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2-15
    理论经济
    产业政策争论的新时代意义:理论与实践的考量
    杨阔, 郭克莎
    2020, 0(2):  3-11. 
    摘要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产业政策争论主要在新结构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演化发展经济学三大学派间展开,聚焦于产业结构范畴考察产业政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不同学派的理论逻辑与政策主张具有不同的阶段适用性:新结构主义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快速追赶阶段的前期,演化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快速追赶阶段的后期,新自由主义理论主要适用于经济超越阶段。后发经济体在由快速追赶阶段前期向快速追赶阶段后期再向经济超越阶段的转换过程中,其产业政策属性应相应地由选择性向更加积极型再向功能性持续转换。国际产业政策实践也呈现出由选择性向功能性方向演进的一般趋势。新时代之初的中国经济依然处在快速追赶阶段后期,不应盲目加速产业政策属性的转换进程,适于当前阶段的转换力度是把产业政策属性总体上由选择性转换为更加积极型。
    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流动人力资本视角
    张利国, 冷浪平, 曾永明
    2020, 0(2):  14-26. 
    摘要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流动人力资本视角和长江经济带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时空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经济关联性,即沿海城市强于内陆城市、省会城市强于非省会城市、长江“下游—中游—上游”梯度衰减;城市间创新能力正相关性不断增强,表现为沿海城市“高高集聚”和内陆城市“低低集聚”;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时空滞后性,即存在溢出效应和马太效应;总流动人力资本、省内流动人力资本和省外流动人力资本对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力;科技投入、外商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是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公共经济与管理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中央环保督察有效性研究
    周晓博, 马天明
    2020, 0(2):  27-39. 
    摘要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中央适时实施了中央环保督察政策。有些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央环保督察的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了近乎两极化的结论。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研究中央环保督察的运行逻辑,收集试点督察和第一批环保督察的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断点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效果显著,但效果持续性较弱。这是中央环保督察高运行成本和高运行效益的必然结果,不能对其政策经验进行简单肯定或否定。中央环保督察是对常规型环境治理机制本身的一种“治理”,是平衡经济领域的强激励和环境领域的弱激励的重要工具,是重要的国家治理手段。同时,应认识到其高成本的局限性,逐步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鼓励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高房价会损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吗
    谭德凯, 田利辉, 李亭亭
    2020, 0(2):  40-51. 
    摘要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房价能提高地方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但也会提高寻租诱惑,使官员倾向于将财政资金过多分配到更易于寻租的领域,扭曲财政资金配置,进而降低财政支出效率。测算中国大陆30个省份财政支出效率并检验高房价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与财政支出效率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当房价低于某阈值时,高房价确实会损害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分析显示,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程度,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将有助于降低高房价给财政支出效率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管控房价涨幅,逐步改变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的依赖,改善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程度,加强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并促使其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现代金融
    中国式地方金融:本质、兴起、乱象与治理创新
    刘志伟
    2020, 0(2):  52-64. 
    摘要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中国地方金融兴起,地方政府在顺应市场化发展的同时,还融入了为区域经济发展融资的自我利益诉求。金融监管权的中央垄断,使得地方与中央在地方金融的监管与发展中持续博弈。双方博弈在不断推进地方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乱象的层出不穷。乱象的发生主要导源于中央与地方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的客观能力不足与主观意愿不强。在梳理地方金融多元形态、厘清地方金融本质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完成地方金融监管权的纵向划分与垂直性构造、横向集中与平面化构造,便成为地方金融乱象有效治理的必要之举。
    中国省域家庭债务变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
    冉珍梅, 钟坚
    2020, 0(2):  65-75. 
    摘要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微观家庭的债务视角出发,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家庭债务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债务对劳动力流动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二者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家庭债务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家庭债务对劳动力流动的制约效果要远高于西部地区,迁出地的家庭债务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程度相较于迁入地要更大、更显著。此外,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状况和对外开放度会对劳动力流动产生正效应,而财政分权则会对劳动力流动产生负效应。因此,在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与风险的同时,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对不同地域的家庭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政策,都将有助于引导劳动力在地域间合理流动。
    企业管理
    “沪深港通”机制与企业创新研究——基于多期DID的实验证据
    齐荻
    2020, 0(2):  76-88. 
    摘要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沪深港通”机制是否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重要议题。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沪深港通的实施为自然实验事件,考察了以沪深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以及专利产出量,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检验表明,沪深港通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信息透明度较低、管理层视野较低及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更加明显,说明其通过增强境外投资者的治理效应、改善企业信息披露状况、缓解创新决策中的代理问题等途径促进了企业创新。结论拓展了沪深港通事件对企业创新的后果及机制研究,检验了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资本市场开放提供理论参考。
    定向增发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章卫东, 李浩然, 鄢翔, 罗希
    2020, 0(2):  89-100. 
    摘要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06—2016年实施定向增发新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定向增发新股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引入机构投资者后能显著提升公司绩效;区分机构投资者性质及投资目的后发现,该正向效应主要体现在关联机构投资者以及战略机构投资者上,进一步研究表明,战略机构投资者对定向增发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更为明显,而财务机构投资者对定向增发公司业绩的影响无论在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都不显著。
    产业与贸易
    产业政策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有效性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企业微观数据的证据
    唐荣
    2020, 0(2):  101-115. 
    摘要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国家“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中有关产业发展的信息,结合2001—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经验分析了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扶持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基于企业特征的分组回归发现,在民营企业样本中上述正相关关系更明显,但这种积极效应主要产生于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的硬约束地区,在政策执行软约束地区,企业价值链水平并没有显著改善;产业政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信贷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的,尤其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更明显,而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机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不显著。
    能源价格扭曲与中国制造业真实贸易利得
    蒋含明
    2020, 0(2):  116-124. 
    摘要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02—2014年我国制造业14个部门以及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随机前沿估计方法,考察了全球化生产模式下能源价格扭曲对我国制造业真实贸易利得分配格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整体上看,能源价格扭曲的日趋加剧抑制了制造业真实贸易利得水平的提高,并且这种不利影响在中国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往来中更为突出;拓展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能源价格扭曲对那些隐含在最终消费出口中的贸易利得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契约密集度的提高、技术密集使用程度的上升弱化了能源价格扭曲对真实贸易利得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现代会计
    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孙泽宇, 齐保垒
    2020, 0(2):  125-137. 
    摘要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融资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通过治理机制和信息机制能显著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卖空机制对融资融券标的公司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和媒体关注度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券制度显著能提升标的公司的社会责任绩效,但融资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债权人监督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基于债务违约风险视角
    李诗瑶, 李星汉, 管超
    2020, 0(2):  138-148. 
    摘要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KMV模型计算出的债务违约风险衡量债权人监督动力,利用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债务违约风险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越高,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相比于国有企业,债权人外部监督对民营企业两种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债权人监督能够降低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真实盈余管理向下调整利润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