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张良, 徐志明, 李成龙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82-94.  
    摘要306)      收藏
    农民增收不仅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进程,也关系共同富裕的实现。在构建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方法,实证检验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机制分析显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乡村非农产业发展、提升农户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未实现包容性增长,对高收入家庭增收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低收入家庭。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户工资性收入的影响要大于资产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且对中年家庭与经济发达区域家庭的增收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评估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农村数字经济建设运行体系、农村数字技术宣传培训体系以保障数字经济在城乡之间均衡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新安全格局的理论内涵与核心要义
    陈始发, 毕蕾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3-13.  
    摘要210)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新安全格局”重要论断。从学理层面阐释新安全格局的理论内涵与核心要义,夯实新安全格局的理论基石,可以为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新安全格局的指涉对象不仅是普遍意义上的风险社会,更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具备特殊意义的风险综合体。新安全格局由传统型安全格局发展而来,紧密贴合中国国情,形成了以“十六个方面”为基础,“五大核心”“五对关系”共同组合的要素体系。新安全格局的战略目标是统筹安全与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平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多元主体共建,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发挥“集体力”,有效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转向与传播实践
    张品良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3-10.  
    摘要204)      收藏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中国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迈出了新步伐。党和红军根据井冈山受众多数是农民这一实际情况,积极革新、创新和探索新闻宣传的途径和办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现了农民受众转向,开拓出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本土化的新方向。这一传播实践使党和红军在传播理论、宣教方式、媒介手段、传播主体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井冈山红色新闻宣传的特色,取得了巨大的传播成效,使井冈山军民的思想观念得到升华,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红色井冈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农民转向的历史性节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新闻宣传实际相结合新的出发地。实践证明:这具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为之后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估
    田红, 刘呈庆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 0 (1): 37-53.  
    摘要98)      收藏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科学测度和评价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界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30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估。研究表明:2011—2019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产业发展水平、社会和谐水平、创新能力、文旅融合程度、生态保护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2020—2021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虽然总体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但其他四大指标得分均持续上升,反映了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而不断提升。但是各省份之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发展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距离高质量发展标准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应重点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旅游创新质量、深化文旅融合、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内在机制和实现路径
    李松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13-22.  
    摘要90)      收藏
    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最新成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价值上追求“人民本位”,在过程上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在结果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契合。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又深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二者之间形成有机互动。在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政治领导机制、制度供给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人民性”“全方位性”和“高品质性”,并通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拓宽民主的实践空间、提高民主体制的治理效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数字化转型对中小银行风险水平影响研究
    刘慧超, 王书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4): 23-37.  
    摘要81)      收藏
    基于2011—2021年112家中小银行样本,从数理模型与实证研究角度对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纳入资本补充这一框架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银行风险的影响呈倒“U”型结构,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从规模、区域、是否上市三个方面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较大或者是位于东部地区的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上市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要优于非上市银行。(3)如果对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小银行进行资本补充,也会对银行风险水平起到调节作用。上述结论表明,为抑制风险,中小银行要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对中小银行进行资本补充也可以增加其数字化转型抑制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阶层认同的影响
    张寅凯, 张雪, 薛惠元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4): 51-65.  
    摘要81)      收藏
    利用2013—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灵活就业人员阶层认同的变化趋势,探讨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对不同户籍和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阶层认同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与传统正规就业相比,灵活就业人员阶层认同相对较低,且普遍存在纵向“向下偏移”的表征,即平均阶层认同水平较低且呈现出随时间不断下降的趋势。(2)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当前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当前和预期阶层认同也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参与基本养老保险能够显著增强中老年灵活就业人员的当前阶层认同;参与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当前和预期阶层认同。基于此,提出消除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制度壁垒,建立和完善缴费激励和转移接续机制,增强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能力以及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创造何种新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开创性研究
    刘伟兵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4): 3-10.  
    摘要76)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对政党逻辑践行过程中,生成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和现代化逻辑,并在三者的统一中开辟了既具有现代化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政党—人民的文明结构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文明结构。中国式现代化还在个体与社会的交往中,切中了劳动的存在,在丰富自由时间的路径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通过驾驭资本逻辑的方式,超越了资本对人的遮蔽,明确了文明的主体是人民,并建构起现代的人民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文明发展的理论自觉、方法自觉、道路自觉,建构了自觉的文明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开放型经济转型与大国富强之路
    黎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14-25.  
