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2-15
    理论经济
    统一市场、信息技术与农产品价格——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实证分析
    张昊, 王振霞, 李勇坚
    2022, 0(2):  3-15. 
    摘要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外生冲击,可以考察统一市场与信息技术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中的作用。基于全国160个批发市场、29种产品的日度价格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市场分割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农产品价格抬升幅度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对农产品全国流转的统一市场格局带来根本性影响,甚至往年除夕以后市场分割度小幅跳升的现象也不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市场主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地区间信息化水平差距则对市场整合具有负面作用。这些结论意味着,依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统一市场,有助于提升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张利国, 冷浪平
    2022, 0(2):  16-27. 
    摘要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人口回流现象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2009—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逐渐步入人口回流阶段,其余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正相关阶段。在溢出效应上,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入;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人口流入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因此,发达地区应认识到人口回流的必然趋势,推进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双转型升级”,欠发达地区应顺应人口回流的大趋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合理引导和安置回流人口,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公共经济与管理
    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市场参与:生成逻辑、风险溢出与逆风险选择
    南锐, 王竞杰, 朱文俊
    2022, 0(2):  28-40. 
    摘要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大突发事件的重大与突发双重特征导致治理场景呈现高度复杂性,而传统的行政控制型应急管理模式难以有效应对,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效率性、专业性和竞争性等优势,市场参与应急管理势在必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市场参与的生成逻辑分为外生与内生的双重逻辑,外生逻辑表现为行政控制型应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度复杂性应急情景,会引致多重风险;内生逻辑表现为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会齐力助推应急善治。市场参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在消减传统风险的同时也产生了风险溢出,即政府传统风险异化、企业利益风险丛生与公众多重风险叠加。面对风险的急剧溢出,需要从时间、内容和管理三重维度进行逆风险选择,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共同体。
    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与地方政府财政违规——基于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的实证研究
    朱莹, 黄轲
    2022, 0(2):  41-53. 
    摘要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皆为政府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研究了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两种政府治理方式对地方政府财政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提高了县级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但该影响会在5年内逐渐衰减直至消失。机制分析表明,改革在短期内引起的审计监管放松是县级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审计监管环境趋严和审计技术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约束其财政违规行为;缺乏证据支持财政激励是改革影响县级政府财政违规行为的渠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也会提高地级市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但其影响机制主要是不参与县级税收分成和丧失财政截留机会而产生的财政激励。因此,建议平衡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重视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政策协调。
    现代金融
    货币政策通胀目标中的资产价格考量——基于资产泡沫的视角
    杨秋怡, 郎有泽
    2022, 0(2):  54-65. 
    摘要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胀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关键变量。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大量货币投放下的低通胀率给政策规则的有效性带来重大挑战:传统以物价指数为测度的通胀目标不但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开支的新变化,而且无法捕捉当前已不容忽视的资产价格和投资品价格对居民价格感知的影响。通过建立具有信贷约束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将可抵押的资产价格泡沫引入通胀目标,可以考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资产泡沫波动会抑制家庭消费,但有利于资金向生产部门聚集,促进实体经济生产;在通胀目标中考虑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能够熨平泡沫波动、稳定经济;考虑资产价格后,泡沫波动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得到降低,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因此,宏观政策调控应注重资产价格对通胀水平的真实反映,结合形势需要稳定市场预期,灵活引导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城市群兴起的金融集聚效应与影响机制
    谢漾, 洪正
    2022, 0(2):  66-78. 
    摘要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群的形成和演进正深刻影响着金融集聚和区域金融发展,然而传统研究忽略了城市群对金融集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18个城市群金融集聚度进行测算,借助β收敛模型并结合空间计量技术,研究城市群演进过程中金融集聚的时空特征和金融集聚效应,以及影响城市群金融集聚的机制后发现,城市群成为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金融资源正在加速从非城市群向城市群集聚,从欠发达城市群向发达城市群集聚;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内部具有不同的“中心-外围”集聚效应,欠发达城市群表现为虹吸效应,快速发展城市群为联动效应,发达城市群为辐射效应,衰退城市群则为耗散效应;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机制。因此,应该加快城市群规划建设,创新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企业管理
    双重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影响:迎合还是防御
    赵小玥, 贾明, 张喆
    2022, 0(2):  79-90. 
