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1-01-21
    新媒体语境下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态及其价值批判
    王玉玮
    2017, 0(01):  321. 
    摘要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采用“戏说”与“恶搞”、碎片化与简单化的后现代叙事方式以及非此即彼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随意贬低革命领袖,否定历史英雄,无视中国党史国史中的基本定论。这种思潮否定了历史内在的内容与客观规律,将虚构与历史混为一谈,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以及迷惑性。对此,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发挥民间群体的正能量作用,进而完善国家监管体系以及捍卫民族与历史记忆。
    中国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构建
    许桂芳
    2017, 0(01):  322. 
    摘要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腐败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发挥着“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国际性等特征,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客体类别化、治理目标全面化和治理工具多样化。腐败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价值观的引领,核心是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关键是行动体系的现代化。通过构建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行动体系多管齐下、协同治理,共同推进腐败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需要层次理论对现代法律人性假设的启示
    杨浩楠
    2017, 0(01):  323. 
    摘要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需要层次理论剖析人性可知:人性中的“善”与“恶”有差别地分布在每种基本需要中。一定时间内,人性总体倾向于仅呈现出“善”或“恶”的一面。“善”是人性的最终趋势。这客观上要求立法者创制的法律不仅要能“弃恶”,更要能“扬善”。微观层面,立法者可以“倾斜保护”为手段,以“实质正义”为目的,针对性设置行为模式和法律结果。宏观层面,立法者应积极回应法律关系中可能彰显之人性“善”。立法者应从社会整体高度,合理判断当前社会关系之“优势需要”,并注重以奖励性规范为基础设置法律结果。此外,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法律人性假设对社会法和经济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民国时期马寅初的税收思想研究
    柯伟明
    2017, 0(01):  324. 
    摘要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国时期是中国从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转变的重要阶段。作为民国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整理和改革中国原有税制、建立和推行西方现代税制、划分国家与地方税收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马寅初的税收思想以维护民众利益和发展社会工商业经济为根本出发点,将西方税收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倡导建立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的财政税收体制,对民国时期的税收政策和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前的税收制度改革也有重要启示。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扶贫实践研究反思
    申 秋
    2017, 0(01):  325. 
    摘要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象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
    信任、空间距离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研究
    洪名勇
    2017, 0(01):  326. 
    摘要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契约选择是契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通过构建一个空间距离、信任与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并用对贵州5个县的调查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一是农户的个体特征不一样,其契约选择不一样。二是流转双方之间的空间距离(自然空间距离和社会空间距离)对契约选择有影响,空间距离越远,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小。三是信任对契约有影响,农地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越大,选择口头契约的可能性越大,选择书面契约的可能性越小。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要使流转在低成本的社会环境下顺利进行,一是政府部门应该多对农地流转过程中的诚信农户进行宣传,形成一种人人讲信用的环境。二是在自然空间距离没有缩短的前提下,缩短社会空间距离,增加流转双方之间的信任度。通过交易频率、交往频率的增加,提高契约履约率,增强互信,形成流转双方利益共同体,促进农地顺利流转。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的设计、评估与选择
    王翠琴1,薛惠元2
    2017, 0(01):  327. 
    摘要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缺乏激励机制。基于“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原则,分别设计出四种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方案,运用净转移额、投资回收期和交叉替代率三个指标来评估各方案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四种方案对于激励参保者延长缴费年限具有一定的效果;缴费基数越小,延长缴费年限的倾向越低;缴费基数越大,收益越大,激励效果越强;方案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的激励性要高于企业职工;参保人员在缴费年限上存在“逆向选择”行为。
    城镇企业职工个人账户财政补贴与偿付能力分析
    石晨曦1a,杨再贵1a,1b
    2017, 0(01):  328. 
    摘要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现行养老保险政策及精算方法,构建了城镇企业职工个人账户财政补贴、偿付能力及计发月数的精算模型。为提高测算精度,基于Lee-carter模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预测死亡率,并通过人口年龄别分布情况与缴费工资的关系估计出工龄工资增长率。依据基准精算假设,测算了在2015年初企业职工个人账户财政补贴的精算现值,及其资产、负债规模。结果显示,个人账户基金未来支出中36.11%依靠财政补贴。现行计发办法下,个人账户基金偿付能力不足。基于动态预期寿命测得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高于现行计发月数。相同退休年龄,女性的计发月数高出男性8至10个月。根据上述结果提出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和提高个人账户基金偿付能力的政策建议。
    产品市场势力、企业避税与股价信息含量
    曹 越1,宋瑞霞1,吴昊旻2
    2017, 0(01):  329. 
    摘要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10至2014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公司产品市场势力、避税程度与股价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越强,越倾向于从事避税活动,避税程度越高;分位数回归显示,产品市场势力的增加对避税程度较低的企业和避税程度较高的企业影响都较大,而对避税程度处于中间范围的企业影响最小。进一步检验发现,产品市场势力引发企业避税程度的提高显著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产品市场势力越强,避税程度较高组的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更高;随着企业避税程度逐步提高,产品市场势力对股价信息含量的提升作用越强;企业避税是产品市场势力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一个渠道机制。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产品市场势力的经济后果和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学术文献,而且对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和投资者行为研究有重要启示。
    风险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国际比较及启示
    谭人友1,杨校美2,房四海3
    2017, 0(01):  330. 
    摘要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梳理比较风险投资(VC)收益相关文献,探讨中、欧、美三地VC的“风险-收益”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1)中国VC收益高于欧美同行却在“收益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上处于劣势,其源于中国较强的创新创业活力;(2)VC收益(至少在美国)总是高于同期股指收益,说明将VC作为一种另类资产纳入投资组合有助于改善组合绩效;(3)“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在VC行业未得到证实,采用组合投资策略,挖掘企业内在价值才是VC持续获取高收益的根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化发展观:产生、要义与实践
    曾荣平
    2017, 0(01):  331. 
    摘要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产生、基本内容及其实践历程,有助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等基于劳动分工思想形成的文化发展观科学正确,内容十分丰富。中国几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指导方针,在我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历程中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习近平关于文化发展问题的一系列新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创新性成果。当前推行的文化发展政策供给改革,必将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性政策,既为解决我国文化领域存在的“供需错配”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也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新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文明观:产生、演进与时代内涵
    钟贞山
    2017, 0(01):  332. 
    摘要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文明观是指导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阐释其产生、演进与时代内涵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建设为主线,阐释其生态文明观的产生和演进的理论逻辑,探索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谐统一的实践历程。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阐述生态文明观的根本立场、价值取向、基本方向以及直接动力、现实路径和内在要求、战略抓手、根本手段等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域发展观:产生、发展与展望
    刘耀彬1a,陈文华1b
    2017, 0(01):  333. 
    摘要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发展战略总体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发展观,仅就城乡两部门理论而言,城乡的发展规律就是从城乡不分到城乡分离又逐步走向城乡一体的这一渐化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发展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的地缘政治思想和区域公平观,为当前区域公平发展和区域差异整治提供了思想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次区域发展战略转型体现了区域发展的演变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域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佐证;以区域价值动态运行规律为依据,通过对区域政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进区域创新与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区域发展提供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