    摘要72)      收藏
    从古代中国的灿烂辉煌、东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大分流”、近代中国的饱受磨难到开放型经济大国,历史发展规律表明,开放包容、文明互鉴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面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发达国家掀起以大规模对华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去中国化”、重新制定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为手段的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为此,中国从拓宽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制度型开放、倡导新型全球化、促进国内外双循环联动四个方面着手,全面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不断增强国家内生增长能力为基础,更加重视国内制度建设、更加强调国内外资源整合,在内外兼修中走向富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共同富裕视角的再检验
    夏会琴, 朱火云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4): 66-77.  
    摘要66)      收藏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基于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在其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发现这一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更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边际影响效应更大,曲线拐点处对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更多。为此,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要扭转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城镇偏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而且要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社会保障“富裕”程度,此外要注重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偏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政自主度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来自新型财政自主度指标的经验证据
    陈平泽, 刘星月, 李易轩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40-56.  
    摘要62)      收藏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以财政自主度为代表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财政分权理论与新预算法的要求,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的非限定用途部分纳入地方可自主支配财力,设计新型的精细化财政自主度指标。使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和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测评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20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东中西部差异,探究财政自主度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财政自主度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正相关,提升西部地区财政自主度最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财政自主度是显性因素中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最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非限定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优化高校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地区特色产业链等建议,以推动“双一流”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数字经济时代的经营行为金融化及其规制进路
    胡国梁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125-136.  
    摘要62)      收藏
    利用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构筑资金池是当前经营行为金融化实践样态的共同指向。实体产业和金融业的界限日益模糊且实体产业资本正规模化地向金融领域蔓延,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各种金融工具则突破了传统金融管制藩篱,经营行为金融化由此呈现双重系统性特征。从生成逻辑来看,经营行为金融化是金融监管体制、金融模式创新、旺盛投资需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放任其发展将会威胁消费者资金安全、加剧资本无序扩张、强化经济体的空心化,因而急需从法治角度寻求规制经营行为金融化之道。既有规范已经彰显对经营行为金融化的限制导向,但在规范体系、规范对象、规范主体等层面欠缺系统性。通过对“存款”的扩大解释,可以将经营行为金融化纳入《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规制视野。为实现强化监管和鼓励创新的平衡,在引入《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同时要保持规制的适度谦抑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强制性变迁的选择逻辑与干预效果差异
    廖小静, 张骏逸, 宁可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107-120.  
    摘要61)      收藏
    基于技术变迁理论,探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强制性变迁路径选择的理论逻辑,分析了不同政策干预措施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差异化影响机制,并利用黑龙江、浙江、河南、四川4省679户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具有短期经济效益有限、正外部性强与易受制度环境约束的特点,相比诱致性变迁,强制性变迁更容易实现。强制性变迁路径下,政府不同干预措施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经济激励和行为管制分别对规模户和小农户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具有正向影响。上述结论意味着,要缓解我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而不广”的现实困境,一方面要分别对规模户实施以经济激励为主、小农户实施以行为管制为主的政策工具,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强制性变迁效果;另一方面要从改善土地条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农机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升短期经济效益,尽可能为秸秆机械化还田诱致性变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创业企业促进农村韧性发展的案例研究
    黄丽娟, 谢国杰, 郑雁玲, 田宇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78-90.  
    摘要60)      收藏
    农村韧性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而农村电商创业企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之一。为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从金字塔底层的视角探究农村电商创业企业促进农村韧性发展的机制问题。基于欠发达地区的4家涉农电商创业企业,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就农村电商创业企业及其生态系统如何作用于农村韧性发展的逻辑关系及形成路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农村电商创业企业在第一阶段通过能力提升与资源约束突破进行软、硬实力的重塑;第二阶段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分工协作等方式促进农村电商创业生态系统的韧性发展;第三阶段则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共同促进农村韧性的发展。因此,需要培养金字塔底层人口的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意愿,引导创业企业参与农村发展活动、进行多维度资源帮扶,完善农村电商创业生态系统,优化创业企业的发展路径、践行联农带农理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王伟, 易卓睿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4): 38-50.  
    摘要58)      收藏
    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和权衡理论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理论模型,然后使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结论是,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向企业发放长期贷款、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向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实证研究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长期债务占比先上升后下降。考虑到测量误差、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长期债务占比的影响由正转负的临界值在小企业、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较小;在大企业、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社会经济保障对衰弱老年人幸福感的跨层次影响——社会地位与心理弹性中介调节作用
    姜茂敏, 涂爱仙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71-81.  
