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2-07-15
    理论经济
    企业“脱实向虚”的一种解释:基于僵尸企业负外部性的视角
    姚鹏, 徐超, 杜曙光
    2022, 0(7):  3-15. 
    摘要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僵尸企业占用大量稀缺性社会资源并进行无效投资,扭曲了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对正常企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负外部效应。利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及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区僵尸企业显著提高了正常企业的资产金融化水平,且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和不同测度指标情况下,结果依旧稳健。渠道分析表明,加剧正常企业的融资约束、增加正常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催生大量过剩产能,是僵尸企业诱发正常企业资产金融化的重要途径。扩展性分析显示,僵尸企业对正常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僵尸企业对非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较高的行业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较强的地区影响较大,对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较低的行业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地区影响较小。
    人工智能时代技能溢价的影响路径研究
    李志强, 刘英, 魏琳
    2022, 0(7):  16-26. 
    摘要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是否会带来技能溢价上涨并影响劳动力收入不平等?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和城市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智能技术显著扩大了技能溢价,其中集聚经济和创业活跃度是影响技能溢价的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技术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群体效应和选择效应,在工作稳定和高收入群体、流动时间较长和市外流动的群体中,智能技术的技能偏向性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合理利用智能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技能溢价的作用。
    公共经济与管理
    财政纵向失衡会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吗
    刘亮亮, 贺俊
    2022, 0(7):  27-37. 
    摘要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财政纵向失衡这一全新视域探究区域创新效率问题。基于199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即给区域创新效率带来了损失。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之间的“为增长而竞争”强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而“为创新而竞争”弱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因此,需要改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程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完善地方官员的政治考核体系等措施,以适度缩小财政纵向失衡程度,引导地方政府由“为增长而竞争”向“为创新而竞争”转变,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政府研发资助、互联网发展与中国创新效率
    任跃文
    2022, 0(7):  38-51. 
    摘要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互联网+”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政府对如何有效发挥研发资助和互联网作用来提高创新效率开展了积极探索。利用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政府研发资助、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互联网发展对创新效率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比对科研机构的效果更强,互联网发展对上述资助效果均呈现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当互联网发展跨过一定门槛后,政府研发资助效果均扭转为显著的促进效应,且政府对企业比对科研机构研发资助效果对应门槛值更低且效果更强。因此,建议加大政府研发资助尤其是对企业的资助力度,并注重对科研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研发资助;积极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缩小各地区互联网发展差距;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创新要素的融合渗透,有效营造政产学研互联互通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效应。
    现代金融
    经济增长与主权债务违约——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视角
    袁晓晖, 王博
    2022, 0(7):  52-64. 
    摘要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资者情绪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2000—2020年64个国家的季度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研究投资者情绪对经济增长和主权债务违约的影响,发现投资者情绪较为乐观的国家,更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长放缓和主权债务违约,特别是那些拥有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且投资者情绪存在潜在的非对称性,过度乐观会显著提高主权国家的违约金额占比和违约概率。机制分析表明,过度乐观的投资者情绪会通过积累大量债务和减少投资来影响一国的经济状况。因此,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主权国家在投融资时应更加重视基本面信息,审慎使用外部资本,持续加强监管,防范由于过度乐观而积累风险。
    商业银行主要高管更替能加速不良贷款暴露吗——基于继任来源与专业经验的研究
    王伟丞, 张桥云
    2022, 0(7):  65-75. 
    摘要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08—2019年118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高管更替与不良贷款暴露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主要高管更替会显著加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暴露;外部聘任的继任高管相比内部擢升的继任高管更能加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暴露;专业经验丰富的继任高管相比专业经验缺乏的继任高管更能加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暴露。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可以通过约束商业银行“以时间换空间”的行为加速不良贷款暴露。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更替加速不良贷款暴露主要在不良贷款率较高和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中显著,商业银行业绩波动较大时进行高管更替能有效加速不良贷款暴露,而卸任高管较长的累计任期对不良贷款暴露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优化继任高管的选择决策,完善高管更替相关的公司治理机制,促使商业银行充分暴露隐藏风险。
    企业管理
    大数据能力如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中介模型
    王鑫, 刘克春, 曾经纬
    2022, 0(7):  76-86. 
    摘要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转型升级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议题,而大数据能力被视为数字化时代的一种组织动态能力,势必对企业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大数据能力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通过954家企业调查数据对其中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能力能够对企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大数据能力与企业转型升级之间具有同步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进一步对比中介效应发现,大数据能力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三条间接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跨界联合广告诉求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
    韩杰, 王德胜
    2022, 0(7):  87-99. 
    摘要 ( 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跨界联合的方式快速“出圈”并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已成为本土品牌营销实践的新趋势。以往研究聚焦于单一品牌利用“稀缺性”启发式增强产品广告的说服效果,但对跨界联合广告诉求如何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缺乏足够的探讨。基于酷感知视角,通过三项实验探究跨界联合广告诉求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差异性广告诉求比有限机会广告诉求更能提高消费者品牌态度,酷感知在跨界联合广告诉求与品牌态度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品牌互补与比较焦点是酷感知中介效应存在的边界条件,即在合作双方为低属性互补或消费者启动差异性聚焦的情形下,该效应才会存在。研究结论丰富了品牌跨界联合广告说服相关研究,对本土品牌跨界营销实践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产业与贸易
    双循环新格局促进了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吗——基于创新能力和产品空间的视角
    李惠娟, 李文秀, 代丹丹
    2022, 0(7):  100-111. 
    摘要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头在外”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使中国数字贸易陷入“模仿创新”和“低端锁定”的困境。基于创新能力和产品空间的视角,使用投入产出方法,探讨双循环新格局是否能够促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参与国际循环通过后向模仿创新能力中介渠道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而参与国内循环通过前向自主创新能力中介渠道促进了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其促进作用分别受产品空间密度和技术复杂度的调节影响。拓展分析揭示了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研究为中国数字贸易企业应对逆全球化和外部风险的冲击与挑战,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特别是利用国内统一大循环的超大规模优势来培育本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空间密度和技术复杂度,最终实现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研究
    周念利, 包雅楠
    2022, 0(7):  112-122. 
    摘要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服务已经广泛且深刻地融入传统制造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本文基于2005—2018年42个经济体17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就经济体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其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展开经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可通过“配置效应”“研发创新效应”和“低技能劳动要素替代效应”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升,并且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样本回归可得,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提升制造业行业专业服务化、通信服务化和金融服务化水平均有促进作用;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低收入国家的数字服务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制造业行业所处价值链位置越高,数字服务市场开放对该行业服务化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
    现代会计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提高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质量吗
    吴昌南, 帅燕
    2022, 0(7):  123-137. 
    摘要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制度创新。在理论阐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质量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12—2017年中国9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DID)法实证分析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试点城市制造业产业结构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离任审计试点能显著提高试点城市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离任审计试点能提高试点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而能提高制造业产业结构质量。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污染治理压力越大的城市,离任审计试点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提高作用越明显。
    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国有资本参股与地方政府纾困
    黄一松
    2022, 0(7):  138-148. 
    摘要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17—2019年出现股权质押风险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理论分析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对其获取地方政府纾困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出现股权质押风险的民营企业中,国有资本参股的民营企业获取地方政府纾困的概率和力度更大;国有资本的比例越大,民营企业获取纾困的概率和力度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异地国有资本参股的样本中,上述促进作用更不明显。在纾困效果方面,获得纾困的民营企业的股权质押风险得到缓解,短期市场反应为正;纾困力度越大,纾困效果越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取地方政府纾困,从而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股权质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