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7-15
    理论经济
    论习近平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
    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21, 0(7):  3-12. 
    摘要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以及国内外环境发生的复杂变化,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加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包括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发展主题、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思想、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及新发展格局作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概念,三者构成了新时代、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点。以新发展理念为价值引领,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三大理论创新构成有机整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推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
    快速城市化与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曾希灵, 刘志铭
    2021, 0(7):  13-23. 
    摘要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快速城市化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社会信任水平下降是可能的负面影响之一。城市化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网络、引发资源争夺、增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引起原有居民对新移民的排斥,这些均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并恶化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信任水平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特别是,快速的城市化会显著降低社会信任水平。鉴于社会信任水平下降会导致许多重大负面影响,政府部门非常有必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关注这一问题。
    公共经济与管理
    财政失衡下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中央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王欣亮, 刘飞
    2021, 0(7):  24-37. 
    摘要 ( 6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SYS-GMM估计得出:财政纵向失衡与经济发展质量间呈倒“U”型关系,且地方政府投资与规制行为偏向是过度财政纵向失衡引致发展质量损失的原因;在适度财政纵向失衡下,中央财政激励与政治激励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似的边际影响,但过度时,政治激励对经济发展质量损失的抑制作用将强于财政激励;财政横向失衡会约束纵向失衡与经济发展质量间的关系,致使高度横向失衡地区纵向失衡适度阈值缩小,低度横向失衡地区适度阈值扩大。在横向失衡差异下,中央财政激励与政治激励积极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高度横向失衡地区,单一政治激励或政治激励搭配转移支付作用更强;低度横向失衡地区,单一财政激励中税收分权优于政治激励或其他策略。因此,建议采取加大地方财力支持、实施差异化财税政策、优化晋升激励指标等措施,因地制宜降低财政失衡程度,扭转地方政府行为偏向,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政纵向失衡会影响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吗
    刘树鑫, 杨森平
    2021, 0(7):  38-50. 
    摘要 ( 6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地方财政的“增收减支”难度加大,识别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确切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制度背景,将财政纵向失衡与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纳入同一理论分析框架,推演出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存在推高和拉低的作用机理。经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财政纵向失衡总体上会推高地方政府支出效率;虽然存在中央转移支付机制,但财政纵向失衡仍然加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强化对地方政府支出效率的推高效应;该效应的强弱程度还因财政支出功能属性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表现为科学、教育等兼具一定生产属性的支出效率易受影响,而几近纯粹福利属性的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却不受显著影响。因此,在合理校正财政纵向失衡体制的改革进程中,还应注意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合理完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制度,切实优化中央转移支付机制。
    现代金融
    人口集聚与金融脆弱性——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
    邓可斌, 旷鹏程
    2021, 0(7):  51-64. 
    摘要 ( 5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口集聚对金融稳定具有潜在的外部冲击,可能导致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暴露。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城市人口密度数据,通过实证检验人口集聚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方向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集聚显著引起了银行违约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水平升高,即人口集聚加剧了金融脆弱性;而在银行业恐慌时期和低程度信息不对称的银行分组中,人口集聚对于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更强。这表明人口集聚既能通过加剧金融恐慌导致银行风险升高,亦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动的人口集聚显著引起了区域性银行杠杆率和存贷比上升,进而加剧了银行风险。这表明人口集聚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稳健存在。因此,需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过度的人口集聚;需要提振公众信心,对人口密集地区的金融风险进行防控;需要重点加强银行业监管,以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金融科技与企业“脱实向虚”——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辛大楞
    2021, 0(7):  65-76. 
    摘要 ( 5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科技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综合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竞争效应和成本效应两个渠道影响了企业“脱实向虚”行为;即金融科技使得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企业财务管理费用下降,从而促进了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此外,相比于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金融科技对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抑制了企业对投机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企业保值性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应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同时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政策优惠,进而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
    企业管理
    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王可第
    2021, 0(7):  77-89. 
    摘要 ( 5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上市公司专利引用数据,实证检验信息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促进了中国企业创新。在使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的创新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缓解创新融资约束,而不是通过发挥治理作用实现的。可见,缓解企业创新融资约束是信息透明度促进创新的主要渠道。同时,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加重了管理层对短期业绩的关注并会带来信息泄露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息透明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战略风险承担——基于“能力”与“意愿”的双重视角
    陈明, 熊先承
    2021, 0(7):  90-102. 
    摘要 ( 5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能力”和“意愿”的双重视角,利用2012—2018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国有持股数量的增加,民营企业的战略风险承担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国有股权既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使民营企业具备战略风险承担的“能力”,又能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水平提升战略风险承担“意愿”。进一步研究表明,尽管降低委托代理水平可对风险承担的提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国有股权主要还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民营企业战略风险承担水平,且促进效果在国有股东控制背景强及高潜力行业中发挥更为显著。在市场化进程水平低的省份,国有股权可视为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对战略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
    产业与贸易
    边界条件下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
    汪颖
    2021, 0(7):  103-113. 
    摘要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层次建模方法,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8—2017年双边六分位产品贸易数据,研究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进口国文化分割的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文化近似减少了双边贸易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近似度越高,双边贸易量越大。“一带一路”倡议所创造的积极的区域制度环境会加强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但是,进口国文化分割则会减弱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促进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认识文化近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进而从文化的视角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实施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绿色政绩考核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与企业污染减排
    庞瑞芝, 林婷, 王群勇
    2021, 0(7):  114-126. 
    摘要 ( 5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手工收集整理了28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环境目标约束的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跨库匹配,从而获得企业和地方环保指标综合数据,并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辖区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有效推动了辖区企业污染减排,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9.0%。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和环保补贴有效推动了辖区环境治理,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和技术效应实现减排治污。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此外,本地提拔的官员由于地缘优势其环境治理成效更显著,年轻官员在强烈的仕途晋升激励下极大地降低了辖区企业的污染排放。
    现代会计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与资本配置效率
    蒋煦涵
    2021, 0(7):  127-137. 
    摘要 ( 5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改革战略。以我国2003—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混合所有制分类改革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充分竞争类”国有企业中,混合股权制衡度能显著抑制过度投资并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而在“重要行业类”国有企业中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充分竞争类”国有企业中,与其他性质的股东相比,民营股东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能更好地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与“资源垄断类”国有企业相比,在“一般竞争类”国有企业中,混合股权制衡度能显著抑制过度投资并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熊彼特陷阱”及其超越——会计学与经济学的互动共生关系再造
    缪艳娟, 杨雄胜
    2021, 0(7):  138-148. 
    摘要 ( 4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熊彼特陷阱”是指创新动力消失。如何超越“熊彼特陷阱”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破解的谜题。在聚焦并购会计变迁及经验教训及对20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熊彼特创新及“熊彼特陷阱”形成的会计制度背景,认为完善并购商誉会计制度,使之真正体现健康的会计与经济互动共生关系,确保价值创造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统一,是跨越“熊彼特陷阱”切实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