    摘要56)      收藏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态势加剧的背景下,提高衰弱老年人的幸福感,创建积极老龄化社会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中国31个省份的调查,利用2017—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宏观数据,根据社会质量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阶层理论,构建跨层次结构模型(HLM),探讨社会经济保障对衰弱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地位及个人的心理弹性均与衰弱老年人幸福感呈正向影响。(2)心理弹性在社会经济保障与衰弱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在社会地位与衰弱老年人幸福感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3)社会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均在心理弹性与衰弱老年人幸福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一核二元”:基层治理视域下苏区社会治理主体研究
    龚子方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6): 3-12.  
    摘要56)      收藏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政权,苏区社会治理突破了传统的权力框架,治理主体呈现“一核二元”的结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社会治理中起到了核心领导作用,担当了重要的历史使命。苏维埃政府主导苏区社会治理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必然结果和现实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作用,实现苏区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苏区群团组织承担了对群众的组织与教育功能,将社会最基本单元与个体纳入苏维埃政权体系,嵌入苏区社会治理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与苏维埃政府协同共进,保证了苏维埃政府的意志得以实施。民主制度的开启及持续机制使苏区社会治理呈现现代社会治理特征,开启了中国现代意义的基层民主与人民自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ChatGPT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路径与可能问题
    黄欣荣, 刘亮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6): 104-113.  
    摘要55)      收藏
    ChatGPT以其强大的生成式智能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技术实现路径,但也可能带来各种新问题。从技术路径来说,ChatGPT可能让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更容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从海量信息中发现其中隐藏的思政规律;可能让教育者从多维视角研究和分析教育对象;更容易获得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交互体验;更方便获得更多的思政工作咨询服务。从可能问题来说,ChatGPT的语言模型可能产生和传播错误信息,让教育者难以分辨;ChatGPT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可能产生某些思想偏见;ChatGPT的强大功能容易导致教育者对它的依赖,此外还有一系列伦理问题目前还无法解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黄烨炜, 邱俊钦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95-106.  
    摘要55)      收藏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必须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缺少信贷途径是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并以2014—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试点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从而能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越高,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作用越大。为此,要增加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的试点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所带来的制度红利,从而促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保障机制改革与财政补助结构优化
    许鼎, 杨再贵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6): 56-67.  
    摘要54)      收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规范个人账户计息办法,全面落实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构建精算模型,考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与保障机制综合改革如何影响财政补助结构与补助政策导向的契合度。研究发现:统筹调整政府对缴费的补贴模式、增加集体补助、改革个人账户计息办法和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能显著提升补助结构与政策激励导向的契合度;统筹提高基础养老金增长率和高龄基础养老金会提升补助结构与政策普惠导向的契合度。敏感度测试结果稳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增长率、最低缴费档次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对财政补助的影响很大,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分化:经验与启示
    陆长平, 黄迪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26-39.  
    摘要51)      收藏
    基于美联储和欧央行2008年至2021年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通过统一划分实施阶段和政策类型,对比美欧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运用TVP-VAR模型比较不同渠道的政策传导效果,探讨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分化的时间、表现和原因。研究发现,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危机初期和危机应对阶段已经分化,在操作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的、政策效果方面呈现出多维度分化的特点。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危机爆发来源、危机应对方式和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美联储和欧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多维度分化现象。结合政策特点和基本国情,我国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时应强化风险控制,重视国际风险;及时精准施策,善用工具组合;加强政策沟通,作出明确承诺;把握经济全局,政策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制造业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提升作用的实证分析——基于服务业开放调节效应的视角
    杜传忠, 侯佳妮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23-36.  
    摘要50)      收藏
    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测算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与服务业开放程度的基础上,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针对制造业服务化与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以及服务业开放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国际分工地位,且服务业开放能够增强该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批发零售服务化、金融保险服务化以及专业科学技术服务化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都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交通运输服务化和信息通信服务化则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呈现抑制作用;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作用最强,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作用最弱。作用机制方面,技术溢出在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绿色金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于全国百强县数据的实证研究
    黄小勇, 陈飞羽, 查育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6): 27-39.  
