发挥政府采购政策的“靶向性”作用;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治理水平,以有效发挥政府采购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作用;加大政府采购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以有效发挥基础研究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聚变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共同富裕目标下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教育和社保就业财政支出的分析
    吴俊培, 张昊泽
    当代财经    2024, 0 (1): 32-45.  
    摘要21)      收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进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我国90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和社保就业两大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和社保就业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边际效应显著为负,说明两类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到了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边际效应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值为56.010%,当城镇化水平超过56.010%后,两类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会显著削弱。可见,仅依靠财政支出政策无法持续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应该在市场化改革和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两个方面共同发力。因此,建议加强市场化改革,逐步消除城乡间的流动性障碍,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保持低城镇化水平地区财政支出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调整高城镇化水平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落实财政对民生的基本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产业数字化对地区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
    席卫群, 杨青瑜
    当代财经    2024, 0 (1): 46-58.  
    摘要17)      收藏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地区税收收入增长的必由之路。为此,在阐释产业数字化、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地区税收收入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地区税收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地促进地区税收收入增长,且产业数字化在不同地区、不同税种、不同工业化程度中呈现一定的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数字化会促进地区税收收入增长,是通过作用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的。因此,需要持续深入地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提高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税收收入效应的提升;同时完善现行税收制度,制定区域性税收扶持政策,缩小区域间“数字鸿沟”,并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减少产业数字化的地区间税收收入转移效应和流失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新时代人大监督、人大经济监督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邓力平, 邓秋云
    当代财经    2023, 0 (12): 30-38.  
    摘要38)      收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决定了人大监督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含义。新时代十年来,人大监督从其本质出发,按照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要求,将人大监督从预算审查监督、国资管理监督进一步拓展到经济监督,取得了三个里程碑式的成就。特别是,2021年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赋予了人大经济监督更为深刻的内涵。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结合十年来人大制度的发展,从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两个视角,归纳总结了包含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在内的人大经济监督的实践探索。今后,人大应当按照人大监督和人大经济监督的框架与要求,着力结合两个制度基础,密切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以人大经济监督的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人大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研究
    俞杰, 李璐露
    当代财经    2023, 0 (12): 39-52.  
    摘要51)      收藏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我国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与纳税不遵从问题。基于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纳税遵从。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纳税信用等级,进而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机制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纳税遵从,且企业声誉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更能体现留抵退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政策效果;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激励下,其纳税遵从度更高;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当地企业纳税不遵从行为发挥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纳税信用评级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其纳税遵从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空间碳减排效应
    张平, 郭青华
    当代财经    2023, 0 (11): 28-40.  
    摘要99)      收藏
    “双碳”目标下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减轻财政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财政资金来源。基于2018—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空间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显著地降低了碳排放水平,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制度中,发行规模越大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越多,则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平均利率和项目收益率越高,则越不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来降低碳排放水平。因此,需要实施属地和区域联动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明确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分担比例;基于地理、经济和碳排放等空间差异,发行不同类型的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合碳减排目标和现状,优化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偿还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各环节的专业审核、监督与披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
    胡玉杰, 高延雷, 王秀东
    当代财经    2023, 0 (11): 41-53.  
    摘要76)      收藏
    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权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新时期缓解财政纵向失衡矛盾、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必然要求。为此,立足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典型事实,采用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是其主要的作用路径,影响效应在不同类型的民生性公共服务中存在异质性;而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正向的激励效应,但转移支付也会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而强化财政纵向失衡对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负向影响作用。鉴于此,应通过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官员绩效考核体系等措施来缓解财政纵向失衡矛盾,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的正向激励效应,切实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减税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增值税税率降低的视角
    卢小祁, 俞毛毛
    当代财经    2023, 0 (10): 30-43.  
