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11-15
    理论经济
    自贸试验区的就业效应:虹吸还是辐射
    曹翔, 张双龙, 余升国
    2020, 0(11):  3-14. 
    摘要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贸试验区拥有的优惠政策和发展潜力对民众就业具有强大吸引力。然而,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就业的影响究竟是表现出吸纳非自贸试验区城市就业的虹吸效应还是带动非自贸试验区城市就业的辐射效应?这一问题对于当前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作至关重要。基于2004—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对自贸试验区的就业效应的评估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显著提升了当地就业水平,对就业的影响未表现出虹吸效应而是表现为辐射效应;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服务业、非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较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而对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影响不明显;增加政府支出是自贸试验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网络外部性、同伴效应与从众行为——基于不完美信息贝叶斯模型的实证研究
    习明明
    2020, 0(11):  15-25. 
    摘要 ( 4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伴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驱动作用。利用2019年“双十一”网络消费调查数据,基于不完美信息贝叶斯决策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同伴效应会对消费者从众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同伴数量的增加而以递减速度增加。进一步数据分析显示,由于网络信息外部性和支付外部性,参与“双十一”活动的同伴数量每增加一位,平均而言会使得消费者参加“双十一”活动的概率提高约8%以上。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指数匹配分析处理之后,该结果仍然显著成立。这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繁荣,要维持数字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还需要从政府政策、企业管理和个人决策等方面分别做出优化提升。
    公共经济与管理
    我国地方政府消费券的财政法规制研究
    季洁
    2020, 0(11):  26-37. 
    摘要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刺激餐饮、旅游等市场复苏,地方政府通过消费券形式向公众转移购买力,以期在短期内提升公众的边际消费倾向。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消费券的财政法规制存在一些问题:在发放的外部环节,责任部门分散、电商平台招标过程不可溯、合约商户审核标准非透明问题逐步凸显;在内部程序环节,“决策—审核—执行—监督”未置于有效规范性文件的约束之下,并存在预算约束软化、决策权与预算权分离、欠缺回收清算程序的问题。为了实现对外部环节中各主体的约束以及内部程序下的合理安排,应构建起以地方为基础、中央为支撑的消费券规制体系,并辩证看待电商平台的技术参与,利用技术红利不忘严防技术暗箱。在预算设置方面,实现以公共风险为导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支出政策决定权与预算权融合,最终通过消费券的统计清理实现对于财政资金的回收清算,形成发放终端的财政监管。
    民营企业融资被挤压与对国有企业的反向竞争
    汪敏, 陈东
    2020, 0(11):  38-49. 
    摘要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构建一个领导者和跟随者博弈模型,诠释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关系。理论研究结论表明: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取决于融资为其绩效增长带来的边际效应;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取决于融资为其绩效增长带来的边际效应,另一方面取决于国有企业融资是否会挤压民营企业融资空间,并形成对国有企业的反向竞争。基于国内债券市场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当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时融资时,国有企业融资规模越大,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越高,即形成了对民营企业的挤压效应;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也会反过来提高国有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形成反向竞争。民营企业可通过公募融资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加融资规模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需要从增加民营企业财务透明度、提高政府监管机构服务质量和优化金融机构绩效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进行政策调整。
    现代金融
    扩权能否抑制僵尸企业——来自“扩权强县”改革自然实验的证据
    卢洪友, 刘敏, 宋文静
    2020, 0(11):  50-62. 
    摘要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间权责的合理划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是我国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扩权改革使得基层政府自主裁量权扩大,可能会对本区域的僵尸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利用我国“扩权强县”改革这一自然实验,构建县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扩权改革对县域僵尸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扩权强县”改革显著抑制了县域僵尸企业,并且其作用对象主要为僵尸企业中的国有和集体企业。进一步研究表明,改革引致的县域创业活跃度提升和政府对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补贴偏好降低,是僵尸企业得以抑制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结合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在僵尸企业的处置过程中,应当持续深化政府间的事权划分改革,充分考虑“激励相容”的原则,激发地方政府的主体积极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拓展型泰勒规则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基于“8·11汇改”前后汇率运行特征的研究
    刘俊东, 刘兴华
    2020, 0(11):  63-74. 
    摘要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11汇改”是央行推进汇率市场化向浮动汇率制过渡的一次尝试。通过运用拓展型泰勒规则,构建TVP-SV-BV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人民币各阶段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节点,对比研究“8·11汇改”前后影响因素的变化,研究表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汇率预期、通胀差额、利率差额与产出缺口差额对人民币汇率均产生显著的时变冲击效应。央行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注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合理安排资本账户的开放路径,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确保经济平稳高效发展。
    企业管理
    控股股东杠杆增持的治理效应——基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视角
    熊凌云
    2020, 0(11):  75-87. 
    摘要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15—2018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视角,检验控股股东利用杠杆方式增持股份对企业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会显著减少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控股股东杠杆增持比例、金额和股数均会显著减少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说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此外,控股股东杠杆增持行为降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抑制公司销售操控与生产操控。同时,在非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环境较好和外部制度环境较高的公司中,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保护投资者权益和稳定资本市场提供了经验证据。
    公司诚信文化与创新研发操纵行为
    卜美文
    2020, 0(11):  88-99. 
    摘要 ( 4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12—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公司诚信文化对创新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诚信文化背景的公司,其创新研发操纵程度较低;法律环境与公司诚信文化对公司创新研发操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即在法律环境较差时,公司诚信文化更能有效地抑制公司的创新研发操纵行为;作为一种缓解代理问题的股权激励机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诚信文化对公司创新研发操纵的影响同样具有替代效应,即管理层持股较低时,公司诚信文化更能有效地抑制公司创新研发操纵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公司诚信文化对创新研发操纵行为的影响机制中,内部控制起部分中介作用。
    产业与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营商环境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刘宏, 刘玉伟, 陈字旺
    2020, 0(11):  100-112. 
    摘要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经。基于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营商环境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营商环境是FDI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营商环境越好,FDI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越好。外资企业FDI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FDI更明显;来自港澳台地区的FDI和其他地区的FDI对出口产品质量均具有提升作用,但来自OECD国家的FDI的质量提升效应更加显著;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FDI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从事一般贸易企业的FDI。企业生产率越高,FDI在营商环境的作用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越明显。
    “一带一路”倡议、文化差异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
    尹华, 谢庆
    2020, 0(11):  113-123. 
    摘要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0—2018年中国512家A股上市装备制造企业1350起对外直接投资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文化差异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文化差异越大,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文化差异越小,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对文化差异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企业选择绿地投资有正向调节作用;文化差异对我国非国有装备制造企业选择绿地投资的影响在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中更加突出;非亚洲国家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有利于减弱文化差异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选择绿地投资的负向影响。
    现代会计
    中小投资者群体负面情绪与审计师反应——基于中小投资者股吧意见的研究
    李世刚
    2020, 0(11):  124-137. 
    摘要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小投资者在股吧平台发布的意见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对中小投资者群体负面情绪的反应。研究发现:中小投资者群体负面情绪越强烈,审计师的审计收费越高,且越倾向于发表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机制研究表明:中小投资者群体负面情绪越强烈,越有可能通过网络新闻媒体而形成群体性舆论事件,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受行政处罚的风险和会计师事务所被诉讼的风险,最终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发表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中小投资者群体负面情绪与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发表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概率的关系会受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和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影响。
    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与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郭檬楠, 郭金花
    2020, 0(11):  138-148. 
    摘要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审计监督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选取2007—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通过降低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而促进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国有企业的两类代理成本越高,越不利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通过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而促进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但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