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4-12-15
    基于会计控制论视角的资产概念重述——兼论2013年IASB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讨论稿)》
    王秋红,汤湘希,陈丽
    2014, 0(12):  624. 
    摘要 ( 2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产概念的明确界定是实施全面有效会计控制的基础。然而,现行资产概念(主要是指FASB、IASB及中国界定的概念)却存在着未能明确反映资产本质、“交易或事项”的范围不统一及“拥有或控制”与产权理论相冲突等问题。因此,文章借鉴现代产权理论,立足于会计控制论视角,阐述了2013年IASB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讨论稿)》中拟定资产概念“能够明确反映资产本质”、“将会计控制与资源配置有效结合”及“将会计控制思想发展到新阶段”的积极意义,并结合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与差异化的特殊时期,建议将我国资产概念修订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特定产权主体控制的现时经济资源”。
    流动性约束与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李想1a,张座铭1b
    2014, 0(12):  626. 
    摘要 ( 1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流动性约束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流动性约束是影响我国企业是否出口及出口企业出口数量的重要因素。相比于集约边际,流动性约束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上述结论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内,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出口基本不受流动性约束的影响。
    行为审计和信息审计的比较——兼论审计学的发展
    郑石桥1,宋夏云2
    2014, 0(12):  627. 
    摘要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审计主题不同,审计可区分为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文章就审计的十个基本问题,对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就审计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展望进行思考。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在审计动因、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程序、审计取证模式、审计结论、审计职业判断等方面都各具特征。已经发展起来的审计学,主要是财务信息审计学,非财务信息审计学及行为审计学还处于幼稚阶段。
    企业伪社会责任行为的动因研究
    赵红丹
    2014, 0(12):  628.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扎根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整合相关文献,探讨了企业伪社会责任行为的动因。通过三级编码构建了企业伪社会责任行为的动因模型,共得到12个子范畴以及对应的外源性压力、内生性压力、舞弊容忍度3个主范畴。此外,结果也发现3个主范畴的作用路径不尽相同,其中,外源性压力是外部动因,内生性压力是内部动因,舞弊容忍度是情景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论及理论贡献,并给出了治理企业伪社会责任行为的管理建议。
    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产品质量研究:2002-2012
    李有
    2014, 0(12):  629. 
    摘要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质量上,贸易质量是经济质量的重要内容。基于产品质量指数的测度方法,研究了中美制造业近十一年来的双边贸易产品质量。研究表明,在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关系中,从产品质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美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28个制造业中,只有烟草加工业中国总体上处于高质量贸易地位,其余产业中国则处于低质量贸易地位。从发展趋势看,我国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品质量相对美国表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对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来讲,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质量表现出恶化的趋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相对质量总体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面向服务型制造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罗建强,彭永涛,张银萍
    2014, 0(12):  630. 
    摘要 ( 1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单纯的有形产品制造向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的提供是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工业化、服务化同步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服务型制造理念在中国的实施加速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可使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加工,转变为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制造业务向价值高端进行提升。通过生产性服务、服务性生产和客户实时参与,实现了制造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互相融合,可有效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步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程度、客户异质化和成套性问题解决方案的需求,以及以服务为主导的战略理念是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企业向市场提供产品的特点、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价值共创网络能力对服务创新的实施形成了有效支持。
    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检验——基于GMM实证研究
    李菁,黄隽
    2014, 0(12):  631. 
    摘要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
    邱兆祥,许坤
    2014, 0(12):  632. 
    摘要 ( 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年末,我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开启了银行风险管理的信用衍生工具时代。近年来,为了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盘活信贷资金存量,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再次被监管部门提及,更强化了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可提高我国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但考虑到外部经济影响因素时,其作用是不显著的。这说明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还仅仅是银行风险管理的辅助手段,其风险转移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参与式预算的经济学分析
    程国琴
    2014, 0(12):  633. 
    摘要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参与式预算改革不仅彰显了民主的价值,而且还蕴含了深刻的经济学意义。参与式预算有助于实现公众偏好的表达、协调和统一,使公共资金的使用满足公众的真实需求,提高公共预算的效率。参与式预算提高了公共预算的透明度,矫正了社会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公众的信息搜寻成本和政府的道德风险。我国参与式预算的改革模式契合了我国的改革路径,即地方探索和创新、中央认可和支持,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合作博弈;参与式预算推动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博弈又促进了参与式预算的纵深发展。2014年8月31日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也为参与式预算的推进提供了相关的制度支持。
    竞争对第三方标记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理论与实证
    王宇1,千慧雄2
    2014, 0(12):  634. 
    摘要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交易市场中卖家数量增多导致的竞争加剧会对第三方标记这一信号传递机制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在信号传递的理论框架下,对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在双边垄断以及竞争市场中的分析发现,竞争加剧对第三方标记的有效性存在着异质性的影响:当买家对不同类型卖家的意愿支付差异高于诚信卖家的标记成本且小于投机卖家的标记成本时,竞争加剧会损害第三方标记的有效性;但是当不同类型卖家的标记成本彼此之间差异较大,而又都低于买家的意愿支付差异时,第三方标记的有效性会随着竞争加剧先上升后下降。对淘宝网上多种主流第三方标记在不同竞争环境下的实证分析与效果对比也为上述结论提供了经验支持。
    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与财政努力研究
    王峥1,周全林2
    2014, 0(12):  635. 
    摘要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财政努力研究基于预算内的分析框架,忽略了我国预算外收入长期大量存在的事实。通过理论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对预算内财政努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预算外收入的增加抑制了地方政府预算内的财政努力。另外,地区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东部地区预算外收入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但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因此,通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有效约束地方政府对预算外收入以及非税收入的追逐,对于激励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有着重要意义。
    省际研发资本服务估算:1998-2012
    席玮,徐军
    2014, 0(12):  637. 
    摘要 ( 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研发(R&D)作为资本形成纳入到GDP核算中,其影响不亚于统计学理论的一次技术革命。由于市场的有效程度不同和数据基础差异等多种原因,在R&D资本测度的实践中仍存在着许多技术细节需要完善。以R&D资产为研究对象,参照2008年国民核算体系对资本服务的论述,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料,应用永续盘存法对1998-2012年我国省际R&D资本存量进行了重新测算。此外,明确区分了生产性研发资本存量与财富性研发资本存量。研究结论可为量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和文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