    摘要78)      收藏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负担是政策支持的关键。以2018年5月实施的增值税改革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16—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减税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增值税减税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增值税减税在2018年政策出台当年及之前年份中政策效应并不明显,而在2019年与2020年政策效应更为显著。从具体机制来看,增值税减税政策一方面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提升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体系,落实落细相关政策,通过减税政策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负担,增强企业长期经营信心,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减税激励与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基于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准自然实验
    于井远, 赵合云, 朱翠华
    当代财经    2023, 0 (10): 44-57.  
    摘要49)      收藏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重构税收中性、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财税〔2018〕70号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企业ESG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ESG表现,有利于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缓解试点企业融资约束和激发企业绿色动能转换,提升了企业ESG表现。这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不仅具有减负纾困效应,而且具有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的绿色激励效应更多地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期末留抵税额负担较重的企业中。因此,建议利用多策组合汇聚合力,不断增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多税共治提高政策协同度,充分释放组合式减税降费效力;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提高政策匹配性与适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绿色财政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张跃
    当代财经    2023, 0 (9): 28-41.  
    摘要61)      收藏
    企业绿色创新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探讨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综合示范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逐年增强的动态持续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中表现更强,且综合示范城市试点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改善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因此,重视绿色财政政策的作用,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激发资金配置和创新补偿效应,畅通绿色财政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渠道;提高市场化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发挥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制定差异化绿色财政政策,保障政策效果精准发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财政分权与晋升竞争如何影响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
    陈静, 李钧宇, 袁持平
    当代财经    2023, 0 (9): 42-54.  
    摘要39)      收藏
    研究财政分权与晋升竞争对居民公共服务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从而增进民生福祉。将2013年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个体微观数据与地级市数据相匹配,实证分析纵向财政分权与横向晋升竞争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纵向财政分权与横向竞争共同影响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且两者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竞争程度的增加使财政分权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但竞争不足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分析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时发现,专项治理行动在短期内可提升地方晋升竞争压力,从而对财政分权发挥调节作用,但长期来看,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因此,要在难以形成有效横向竞争的领域发挥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强化地区间公共服务领域竞争,发挥居民对政府的监督作用,推动公共服务领域考评机制长期化,建立专项治理行动的动态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税收与税源背离对我国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研究
    万莹, 陈恒
    当代财经    2023, 0 (8): 43-56.  
    摘要41)      收藏
    增值税的生产地课税、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纳税、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均会带来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均衡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利于完善分税制,促进全国市场统一,而且有助于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的税收与税源背离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机制、规模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与税源背离显著地扩大了地方财力差距,且对东部省份、税收净流入省份及第三产业主导的省份影响程度更大,而财政压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营改增”均加深了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因此,建议按消费地原则重建增值税地区分配制度,改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跨区域收入划分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分配机制,促进地区财力均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财政支出分权、民生性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质量
    陈旭东, 王雪滔
    当代财经    2023, 0 (7): 31-43.  
    摘要29)      收藏
    构建财政收入质量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计算财政收入质量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分权、民生性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入质量总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通过财政收入数量、收入结构与可持续性途径对财政收入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展现了一定的互动关系。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均能显著地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分支出项目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教育与文化支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在晋升压力下作出的财政支出决策削弱了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应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调整财权-事权关系,建立起合理的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运行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财税思想,加大民生性财政支出;优化地方官员考核机制,扭转地方官员短视行为,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新时代房地产税改革:纳税能力、税负分布与收入规模
    王越, 郝晓婧
    当代财经    2023, 0 (7): 44-55.  
    摘要27)      收藏
    房地产税改革是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重点与难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建设步入了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调节并重的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求作为存量调节的现代房地产税发挥更广泛的职能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税负分布与收入规模,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纳税能力和可行税率差别较大;从税负分布的角度来看,随着扣除面积和扣除价值的增加,家庭房地产税负分布体现了更强的累进性;经测算,在不同税收优惠和税率形式下我国房地产税的收入规模,再结合国际经验来看,未来房地产税的筹资能力较为有限。因此,建议分省确定计税依据和税率,彰显量能课税原则;兼顾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确定免税和扣除方案;基于房地产税的筹资能力,审慎做好改革实施的顶层设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税收激励与居民消费扩容提质——来自“营改增”的经验证据
    张青, 周全林
    当代财经    2023, 0 (6): 29-41.  