    摘要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有研究关注多维利益相关者间诉求冲突对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的影响,但针对同一利益相关者内部的诉求冲突如何影响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内在机制的关注较少。结合资源依赖理论,提出当企业面临来自同一级政府内部不同部门提出的相互冲突的诉求时,企业会通过选择CSR报告中不同部分的内容呈现形式,即通过实质性或象征性地披露具体的社会责任活动以应对上述压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大以及与当财政压力大于环保压力时,企业会对CSR报告经营部分进行实质性披露;而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以及与当环保压力大于财政压力时,企业会对CSR报告环境部分进行象征性披露。基于2013—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的实证研究支持了上述假设。本文剖析了来自同一级别相互冲突的政府压力对企业战略性政治行为的影响,丰富了制度复杂性和企业政治行为的相关研究。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慈善捐赠行为优化
    马新啸, 汤泰劼, 胡珺
    2022, 0(2):  91-102. 
    摘要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是微观企业安身立命乃至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核心动力,优化的慈善捐赠行为成为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以2008—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对其股东性质、股权比例以及派出董事信息进行人工整理的基础上,考察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否促进国有企业的慈善捐赠特征优化,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向国企派驻董事和参与治理能够抑制代理问题和提升经营效率,从而对国企慈善捐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慈善捐赠水平的上升;进一步研究显示,前述影响在地方国企、竞争性行业国企以及社会期望较高的情境下更加明显;最后,非国有股东治理可以提升国有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价值效应,并且改善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结论表明,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统筹兼顾地优化其慈善捐赠行为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这不仅支持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决策高层健全国企公司治理机制的积极探索,而且对国有企业慈善捐赠和异质性股东治理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产业与贸易
    国内价值链分工如何影响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
    黎峰
    2022, 0(2):  103-114. 
    摘要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价值链分工受阻的背景下,开展国内价值链分工是否有利于提升中国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于区域市场分割,国内价值链分工能产生明显的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行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优于内陆地区,而国内价值分工的不断深入推动了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且该影响在内陆地区更为显著,由此预示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差距的收敛。就其影响机理而言,随着国内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加深,内陆地区的产业布局更加集聚,进而推动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为此,应彻底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以特色产业集群及区域间专业化分工提升东部沿海地区资源配置效率,抢抓国家新西部大开发计划的历史契机推动国内价值链和产业梯度转移。
    技术溢出与企业竞争环境——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刘朝煜
    2022, 0(2):  115-126. 
    摘要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确识别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有助于厘清技术溢出对企业生产的影响路径,进而更有效率地在企业间配置生产要素等资源。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对企业技术溢出回归模型进行了拓展,并结合2000—2016年沪深两市AB股上市公司微观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第一,当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平均而言企业获得的行业内技术溢出会推动其面临的竞争趋于缓和;第二,行业间技术溢出则会显著增加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第三,竞争程度的滞后项会使当期竞争程度向反方向调整。机制研究发现技术溢出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通过生产要素的企业间流动进行传导,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对不同行业内企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区分技术溢出的异质性生产效应以及刻画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演变规律,从而有效地引导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获取要素开展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现代会计
    环境保护费改税能抑制企业金融化吗——基于《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于连超, 谢鹏, 刘强, 毕茜
    2022, 0(2):  127-137. 
    摘要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保护费改税标志着由政府主导的排污费制度转向了以市场为主导的环境税制度,那么这个改变能否抑制企业金融化并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呢?以2018年《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契机并以2015—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法探讨了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且当市场制度较好和媒体监督较强时,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的中间机制分析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机制在于环境保护费改税使企业提高了环保投资和研发投资。
    公司业务与“造血型”扶贫:可持续减贫效应和公司战略效应
    张京心, 秦帅, 谭劲松
    2022, 0(2):  138-148. 
    摘要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引导下,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专长积极开展“造血型”扶贫,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2016—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造血型”扶贫的可持续减贫效应和公司战略效应。研究发现:产品业务更优质的企业其“造血型”扶贫投入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业务更优质的企业进行“造血型”扶贫能显著提升扶贫绩效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绩效,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