    摘要49)      收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实现县域生态价值是贯彻“两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基于《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所有百强县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县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对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大对绿色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县域间展开合作、完善生态产品市场等相关对策建议,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生态价值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吗
    桂荷发, 邓茹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 0 (1): 25-36.  
    摘要49)      收藏
    采用2010—2021年中国上市中小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重点探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以及以金融监管和金融竞争为代表的银行业治理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影响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过程中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性;以金融监管和金融竞争为代表的银行业治理与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之间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最优的金融监管强度和金融竞争程度,使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最优化;在银行业治理影响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会对推动实现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最优化的最优金融监管强度和金融竞争程度产生影响,即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推动实现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最优化的最优金融监管强度和金融竞争程度就越高。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深入实施金融监管和正确引导金融竞争,进而更好地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公司风险承担——基于行政审批中心成立的准自然实验
    李田雨, 李茫茫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37-50.  
    摘要49)      收藏
    激励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水平以促进研发创新有助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当地信息优势理论框架,将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显著提升公司风险承担水平,且在投资机会信息分散程度越高的公司中更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位于市场化进程高地区以及客户集中度较低的样本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投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程度。研究结论从风险承担视角揭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的经济效应及其内在机理,对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工业赶超与医疗保障水平——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严海宁, 张高菲, 赵秋运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57-70.  
    摘要49)      收藏
    基于我国200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工业赶超与医疗保障水平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违背比较优势的工业赶超战略将通过损害企业自生能力、降低医疗基础设施水平和扩大收入不平等限制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工业赶超程度越大,其医疗保障水平越低,且产业下游省份受到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均对医疗保障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由于工业赶超战略遗留的扭曲成本长期存在,使得医疗保障改革进行到“攻坚期”,正在不断消化扭曲成本。建议各地区实施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提升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医保统筹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保投入,使我国整体医疗保障水平更加均衡适度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注册会计师“专职执业”:价值衡量与立法选择
    仵宗礼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121-138.  
    摘要47)      收藏
    《修订草案》新增了注册会计师专职执业的规定,并对在其他机构获取工资性收入的注册会计师给予行政处罚。《修订草案》对“专职执业”的规制,与现实情况不符,与基本逻辑相悖,也与历史传统相左;其相关规定偏离了立法价值,在立法选择上存在重大缺陷。专职执业应当指“专门”且“独自”地执行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业务,《修订草案》应当从“专门”和“独自”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规制。“专职执业”的立法规定应当借鉴历史传统,立足现实,兼顾各方权益,在维护行业秩序价值的同时,兼顾职业自由。为弱化《修订草案》对“专门”执业的过度追求,建议限缩“专职执业”的内涵,删除“其他机构获取工资性收入”规定,增设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回避;为补正《修订草案》对“独自”执业的偏离,建议禁止公权力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寻租,为退休人员从事注册会计师执业增设入职禁止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中央环保督察能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吗——来自上市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张蕊, 叶艳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6): 13-26.  
    摘要47)      收藏
    中央环保督察作为中央督促地方履行环保职责和执行环境政策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以2012—2019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多期DID模型考察实施中央环保督察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央环保督察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环境绩效。(2)中央环保督察主要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环境监管力度和高管团队环境注意力来提升企业环境绩效。(3)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绿色金融水平、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师关注度和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能强化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正向影响。(4)中央环保督察环境治理效应因企业产权性质、污染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对中央环保督察政策的实施反应更为敏感,企业环境绩效提升更显著;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地方国企对中央环保督察政策的反应比中央国企更为敏感;相比于非重污染企业,中央环保督察对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跨越企业数据财产权的藩篱:数据访问权
    杨志航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137-148.  
    摘要46)      收藏
    是否赋予企业数据财产权是当前学术界热议的焦点之一。既有的研究多是建立在企业数据权益保护的基础上讨论数据赋权,忽略了数据的价值主要应体现为流通、使用价值。数据唯有不断流通、使用,才能实现价值增值。是否赋予企业数据财产权应取决于数据流通、使用的需要。即便如此,数据的“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之争使得数据赋权再次陷入两难。破局的关键就在于透过数据开发、保护与数据流通的问题表象,追问二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据此,当务之急应该消除数据流通障碍,促进数据访问,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然而尽管现行法下,数据访问路径众多,但各有缺陷,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数据大规模流通的需求。应当构建数据访问权制度,打破企业对数据的绝对支配,消除数据流通障碍,最大限度地促进数据流通。这不仅可以与财产权制度相协调,而且还能兼顾企业数据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对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影响:效应测度与机制分析
    孙菊, 韩文晶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51-64.  