    摘要23)      收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消费扩内需将发挥基础性作用。减税是降低市场主体税收负担、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选择。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采用“营改增”准自然实验的证据,考察减税对我国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的作用机理和政策效应。结果表明:“营改增”显著地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了家庭平均消费倾向和消费升级指数,具有扩容提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营改增”从供需两端刺激居民消费,遵循价格机制和收入机制,收入机制的消费升级效应更为持久;“营改增”政策在不同收入组别家庭间的消费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扩容提质效应更大。因此,建议降低企业负担,助力居民就业和增收;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激发社会消费潜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促进现代生活服务业发展,优化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供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增值税税率下调、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率
    闫浩, 肖春明, 马金华
    当代财经    2023, 0 (6): 42-53.  
    摘要19)      收藏
    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税收政策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球经济下行、供应链产业链不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民营企业投资不足与投资效率不高成为激发其活力的障碍。利用2017—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增值税税率下调对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增值税税率下调的激励效应不仅可以显著地促进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扩大,而且可以显著地改善其投资不足的现状,以提升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下调在促进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还可以间接地改善其投资效率。因此,要完善财税配套政策体系,形成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合力;优化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发挥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作用;强化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力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
    王乔, 汪宇麒, 吴宗福
    当代财经    2023, 0 (5): 29-38.  
    摘要193)      收藏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三个方面的瓶颈问题,难以适应共同富裕要求:一是县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二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三是县域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冲击,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困难。县级财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县域财政的健康运行对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县域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增收乏力、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等方面。为了夯实县域财政基础,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改革财政体制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奠定共同富裕基础;二是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拓宽县域财政来源;三是完善财税政策制度,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四是严格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保证县域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政府预算法治化、财政透明度与地方财政效率——基于新《预算法》实施的证据
    莫龙炯, 张小鹿
    当代财经    2023, 0 (5): 39-51.  
    摘要149)      收藏
    政府预算法治化和财政信息公开是公共预算治理改革的核心目标,对于实现地方财政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从政府预算法治化的崭新视角,借助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的契机,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预算制度改革对地方财政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预算法》的实施有利于财政信息公开,从而提高地方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预算法治化通过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政府审计监督的路径来提升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市场制度环境越完善、政府治理效率和社会公众关注度越高的地区,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提升效应越明显。因此,应加快政府预算法治化建设,推动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完善预算监督、约束和绩效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立政府与社会公众良好互动的预算协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新《预算法》实施的财政治理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税制结构、税收凸显性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基于279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考察
    陈滔, 倪志良
    当代财经    2023, 0 (4): 29-40.  
    摘要104)      收藏
    居民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引擎”,消费扩容提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双循环”的实现。税制结构优化通过改变税收凸显性影响不同收入群体对税收的察觉和理解,能够激发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基于心理账户理论,利用2002—2020年我国279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税制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税制结构优化能够显著地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企业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比重更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相比非食品类消费,税制结构优化更能缩小城乡食品类消费差距;相比非发达城市,税制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积极效应在发达城市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凸显性是税制结构优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一种重要作用机制。因此,消费扩容提质需要税制改革的有力支撑,未来税制优化应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并完善直接税体系,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税制变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的差异化影响,以便更好地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从而促进消费以及推动“经济双循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环境规制与企业避税行为——基于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经验证据
    尚贵达, 景明禹, 王志伟
    当代财经    2023, 0 (4): 41-54.  
    摘要104)      收藏
    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多维监管效力,兼顾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收入分配机制合理高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为此,在高质量发展导向生态环境优先的背景下,从税收治理这一全新视角挖掘环境规制的附加效应。基于2015年实施新《环境保护法》的准自然实验研究背景,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政治成本假说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避税行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立法增加了对企业的外部监督,这种外部监督产生的附加效应提高了企业避税行为的政治成本,从而遏制了企业过于激进的避税决策。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环境规制虽然增加了企业税负,但是同时也引起了企业信息环境改善和声誉增加,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推进环境规制体系建设,不仅要关注环境规制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效应,而且应积极发挥环境规制的税收治理功能等附加效应,从而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率的共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下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基于财政政策强度和结构双重视角分析
    金春雨, 徐悦悦
    当代财经    2023, 0 (3): 28-40.  
