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2-15
    理论经济
    城市人力资本空间分层:异质性公共服务视角
    杨小忠, 罗乐
    2021, 0(2):  3-14. 
    摘要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公共服务根据居民是否有房进行歧视性分配,会对不同技能者在城市间的分布造成影响。通过一个人口流动与房价互相影响的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并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发现,中国存在人力资本空间分层现象,大城市比小城市更能吸引较高和较低技能的劳动力;当公共服务属于当地所有居民时,公共服务的增加会同时吸引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一旦公共服务专属于买房者时,其增加会吸引高技能人口,排斥低技能人口。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大城市吸引低技能人口不足的原因。研究还表明,高技能者比低技能者对房价更为敏感,并且高、低技能者之间存在技能互补。因此,推进“租售同权”和户籍制度的改革、鼓励住房租赁产业的发展、多渠道保障住房的供给,将有利于优化城市人力资本结构。
    进城务工提升了农民的获得感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吴怡萍, 闵师
    2021, 0(2):  15-26. 
    摘要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我国新时代民生事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农民在物质层面的获得感,但其对农民精神层面获得感的影响尚不清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收集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与反事实分析方法的实证评估结果表明,进城务工就业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提升了农民对收入水平的主观感受及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并且使得农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然而进城务工并没有提升农民对其社会地位的主观判断。对于那些没有选择进城务工的农民,务工就业甚至可能会降低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及对其社会地位的主观判断。尽管进城务工就业从总体上对提升我国农民的获得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对不同特征农民获得感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异质性。
    公共经济与管理
    财政透明、预决算收入偏离与预算环境——基于2015年《预算法》的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分析
    郭玲, 汪洋
    2021, 0(2):  27-37. 
    摘要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透明和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改革关注的重点。2015年起实施的《预算法》是否提升了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对预决算收入偏离的影响如何,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利用2010—2018年我国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评估在财政透明度不同地区的《预算法》对预决算收入偏离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分析预算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高财政透明度的地区,低透明度地区的预决算收入偏离度更大,且在西部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预算法》的实施有助于缩小预决算收入的偏离,且对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的改善效应明显,非税收收入则不显著;基于不同的预算环境,《预算法》对偏离度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环境会扩大预决算收入的偏离,监管环境起抑制作用,执行环境则有双重影响。为此,应当按照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细化预算管理,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并注重区域差异,改善预算环境,完善联动监督机制。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问题研究
    刘昶
    2021, 0(2):  38-48. 
    摘要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长期存在系统性的预决算偏离问题,这会导致政府预算的法治性、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约束力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大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度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之策。利用2010—2017年我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的偏离度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存在系统性超收问题;地方政府官员在政治晋升激励下追求GDP高速增长,并策略性地低估GDP预期增长目标,这为政府性基金预算超收打下了经济基础;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动机和策略性行为是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过大的深层次体制成因。因此,在提高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重视程度的同时,既要从预算技术层面入手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更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彻底解决政府性基金收入预决算偏离过大的问题。
    现代金融
    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的“赏”与“罚”——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效应评估
    吴虹仪, 殷德生
    2021, 0(2):  49-62. 
    摘要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信贷政策肩负着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绿色发展领域和推动“两高一剩”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目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2005—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证实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产生了“赏罚分明”的影响:“赏”表现为,非“两高一剩”企业如果与开启了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发生过业务关系,其长、短期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表现更优;“罚”表现为,在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后,“两高一剩”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显著下降。异质性研究表明,非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赏”,但不同所有制的“两高一剩”企业在受“罚”时没有明显差异;地级市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工业污染强度越小,绿色信贷政策的“赏”越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绿色信贷政策的“罚”越小。提高绿色信息披露水平、明晰市场与政府权责边界和缓解信贷配置的所有制偏好,是提升绿色信贷政策效力的关键。
    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信贷资金“脱虚向实”的影响——基于国务院“43号文”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考察
    梁虎, 张珩
    2021, 0(2):  63-74. 
