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15
    理论经济
    中部崛起战略提升企业生产率的机制分析——基于断点回归方法
    李卫兵, 刘美玉子
    2021, 0(3):  3-14. 
    摘要 ( 5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部崛起战略作为一项促进中部六省共同崛起的重大战略,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用地理断点回归方法的实证研究发现,中部崛起战略能够显著提升中部地区的企业生产率。该结论通过替换变量指标、带宽敏感性检验、执行变量的操纵实验、控制变量的连续性检验以及非参数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中部崛起战略可能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等途径对企业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从企业发展角度解释了中部崛起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为如何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高铁开通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影响——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廖进球, 巫雪芬
    2021, 0(3):  15-27. 
    摘要 ( 6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加速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以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高铁通车显著提升了沿线企业的专利质量,控制内生性后该结论仍然十分稳健。机制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对企业专利质量的影响是通过知识扩散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合作创新效应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的专利质量提升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高铁开通对位于区域中心城市企业的专利质量的作用更为明显,对于外围城市企业的影响则取决于与中心城市的地理距离;相较于中低技术产业,高铁通车对高技术产业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公共经济与管理
    政府补助和减税降费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门槛效应分析
    伍红, 郑家兴
    2021, 0(3):  28-39. 
    摘要 ( 5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政府在支出和收入两个方面实行多种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利用2015—201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政府补助和减税降费对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助力度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呈正向激励,实际税费负担率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呈负向激励;第二,政府补助力度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实际税费负担率则仅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第三,政府补助力度对高端、中端和低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促进作用时的门槛值分别为5.78%、13.14%和20.35%,实际税费负担率低于1.24%的门槛值时对高端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会有所缓解,但对中端和低端制造业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建议总体上提高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政府补助力度,降低企业实际税费负担率;针对不同层次的制造业,应逐步减少低端制造业企业创新对政府补助的过度依赖,重点降低高端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税费负担,提升政府补助和减税降费对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有效性。
    企业税费负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来自我国制造业的证据
    马金华, 林源, 费堃桀
    2021, 0(3):  40-52. 
    摘要 ( 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减税降费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政策工具。以2013—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企业税费负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税费负担的降低能够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降低增值税与所得税负担,能够增加企业现金流与科技研发投入,进而提升生产效率;而社会保险费用负担的降低仅通过增加现金流的方式刺激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税负降低对小规模企业影响更为显著,而社会保险费负担降低对大规模企业更能发挥作用;税费改革多措并举能够产生更大的政策激励效果。因此,在巩固现有减税降费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减税降费政策的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进一步优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差异化减免企业所得税负担;提高社会保险费的财政补贴,优化调整涉企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现代金融
    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与效果检验
    苗文龙
    2021, 0(3):  53-65. 
    摘要 ( 4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构建包括监管工具—操作目标—最终目标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利用中国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的数据检验监管工具对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影响,研究发现:现有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对经常账户下的跨境资本流出和流入的影响不显著;全口径跨境融资管理对短期资本流动具有一定的影响,银行结售汇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境外金融机构境内存放存款准备金率等价格型监管工具虽然难以有效调控短期资本流出和流入,但对国家外汇储备增减具有重要的影响;价格型监管工具和利差对汇率具有显著影响。相关监管工具对经常账户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的最终目标影响十分有限,价格型监管工具连同汇率对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的最终目标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意味着,现有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监管效果有限,需要寻求和设计新的监管工具,体现宏观总量和逆周期调控的特征;日常监管应充分发挥市场化手段的作用,但在资本外逃严重等非常时期,可考虑采取外汇管理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互联网+”变革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
    赵勐, 杨秀云, 李扬子
    2021, 0(3):  66-77. 
    摘要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3—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房地产和非金融类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讨“互联网+”变革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实证识别了“互联网+”企业改变自身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的主导动机。结果显示:“互联网+”显著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的提升,参与变革的企业增持金融资产主要是出于“替代”动机而非“蓄水池”动机。“互联网+”变革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快速推进“互联网+”的企业之中。因此,监管部门应警惕“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倾向,在专项基金拨付时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查力度,并督促相关企业披露更多的变革细节信息以加强来自资本市场的外部监督,确保扶持资金进入微观实体的生产改造环节;应制定更具结构性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各有分工,引导国有企业攻克“互联网+”核心技术及搭建公用平台,向“互联网+”变革力度更大的企业倾斜更多的社会资源并着重监督。
    企业管理
    谦逊型领导的负面效应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
    曹元坤, 秦峰, 张焱楠
    2021, 0(3):  78-87. 
    摘要 ( 6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往关于谦逊型领导的研究过多地探讨其积极效应,忽视其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探讨谦逊型领导如何以及何时会诱发员工的职场偏差行为。通过对来自华中地区的251份领导-员工配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员工权力距离导向正向调节着谦逊型领导与员工职场地位感知之间的关系;员工职场地位感知与职场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员工职场地位感知中介了谦逊型领导与员工权力距离导向的交互作用对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影响。
    联合调研网络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经验证据
    王乐, 田高良, 封华, 吴璇
    2021, 0(3):  88-99. 
    摘要 ( 3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13—2018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联合调研网络的治理机制,检验了被调研公司的信息网络位置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联合调研网络中心度越高,其调研的公司创新投入越大,且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越差、代理成本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联合调研网络能够提高被调研公司的信息透明度、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和缓解融资约束。
    产业与贸易
    东道国制度质量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
    杨珍增, 杨宏
    2021, 0(3):  100-111. 
    摘要 ( 1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道国制度质量通过“固定成本效应”和“传统边界效应”影响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一方面,制度质量提高能够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固定成本,促进企业对股权型治理模式的采用;另一方面,制度质量则会降低市场不完全所导致的内部化需求,减少股权型治理模式的采用。利用美国人口调查局关联方贸易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在跨国公司的东道国市场进入阶段,制度质量提高会降低制度固定成本,提高采用股权型治理模式的概率;但在公司边界选择阶段,由于传统边界效应的影响,制度质量提高对企业采用股权型治理模式的促进作用会减弱,且随着行业制度密集度的上升而进一步减弱。
    制度质量如何影响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
    韩沈超, 徐姗
    2021, 0(3):  112-123. 
    摘要 ( 4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服务领域成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点,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构建制度质量影响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理论机制,以全球61国跨国面板样本实证检验了制度质量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质量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显著正相关,且制度质量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此外,研发支出、产业结构与信息基础设施在制度质量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基于全面开放新格局背景下提出优化制度供给、打造高质量营商制度环境等提升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政策建议。
    现代会计
    僵尸企业占用银行信贷的负外部性——基于商业信用的视角
    张栋, 赵文卓
    2021, 0(3):  124-135. 
    摘要 ( 1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妥善处理僵尸企业与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以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商业信用的视角研究了僵尸企业占用银行信贷资金的负外部性。研究发现:僵尸企业占用金融市场的信贷资源越多,其占用产品市场的商业信用资金也越多;相对于下游客户,上述影响对僵尸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资产专用性越高和所处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越高的僵尸企业,对商业信用资金占用越严重。机制检验发现:僵尸企业占用银行信贷资金对上下游企业产生的负外部性是由僵尸企业信息透明度低以及偿债能力不足引起的。
    劳动投资效率会影响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考磊
    2021, 0(3):  136-148. 
    摘要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创新是物质要素和劳动要素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劳动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从劳动投资效率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劳动要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劳动投资效率能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劳动投资效率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未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法律保护欠佳地区的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且良好的劳动投资效率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降低代理成本来促进企业创新的。本研究从改善劳动投资效率的角度为促进企业创新和实现国家创新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