    摘要44)      收藏
    基于CHARLS(2018)数据,借助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两部模型、处理效应模型以及因果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系统考察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对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影响效应、作用路径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医养结合服务具有显著的经济绩效,能促进门诊服务利用、降低住院概率,每增加1单位医养结合服务,住院总费用减少约2145元;同时存在显著健康效应和服务替代效应,即通过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改善健康保健行为以及医疗服务利用行为,进而抑制老年人医疗费用支出。另外,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对居住在农村地区、非高龄、健康状况较差、有配偶同住的老年群体作用更显著。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能力与质量;加强服务对象的健康动态监测与行为管理;瞄准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制定服务供方激励机制与需方待遇倾斜政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长期护理保险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负担的影响——基于地区视角和替代效应
    汤薇, 虞幸然, 粟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6): 40-55.  
    摘要44)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深和医疗费用的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付能力减弱,财政压力逐年加重。为减轻个人缴费负担,部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在制度实施初期采取依托医疗保险基金划转的筹资方式,若按这种筹资方式持续下去,未来会对医保基金的财政负担产生何种影响?基于包含替代效应的医疗保险精算模型模拟了2021—2050年各地区长护险基金和医保基金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两项制度独立运行时,医保财政负担将显著增加;如果长护险完全依赖于医保基金,则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均提前6年。若长护险对医疗费用存在替代效应,当居家护理补助的替代因子为2.043,全国范围内推广长护险将不会对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在制度运行初期采取依托医保基金划转的筹资方式,并不会带来过重的财政负担,并且有助于扩大参保率,为长护险制度逐步独立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增长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曹思远, 林闽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 0 (1): 54-68.  
    摘要41)      收藏
    在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面临保障水平较低、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尚不健全等主要问题。以江苏省为例,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理保险水平下限和上限进行测定。经过测算2016—2020年合理保险水平下限在611.71元/月至771.00元/月之间,上限在880.34元/月至1239.37元/月之间,为此设定合理替代率下限为40.73%,上限为60.97%。与实际值比较后发现:合理保险水平下限远超实际保险水平最低值,待遇提标措施强力介入后,预估保险水平较高值可能超过合理保险水平上限。为此,从提高缴费水平至合理区间和建立基础养老金指数化调整机制两个主要方面提出具体提标方案。建议根据不同缴费年限,设置较高合理缴费区间下限为2704~4656元/年,上限为4441~7504元/年,较低合理缴费区间下限为542~2142元/年,上限为2279~7504元/年;建议以上年度CPI的60%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100%共同确定基础养老金指数化待遇调整幅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法院强制批准企业破产重整的法经济逻辑与偿债规则重构
    巫文勇, 杨雨淋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3): 139-148.  
    摘要41)      收藏
    法院强制批准企业破产重整,实际上是公权力借用“社会公共利益”这一模糊概念对破产重整自愿选择和协商价值的否定,增加债权人机会成本,强迫多数债权人接受不可预期的风险,将重整失败的后果转移至债权人。所以企业破产重整立法应该对“社会公共利益”“债权人私权利保护”和潜在的“机会成本”进行平衡,确保能够通过一个公平、合理的债务清偿规则和清偿标准保障其权利。法律应该充分考虑重整存在的风险、预期效益以及债权人损失的时间价值、投资机会和债权人所属行业特征,根据权责均衡原则设置清偿规则与标准,而不是笼统地进行原则性描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社会保险缴费、企业投资与投资效率——基于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的证据
    郭飞, 黄瑾, 罗靓溪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4): 134-148.  
    摘要40)      收藏
    社会保险缴费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机制。2011年7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增加了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使企业面临更高的用工成本和更低的自由现金流水平,迫使其在财务压力和投资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并调整投资决策。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社会保险缴费增加提高了企业劳动力雇佣成本,减少企业可支配现金流,降低企业投资水平;但同时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审慎投资决策,进而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在竞争度较高的行业、注册地在东部以及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这种效应更为显著,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更加敏锐地感受到社会保险缴费增加带来的财务压力。因此,社会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来达到资源分配和经济调控的目的。在此制度背景下,中国要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改革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补助政策,以鼓励企业稳定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同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弘扬路径
    罗红杰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 0 (1): 3-13.  
