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0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14-04-15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韩会朝,徐康宁
    2014, 0(04):  1623. 
    摘要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频繁施压是影响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2010年美国国会《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用Probit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强化了国会议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议员所在州受到的美中贸易冲击、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倾向。整体来讲,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是利益集团、国会议员、选民等基于利益关系博弈的结果。
    不完全信息下的价格信号博弈:来自淘宝网的证据
    周耿
    2014, 0(04):  1624.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淘宝网的交易数据,对网上购物过程进行两阶段分解,证实了我国网上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博弈收敛于分离均衡。这表明价格在信息不确定的环境下代理了商品的质量信息,对需求有着正面的影响。这种正面影响主要发生在购物初级搜索阶段,而在最终决策阶段,需求法则仍然有效,从而导致价格对需求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区别于拍卖市场直接提高价格的机制,信誉在明码标价市场能间接促进产品的销售,强化价格的信号传递,而羊群效应对价格的信号传递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中国消费税的三大功能:效果评价与政策调整
    贾康,张晓云
    2014, 0(04):  1625. 
    摘要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多数发达国家,消费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组织税收收入、调节消费结构、更为突出地表现为通过提高应税消费品的价格以纠正外部性。实证分析表明,近年来,中国虽然对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作了一些调整,但整体上消费税的作用依然有限。因此,必须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消费税政策:一是强化消费税的三大功能,扩大消费税占GDP比重;二是充分发挥消费税的纠正外部性功能,对消费税扩容、加码和整合;三是合理体现消费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做到目标明确、调节到位;四是配合体制优化的改革,合理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
    最优公共债务规模——基于一个拓展的AK模型的分析
    朱文蔚,陈勇
    2014, 0(04):  1626. 
    摘要 ( 1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一个拓展的AK模型,理论上可以得出一个最优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值,且这一比值取决于一国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公共资本来源于税收的比重、公共债务转化为公共资本的比重以及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四大因素。我国整体公共债务规模还未触及债务阀值,还存在一定的举债空间,但是,个别地区的公共债务水平已值得警惕,并要紧急“刹车”了。
    “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
    吕江林,黄光
    2014, 0(04):  1627. 
    摘要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建立了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总体风险控制水平和综合效益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体系;基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地方政府金融办“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特征,得出了查处银行违规金额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不相关,资本充足率、存贷比、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百分点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水平负相关,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变化量和银行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水平正相关但影响力相当小等结论。为此,我国应当充分发挥资本充足率监管功效,加快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地方政府监管职能。
    内生性金融的演进逻辑与契约本质——兼论中国民营银行的制度属性
    周治富
    2014, 0(04):  1628. 
    摘要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生性金融的演进在宏观上是一个外部制度环境支撑下的制度变迁过程,在微观上是一个契约结构不断重构和扩展的过程,且内生性金融具有高度的契约密集性。在本质上,中国民营银行也具有内生性金融机构的一般制度属性,其发展是民营经济体面对需求方的信贷配给和供给方的金融抑制双重约束下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整体性金融制度结构动态演进的必然结果;中国民营银行的演进逻辑,其根本上也在于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分离,以及在降低交易成本、内外部制度所形成的激励结构下金融企业家经过成本-收益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中国民营银行体系的稳健和高效运行需要促进内外中间结构的良好发育。
    企业低碳化发展管控要素的识别与实证研究
    段向云,陈瑞照
    2014, 0(04):  1629. 
    摘要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与管控要素的识别是探讨企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的关键。通过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和公众的外部压力等情境因素成为企业低碳投入环境行为的驱动因素,企业低碳投入主要是外推型行为;而低碳运营中低碳行为能力等企业个性因素影响最大,低碳运营主要是内拉型行为;环境价值观与两种低碳环境行为显著相关。因此,应加大企业环境宣传以构建自然和谐的环境价值观,加强企业环境能力的培养和增强环境行为意愿,积极发挥政策法规在企业低碳行为中的作用。
    基于资源拓展视角的农产品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
    陈永平
    2014, 0(04):  1630. 
    摘要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物流业是整个物流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农产品物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反映其发展的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物流市场竞争激烈,物流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农产品物流组织仅依靠个体力量已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物流需要,资源拓展是农产品物流业运营发展的关注点。在结合农产品物流业运营现状及其价值创造能力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基于资源拓展视角的农产品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的着力点,阐明农产品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源拓展系统。通过分析资源拓展视角的农产品物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突破个体资源的瓶颈束缚,寻求外在资源的整合发展,高质量、高效率地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不断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出口目的地选择——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证据
    李方静
    2014, 0(04):  1631. 
    摘要 ( 1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2005-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贸易数据,基于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视角,研究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出口目的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对低收入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占比呈稳健负相关关系,生产率高的企业通过追加研发投入更易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以满足高收入国家对高质量产品的偏好需求,因而更倾向于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出口目的地人均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率、研发密度、产品质量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由于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对高质量产品的较强偏好,向人均收入较高的目的地出口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和提升产品质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应集中向高收入水平的目的地市场出口。
    消费网络外部性、文化亲近与文化产品贸易——基于中国双边文化产品贸易的实证分析
    汪颖,黄建军
    2014, 0(04):  1632.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与35个主要文化产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动态面板引力模型,从总类和分类两个层次对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经验研究,尤其关注消费网络外部性和文化亲近所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产品消费网络外部性会通过消费偏好外溢、知识和文化外溢促进我国文化产品贸易;而文化亲近对于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因不同的文化产品类别而有不同。因此,通过研发补贴鼓励本国文化企业创新和出口,对不同文化产品出口进行分类政策指导,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开放促发展,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政治关联、政治关联成本与财政补贴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深、沪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
    张洪刚1,赵全厚2
    2014, 0(04):  1633. 
    摘要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以2006-2011年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如何影响企业维持政治关联的成本,政治关联成本又如何影响企业的财政补贴获取,从而进一步明晰了政治关联影响企业获取政府资源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的确会使民营企业产生一定的政治关联成本,并且民营企业与政府间的关联程度越高,需要付出的政治关联成本也越高;而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成本越高,相应从政府获得的财政补贴收入也越高。
    银行贷款、公司债与盈余管理
    薄澜,王轶英,王书林
    2014, 0(04):  1634. 
    摘要 ( 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以往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关注股权融资中的资本市场动机不同,文章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2007-2011年间进行债务融资时,无论是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通过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新债的产生都诱发了企业向上调整盈利水平,并且由于公开债券市场的监督效率低于银行的监督效率,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企业盈利操控的影响程度更大。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韩会朝,徐康宁
    2014, 0(04):  1635. 
    摘要 ( 1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频繁施压是影响中美贸易的重大问题,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为解释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2010年美国国会《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用Probit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强化了国会议员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议员所在州受到的美中贸易冲击、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倾向。整体来讲,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是利益集团、国会议员、选民等基于利益关系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