    摘要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务院“43号文”的实施,为研究地方债务的治理效果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场景。研究发现: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金融资产没有产生影响,但会显著增加银行总贷款、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有助于银行信贷资金的“脱虚向实”;地方债务治理能显著增加银行实体行业贷款,但不能显著增加银行非实体行业贷款和建筑业贷款。机制检验发现,地方债务治理可以通过降低借款人和借款企业的融资成本,间接性地影响银行信贷资金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务院“43号文”实施后,资产质量高的银行倾向于增加企业贷款和实体行业贷款,资产质量低的银行倾向于增加个人贷款;银行规模可以强化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贷款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促进银行信贷资金的“脱虚向实”,应提高地方债务治理水平,强化对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引导,加强风险管理,保障银行资产质量。
    企业管理
    企业绿色发展、政府补贴和研发支出——兼论企业的道德发展层级
    王竹泉, 王惠, 王贞洁
    2021, 0(2):  75-87. 
    摘要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各界对我国上市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究竟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现实选择,还是社会和企业多方共赢的博弈结果,尚存在争议。结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层级理论,利用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对我国绿色发展企业的研发及补贴利用情况开展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确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但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会开展更多的研发活动,并且政府补贴在绿色发展和研发支出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整体上绿色发展企业的道德认知水平达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第二层级。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环境规制力度越强,其践行绿色发展越倾向于将政府补贴投入到研发活动中,而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则负向调节政府补贴的中介作用。据此,应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府和市场在推动企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作用。
    非品牌信息微博的影响边界与作用机制——基于心理抗拒理论的视角
    王佳, 卫军英
    2021, 0(2):  88-99. 
    摘要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往对微博内容的研究往往建立在IPA框架、互动风格框架和ICA框架之上,鲜有人专门涉足非品牌信息微博这一类别,已有零散研究也多关注其对消费者互动的影响,忽略了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等品牌资产的作用机制。通过1个预实验和3组正式实验,探讨了非品牌信息微博作用于消费者感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社交网络内容策略中的使用边界。实验结论显示:非品牌信息微博能缓解消费者的抗拒心理,提供更高的感知自由度和微博账号态度,并最终提升品牌态度。同时,消费者调节定向模式对这一作用过程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和管理非品牌信息内容,同时拓展和丰富了品牌微博的研究范围与成果。
    产业与贸易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制造业服务化——机制识别与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的效应差异
    李焕杰, 张远
    2021, 0(2):  100-112. 
    摘要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驱动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倒逼”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手工整理的2013—2018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服务化数据,从嵌入式服务化和混入式服务化两个视角系统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能够“倒逼”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主要表现为其对嵌入式服务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混入式服务化的影响不显著;特别地,这种“倒逼”效应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具有显著的持续性,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动态变化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尽管劳动力成本上升难以通过信息技术投资间接驱动制造业总体服务化水平的提升,但能够通过该途径促进嵌入式服务化和抑制混入式服务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提升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倒逼”效应。
    医疗服务业与医药制造业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测度及影响因素
    陶春海, 胡萌, 史言信
    2021, 0(2):  113-123. 
    摘要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医疗服务业与医药制造业发展耦合协调度,并在对比分析医疗服务业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分别纳入地理矩阵与嵌套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医疗服务业与医药制造业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新医改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加推动了医疗服务业迅猛发展,而医药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缓慢,从而导致我国医疗服务业与医药制造业耦合协调发展为初级耦合协调。固定资本投入、知识创新对本地区医疗服务业与医药制造业发展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影响,而协同集聚、政府扶持、外商投资具有负向影响,以上各因素对邻近地区医疗服务业与医药制造业发展耦合协调度均具有正向影响。
    现代会计
    明星CEO、信息渠道与分析师行为
    刘佳伟, 吉利
    2021, 0(2):  124-136. 
    摘要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CEO成为行业明星具有信息效应,因而以2008—2017年福布斯中文网、财富中文网等主流财经媒体对中国企业颁发的“最佳CEO”等榜单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企业CEO成为行业明星对分析师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成为行业明星能吸引更多新闻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进而可提升分析师对明星CEO所在企业的关注度,并可降低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与预测分歧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明星CEO能提高分析师的关注度与盈余预测精确度,原因在于分析师可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获取信息和提高信息质量。
    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
    刘芳, 王美英
    2021, 0(2):  137-148. 
    摘要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衍生品具有极高的杠杆性,国有企业一旦投资失败,将对国有资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以审计署2010—2018年发布的对中央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结果公告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国家审计介入对中央企业下属国有上市公司金融衍生品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抑制了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品投机交易和场外交易,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和风险信息披露不完善的公司中。机制检验表明:国家审计通过督促整改落实,削弱了风险较高的投机交易和场外交易。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审计对场内套期保值交易能发挥正向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国家审计并没有挫伤国有企业正常的套期保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