    摘要40)      收藏
    斗争精神是斗争主体在斗争实践中,在把握斗争规律的基础上生成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既是应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需要,也内蕴于马克思主义斗争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斗争基因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实践之中,是党过去能够成功、未来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具有新的科学内涵: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斗争宗旨;善作善成、讲求实效的斗争策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斗争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姿态。理性审视斗争及斗争精神,要明确斗争不是感性冲动,而是理性实践;斗争不是谋私独斗,而是团结奋斗;斗争不是被动作为,而是担当有为。新时代新征程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赓续精神血脉、把握历史主动、强化实践锻炼来砥砺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和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生计策略对农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影响
    侯明利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104-114.  
    摘要36)      收藏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8)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生计策略对农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影响及异质性。结果表明:生计策略对农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联合决策影响显著,对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土地流出的促进作用和土地流入的抑制作用。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要素配置决策呈现异质性特征,农业户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相互影响均不显著;农业兼业户倾向于土地流入与非农就业的联合决策,二者相互抑制且显著;非农兼业户倾向于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的联合决策,非农就业与土地流出相互促进,与土地流入相互抑制,均影响显著;非农户倾向于土地流出与非农就业的联合决策,相互促进且影响显著。因此应依据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实行差别化的政策措施与激励工具,提升农户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论中国证券监管的回应性转向——基于新《证券法》实施后违规减持第一案的观察
    王怡丞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6): 114-127.  
    摘要36)      收藏
    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在上海瀛翊案中的监管路径转换缘于“零容忍”的政策背景、既有行为监管效果不佳和民事诉讼救济不显的实践需求,反映了“命令—控制”的威慑监管策略。此次路径转换中对行为性质的突破认定已然违背了信息披露和股份转让限制的规则意旨和价值导向,彰显了基于威慑策略的监管模式所具有的执法随机性、过度惩罚倾向和对立关系预设等内在局限。回应性监管理论摆脱了“以惩戒强威慑”的单一思路,致力于构建合作关系,能够提升监管效能,可作为中国证券监管改革的依托。但在其本土化过程中需妥当处理其与中国证券监管本土资源的扞格,避免导向监管俘获与实质的监管放松。发挥回应性监管的正向作用,提高中国证券监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需立足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需求,推动自律监管者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塑造,优化合作型行政监管工具,保障证券执法威慑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
    李睿, 高端阳, 陈传波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65-77.  
    摘要35)      收藏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34个地级城市匹配数据,系统考察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表明:(1)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降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时间并提高劳动效率,呈现出收入效应和积极的劳动供给效应。(2)职工医保存在较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分化。对“单位+个人”参保的农民工主要呈现出收入效应,对灵活就业身份参保的农民工则产生缴费约束;职工医保对缓解老一代农民工过度劳动的效应更强。(3)机制分析发现,健康水平在职工医保影响农民工劳动供给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消费水平在职工医保影响农民工劳动供给水平中发挥了遮掩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农业强国擘画下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的农业品牌建设研究
    陈红, 李艳秋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5): 91-103.  
    摘要34)      收藏
    农业品牌建设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农业品牌建设参与主体复杂,明晰建设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能够丰富和创新中国式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农业品牌建设中的策略选择和实现条件,并进行复杂网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三方博弈能够演化到政府激励、生产者参与、消费者购买的稳定状态,各主体均衡稳定条件与自身成本收益密切相关,生产者品牌价值意识、品牌黏性能够促进策略稳定;(2)地方政府与消费者选择作为外生因素共同促进生产主体在复杂网络中的策略学习,其中外生动力通过作用于生产者成本与收益进而促进生产策略演化稳定;(3)在市场驱动下,品牌溢价能够推动农业品牌生产策略的成功扩散。因此,我国的农业品牌建设应以农业强国为最终目标,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培育参与主体的互利共生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大历史观视域下使命型政党的实践表达及理论诠释
    何锡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0 (4): 13-22.  
    摘要33)      收藏
    大历史观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研究使命型政党的重要视域。以建党以来大历史观审视使命型政党的历史实践,经历了党建国家、巩固政权、伟大转折、民族复兴四个实践表达阶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巨变,并将担当使命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经过百年实践,使命型政党不仅作为一种实践样态存在,也作为一种理论样态而存在,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的意志、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优势、守住人心的意义指向、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等理论组成要素。使命型政党的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向,即有利于打破政党政治研究领域的“西方中心主义”、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