    摘要108)      收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配合是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础条件。利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不同强度的财政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债务可控三大经济目标有效性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下行时期,低强度的税收政策与宽松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协调组合能够快速地促进经济恢复,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经济过热时期,高强度的税收政策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有效地稳定物价水平,实现抑制通货膨胀目标;经济平稳时期,高强度的财政支出与紧缩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协调能够实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降低政府债务三大调控目标。因此,应根据不同经济时期的政策目标,调整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持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合理比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期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财政纵向失衡、公共财政支农偏向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张维刚, 欧阳建勇
    当代财经    2023, 0 (3): 41-54.  
    摘要62)      收藏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而提高公共财政支农支出并优化结构、提升绩效,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财政纵向失衡、公共财政支农偏向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三者之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基于2007—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绝对水平不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实证考察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公共财政支农偏向与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呈现显著的直接负相关关系,财政纵向失衡扩大的同时公共财政支农支出也显著增加,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间接抑制效应。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财政纵向失衡水平、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同时完善地方官员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良性竞争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数字经济对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分配格局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不同分配方案的比较
    陈鑫, 刘生旺
    当代财经    2023, 0 (2): 28-42.  
    摘要117)      收藏
    数字经济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数字经济在地区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对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分配格局造成了冲击。基于2008—2019年我国省级制造业企业所得税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分配格局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现行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分配规则下,数字经济发展使得少数地区企业所得税分配受益,而多数地区受损。异质性分析表明,现行分配规则不利于中、高财政压力地区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形成,增加了这些地区企业所得税转出的可能性,加深了这些地区企业所得税转出的程度。因此,为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对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分配的冲击,以实现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分配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未来的地区间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应采用消费地原则三因素法进行分配,或者采用生产地原则三因素法辅之以基于各地消费贡献的财政分配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大数据税收征管能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吗——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纪亚方, 梁日新, 池亚楠
    当代财经    2023, 0 (2): 43-54.  
    摘要183)      收藏
    企业违规行为是阻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防范治理企业违规行为,对于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大数据税收征管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其能否以及如何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是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借助“金税三期”税务稽查系统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能显著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差地区、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建议夯实大数据税收征管的数据基础,提高大数据税收征管的数据整合能力;完善企业内外部治理机制,提升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精准治理作用;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企业违规行为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财税改革的思考
    匡小平, 熊高鹏
    当代财经    2023, 0 (1): 29-42.  
    摘要30)      收藏
    财政制度现代化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特征和回应现实需要的动态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治理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阶段三大时代背景转换。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国家体制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逻辑、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实践逻辑重新认识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重视财政的国家属性,坚持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现代国家基本要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重塑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路径上,应将政党—国家的历史使命、符合国情的法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现代国家建构理念融入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等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之中,实现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地方政府换届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
    冯辉, 殷强
    当代财经    2023, 0 (1): 43-56.  
    摘要26)      收藏
    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是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而科学编制和规范执行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预算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地方官员集中换届时期,理性的地方官员有动机策略性地利用预算工具实现其政治经济目标,进而造成预决算周期性偏离。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研究发现预决算偏离具有随地方政府换届而变化的预算周期性,预决算偏离在换届前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换届前人事变更不确定性较高,中央监察力度较强,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更偏好“留有余地”;换届后人事变更已确定,中央监察力度减弱,晋升竞争和财政增收激励着地方官员选择“积极进取”的经济政策。为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规范地方官员预算行为,需要改进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完善经济目标责任管理制,规范财政收入预算管理,并强化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稳增长视角下积极财政政策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的动态选择
    金成晓, 姜旭
    当代财经    2022, 0 (12): 27-39.  
