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罕见灾难冲击与财政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济的实证检验
    晁江锋
    2015, 0(01):  612. 
    摘要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包含灾难性预期和政府支出因素的DSGE模型,分析罕见灾难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财政政策效应问题。研究发现,政府支出能够明显削弱罕见灾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升宏观经济对罕见灾难的抵御能力;政府财政补贴在两部门和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较高的财政补贴幅度(占比6%以上)能够有效抵御罕见灾难对两部门经济体的冲击,但并不能够有效缩短该经济体复苏的时间;而财政补贴在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的作用须区别对待,较低比例的财政补贴(占比3%以下)由于对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而加剧了该经济体的不稳定性,而较高比例的财政补贴能够抵消财政支出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该经济体保持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定辨析:环节、方式、范围
    王东升,吴秋生
    2015, 0(01):  614. 
    摘要 ( 1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认定环节上,设计有效应服务于执行有效;在认定方式上,基于“目标实现观”的“肯定式”认定比基于“重大缺陷观”的“否定式”认定更符合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在认定范围上,内部控制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合理保证层和促进实现层。
    论会计学科的理论整合及会计学的边界
    曹伟
    2015, 0(01):  615. 
    摘要 ( 1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学已经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并从中分化出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独立的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综合思维和理论概括,会计分支学科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仍然不能从理论上解释清楚,从而使人们对会计学科的层次结构以及会计学的性质和边界缺乏清晰的认识。我们的理论整合思路是:重建(或回归)会计学的基础理论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基本会计学;通过基本会计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联系形成若干会计分支学科;会计主体对外和对内两大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狭义会计学,它应当在基本会计学的基础上求发展;狭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学科有必要通过会计主体的价值管理整合为广义会计学;由会计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相交叉形成的一些边缘学科(如国民经济核算、法务会计)则属于更广义的会计学。
    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
    郭平
    2015, 0(01):  616.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度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在当前正式制度尚不完善的经济转轨期,政治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世界银行的投资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企业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系与制度环境均正向影响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替代关系。政治关系与制度环境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仅对国有控股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以及外资控股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SoLoMo背景下购物生命周期模型研究
    王海萍
    2015, 0(01):  617. 
    摘要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oLoMo背景下蕴含的社会性、本地性与移动性因素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网络环境下的购物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由需求产生、信息检索、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线上评价与分享等五个循环往复的阶段所构成,每个阶段消费者的心智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以消费体验与互动为核心,具有随时随地完成性。据此,网上商家要增强与消费者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的互动沟通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体验,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共赢。
    法制环境、契约执行与中国企业出口行为
    蒋为1,蒋柳2
    2015, 0(01):  618. 
    摘要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利用1998年至2007年中国30个省区422个制造业小类行业的企业数据,采用各省法律环境与行业契约依赖程度两个维度的指标,运用“差异中差异”的估计方法就法制环境对中国出口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法制环境的改善促进了企业出口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扩张;营商法制环境的改善对契约依赖度更高行业中的企业出口概率与出口额的促进作用更大;经营年限、平均工资与企业规模对契约依赖度更高行业中的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更大,生产率悖论仅存在于契约依赖程度较低的行业。
    垄断优势、高管贡献与高管薪酬
    杜雯翠
    2015, 0(01):  619. 
    摘要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垄断优势引入修正的最优契约模型后发现,垄断优势对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行为有放大效应,只有将垄断优势写入薪酬契约,才能解决放大效应对高管薪酬的扭曲。选取2001-2010年国有垄断企业的相关数据,利用企业实际业绩与预期业绩的差值,估计国有垄断企业的高管贡献,通过高管贡献与高管薪酬的匹配度来检验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薪酬契约的合理性。研究发现,现有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薪酬契约是不合理的,其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高管贡献较低时却支付了过高的薪酬。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合成实证分析
    贾晓俊,李孟刚
    2015, 0(01):  620. 
    摘要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指数法具有简单、清晰、操作上灵活及时序上连续等特点。通过借鉴综合指数法合成金融安全指数,并通过指数的变化来综合评价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结果显示:特别考虑了表外业务、同业业务和影子银行等均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因素后,2005年1月-2014年3月,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走势呈现起伏波动态势。这一变化趋势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变化走势大体吻合,说明合成的金融安全指数能基本反映中国金融安全的真实状况。
    我国金融稳定测度与因素分析(1994-2013)——基于“表现”和“能力”综合评价的视角
    周海欧,肖茜
    2015, 0(01):  621. 
    摘要 ( 1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持金融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从金融稳定的内涵出发,明确金融稳定评估必须兼顾“表现”和“能力”的原则,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了包含16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994-2013年间金融稳定的状况进行量化测算及预测。结果表明,过去20年间我国金融稳定状况显著改善;金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取决于银行体系的稳定与否;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及上市、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等对我国金融稳定状况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测算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和敏感性检验表明,所构建的指数较好地刻画了我国金融稳定的变化趋势,能够比较灵敏地显示出内外部因素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冲击,也为人们了解我国金融稳定的决定因素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政策应用价值。
    环境规制、要素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
    陶长琪,周璇
    2015, 0(01):  622. 
    摘要 ( 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非线性经济计量的理论基础上,以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环境规制、要素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分别存在双重、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要素集聚则分别存在三重、双重和双重门槛效应;省域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的作用效应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适度控制环境规制力度,使环境规制强度向中等组转移,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外部性。此外,各省市不断跨越要素集聚度的门槛水平,是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规模经济、促进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
    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耦合的风险及管控
    辛波
    2015, 0(01):  623.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以及二者的耦合是我国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也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手。通过对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的耦合条件与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在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风险,如片面的土地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动力的不可持续性、削弱了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等。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以管控。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再估计——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赵奉军
    2015, 0(01):  625. 
    摘要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房消费是居民消费支出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住房消费中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构成了住房消费的主体。我国传统的核算方法由于低估了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客观上低估了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提供的2010年的数据,采用等价租金法估计了包含自有住房在内的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在重估后会有显著提高,但重估后的住房消费并没有显著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中国消费率低下的问题不能归结为住房消费的系统性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