    摘要25)      收藏
    积极财政政策兼具稳增长与调结构功能,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而且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DSGE模型的历史冲击分解反事实分析与DSGE-VAR脉冲响应,研究了积极财政政策工具的效果与特征。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在政府与私人部门杠杆间存在置换效应,通过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间的协调能够有效提升财政政策空间;积极财政政策能够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支撑作用;财政转移支付通过需求端的短期促增长作用更加明显,而生产性财政政策则通过长期供给侧影响更有利于就业。因此,建议从三个方面优化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一是在更加全面和长远的维度上考虑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问题;二是进一步探索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高水平协调机制,使两者充分形成合力;三是对于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应考虑其时间与区域特征,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以发挥各自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我国减税政策会影响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吗
    莫龙炯, 尹靖华
    当代财经    2022, 0 (12): 40-51.  
    摘要24)      收藏
    减税政策会造成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发展困境,而财税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对于保障我国减税降费的政策空间和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营改增”试点改革捕捉减税政策的外生变化,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我国减税政策对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财政支出效率;为了应对减税政策引致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途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在财政自主权、政府间竞争、财政透明度、市场化程度越大的情况下,减税政策的财政支出效率提升效应越明显。因此,建议从四个方面实现财税政策的提质增效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减税降费的过程中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完善财政收支激励机制,纠正地方政府“重生产、轻服务”的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调动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和地方财政自主能力的积极性;深化政府预算制度和财政公开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财政纵向失衡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
    张敏, 马万里
    当代财经    2022, 0 (11): 27-39.  
    摘要77)      收藏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就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典型特征而言,合理控制财政纵向失衡水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以财政纵向失衡为切入点,利用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合理区间。研究表明,中国的财政分权随财政纵向失衡水平的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显著的门槛效应。从全国层面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财政纵向失衡区间为[0,0.8517],且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当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超过一定的门槛值时,财政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效应显著提高。因此,需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优化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合理控制财政纵向失衡水平,不断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完善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全面调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数据要素、数据财政与经济增长
    杨飞虎, 王志高, 余炳文
    当代财经    2022, 0 (11): 40-52.  
    摘要109)      收藏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数据要素生产和数据财政实施提出了时代要求。通过揭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财政内涵特征、合理边界与形成机理,系统探讨了数据要素、数据财政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数据资本的形成效率与人口数量、消费支出等成正向比例关系;数据财政存在适度规模,过高或过低的企业税率均不利于数据资本的形成,数据授权使用费也存在相似的结论;数据资本使用效率越高及政府在数据资本支出效率越高,则总体经济增长率越高;数据资本的空间流动及使用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数据财政的顶层制度设计,构建国家层面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平台,保障政府数据开放和市场化运营安全,切实发挥数据要素和数据财政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机制及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政府间预算:转移支付分配的本质与挑战
    周美多
    当代财经    2022, 0 (10): 28-39.  
    摘要84)      收藏
    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制度是深化财政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传统预算的分析表明:分级预算的概念容易导致转移支付分配和预算过程的脱嵌,从而引发重复预算、预算碎片化、预算软约束等一系列问题,而“政府间预算”作为一种跨层级的预算概念有助于实现二者之间的耦合。理论分析表明:“政府间预算”具有双重预算主体、两个预算维度,预算流程上下交互,被援助方收入不确定,支出软约束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领域的改革已经在上述五个方面作了很多改善,但“政府间预算”仍需优化。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预算参与主体的职能分工、细化专项转移支付分配、在“自上而下”的预算流程中吸纳“自下而上”需求、提高被援助方收入确定性、平衡支出控制与弹性、共享政府间预算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政府间预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异质性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的非对称影响
    姚林香, 彭瑞娟, 徐建斌
    当代财经    2022, 0 (10): 40-51.  
    摘要128)      收藏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政府补贴是激励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从政府补贴的异质性视域探究企业创新绩效问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基于2012—202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异质性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的非对称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补贴与非创新补贴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创新补贴的影响效应明显大于非创新补贴;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显著为正,但非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创新补贴不仅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而且能够显著影响企业风险投资的获取,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因此,为充分发挥政府补贴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需要优化政府补贴结构,逐步提高创新补贴规模与强度;完善补贴项目的甄选和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创新补贴效率;搭建创新补贴公共平台,充分发挥创新补贴的信号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社保入税”是否增强了企业所得税的税负粘性——基于用工成本视角的检验
    肖建华, 谢璐华
    当代财经    2022, 0 (9): 28-39.  
    摘要93)      收藏
    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有利于强化企业税费政策获得感,释放减税降费的累积效应。利用2008—2020年上市企业数据,构建逐年倾向匹配得分模型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保入税”对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工成本粘性在“社保入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社保入税”的实施增强了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服务类企业、小规模企业和社保缴费低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更大;地区财政自给率低、工资水平低和社保参保率低的企业所得税税负粘性更大。因此,要制定差异化的税费政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社保费征管;责成企业与雇员签订雇佣合同,规范用工行为;弱化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强化企业税费成本管理意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要给予财政困难地区、困难企业一定的配套政策,适度加大社保缴费的税收抵扣力度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信息技术、税收风险管理与企业税负
    王佳, 李文
    当代财经    2022, 0 (9): 40-51.  
    摘要90)      收藏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是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的有效举措,更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系统分析了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税收风险管理对微观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规范企业纳税申报行为,从而提高了企业税负。税收风险管理对企业税负影响的异质性表现为,税收风险管理对税收负担过高和过低的企业没有显著影响,但税收风险管理对政企关联较强的企业影响更大,而且优化税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更能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治理效应。因此,为了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治理效应,税务机关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涉税信息获取和分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税收风险管理能力;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力度,提高企业逃税成本;优化税务机关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税收风险管理治理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新基建”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绩效评价及其改进研究
    张平, 郭青华
    当代财经    2022, 0 (8): 28-37.  
    摘要131)      收藏
    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背景下,“新基建”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绩效评价应引起重视。基于2020年全国各省“新基建”专项债资金数据,从发行设计、经济和社会效益、偿债保障三个角度建立绩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新基建”专项债资金绩效进行量化评分。研究发现,发行规模和偿债保障是影响“新基建”专项债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北京市在发行设计、经济和社会效益、偿债保障三个方面均表现较好,明显优于其他省份;从评价结果的区域分布来看,“新基建”专项债资金绩效呈现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特点。因此,建议从“新基建”专项债的各个环节出发,构建全生命周期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新基建”专项债券发行设计、优化专项债资金投向和培育项目自身收益,以便改进“新基建”专项债资金绩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横向税收转移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关系研究
    赵晓彧, 李建军
    当代财经    2022, 0 (8): 38-50.  
    摘要102)      收藏
    横向税收分配是政府间税收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地征管、就地划分”的税收征管和分配方式塑造了横向征管权配置决定横向税收分配的“中国式横向税收分配模式”,引致了地区间税收转移。将横向税收转移与地方财政支出纳入同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中,采用2007—2019年省级数据,研究了我国税收转移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看,大部分中西部省份为税收转移的净流出地,少数东部省份为税收转移的净流入地,税收转移加剧了横向财政失衡;税收转移会通过财力效应和成本输出效应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引起社会性支出占比、经济性支出占比以及土地出让面积的变化。因此,建议完善横向税收分配制度,改变主要基于生产地原则征税分税的方式,推进地区内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相匹配改革,并完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性共享税的分配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财政纵向失衡会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吗
    刘亮亮, 贺俊
    当代财经    2022, 0 (7): 27-37.  
    摘要57)      收藏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财政纵向失衡这一全新视域探究区域创新效率问题。基于199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即给区域创新效率带来了损失。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之间的“为增长而竞争”强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而“为创新而竞争”弱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因此,需要改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程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完善地方官员的政治考核体系等措施,以适度缩小财政纵向失衡程度,引导地方政府由“为增长而竞争”向“为创新而竞争”转变,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