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7-10-15
    城市贫困成因:中美两国的对比
    高云虹
    2007, 0(10):  1218. 
    摘要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宏观层面,从社会制度、政策因素、结构调整、转型背景,以及剥夺、排斥和贫困文化等侧面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城市贫困问题产生及发展的作用因素,以期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国城市今后的减贫思路。如何切实避免类似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贫困文化对于我国的城市贫困治理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转轨经济中构建劳资合作制度的博弈分析
    崔向阳
    2007, 0(10):  1219. 
    摘要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转轨经济中劳资双方矛盾日益增多,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说明劳资不合作的原因,并探求建立劳资合作制度的途径。如果把劳资关系看作是一种制度安排,就可以使用博弈论的方法来研究劳资合作制度的形成。研究发现,第一,在劳资双方是平等参与者的博弈中,有可能形成合作性的劳资关系,这被称为劳资合作的平等性定理;第二,在长期博弈中,利益冲突的劳资双方可以形成合作性制度安排,这被称为劳资合作的长期性定理;第三,劳资双方在多个领域同时进行多个博弈造成的制度嵌入性,可以促使劳资双方形成合作性制度,这被称为劳资合作的嵌入性定理。当前我国可以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促使劳资双方形成合作性制度安排。
    中国市场化进程与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
    阎大颖
    2007, 0(10):  1220. 
    摘要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本文通过二元经济相关理论阐述了市场化进程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21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区内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与本地区市场化程度确实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对解决二元经济格局可以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市场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提出了在市场化过程中如何尽快解决“三农”问题的若干政策建议。
    博弈论视角的制度观
    严清华
    2007, 0(10):  1221. 
    摘要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互相作用时的决策及均衡问题。经济学家从博弈论的视角给出不同的制度观。本文通过建立主观双层博弈模型,分析制度的互补、并存和变迁。
    公共部门组织激励存在的问题:西方理论和中国证据
    熊毅
    2007, 0(10):  1222. 
    摘要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部门组织激励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近年的研究揭示出公职人员外在激励的有效性天生就不高。原因在于:一是由于激励具有财政约束性,导致政治代理人追求权力最大化,其经济行为效率就低。二是由于委托人目标具有难定性和代理人产出具有难量性,使得可合约性很差,代理人的经济行为缺乏明确的合约条款约束,其道德风险大大增加。上述问题在中国的表现就是地方官员的经济竞争缺乏效率,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官员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基于DEA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研究
    汪柱旺
    2007, 0(10):  1223. 
    摘要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应该将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财政支出的经济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的投入指标方面,应定义人均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比、经济性财政支出比三个投入指标;在财政支出的产出指标方面,应定义财政收入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财政支出资本形成拉动系数、财政支出弹性和财政支出倍率五个产出指标。这样,才能从规模与结构角度较为全面地表征财政支出的绩效。
    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
    朱诗柱
    2007, 0(10):  1224. 
    摘要 ( 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既是一种治国理想、治国结果,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公共财政在目标与手段两方面均与之高度契合。现行财税体制及其运行中存在的公共服务职能缺位、政府收支行为不规范、基层财政困难、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扩大等突出问题,严重侵蚀着社会和谐的根基。必须贯彻公共性、公平性和法治化的原则,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经验的国际考察
    孙丽
    2007, 0(10):  1225. 
    摘要 ( 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制度框架,标准型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全球的中央银行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认同。然而迄今为止,我们还缺乏一个对目前大量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经验进行简洁而全面的概括,借以对货币政策的实践和通货膨胀目标钉住者的前景展望提供相应指南。而这种指南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队伍不断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考虑是否采纳通货膨胀目标制。借鉴标准型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在控制通货膨胀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探讨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政策实践,其目的是为了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是否应该采纳通货膨胀目标制;而对于已经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则要考虑如何健全这一制度框架。
    外资银行进入能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吗?
    孙兆斌
    2007, 0(10):  1226. 
    摘要 ( 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中国于2006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了银行业,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将是必然的趋势。但外资银行进入能改善国内银行业效率低下的现状吗?通过DEA模型我们测算了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1996-200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almquist,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两类指数;同时在模型中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一个表征外资银行进入的环境变量。我们的研究发现,1996-2001年,14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提高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都略低于1,说明大多数银行在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并没有明显进步,因此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不过,2001-2004年,上述三个指数均略大于1,说明外资银行加速进入后,其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正逐步发挥出来。
    差别待遇、政策寻租与过渡性资本外逃
    牛晓健
    2007, 0(10):  1227. 
    摘要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渡性资本外逃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流动方式,其动机就是以外籍的身份向国内投资。我国政府对于外商投资给予的超国民待遇和税收优惠是过渡性资本外逃的主要动因。这种政策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现代化、市场化建设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对于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在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进行重新定位,逐步取消具有明显歧视性的政策,消除内资企业的政策性寻租动机,提高内资企业的投资水平。
    IT企业的技术溢出与研发机理
    徐晔
    2007, 0(10):  1228. 
    摘要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两个寡头IT企业在同时进入和序贯进入情形下的技术溢出与技术研发机理。分析结论表明,在两个IT企业同时进入或序贯进入市场的情况下,不管双方在市场能力上的差距如何,均选择知识外溢将是占优战略;同时,在保证一定的投资效率下,双方都进行R&D的不断投入也同样是双方的占优战略。
    基于协同效应的横向兼并的模型研究
    安果
    2007, 0(10):  1229. 
    摘要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在拓展SALANT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存在协同效应的情况下,同质企业横向兼并发生的条件及社会福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协同效应足够大时,企业不仅有兼并动机,而且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为普遍存在的兼并行为和政府规制政策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破解了Repall的“兼并悖论”。
    打造有行业竞争力的电视购物品牌
    吴维海
    2007, 0(10):  1230. 
    摘要 ( 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视购物作为流通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在中国遭遇到信用丧失等制约瓶颈,同时面临全球化竞争。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电视购物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两面三三制”、“五个零”、“漏血”、“补血”和“造血”等创新性竞争策略,运用顾客价值等式,构建3R、DRP、ERP、CRM、CIMS、库存集成等运营体系,遵循“新五力模型”,打造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中国电视购物品牌企业。
    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王兆峰
    2007, 0(10):  1231. 
    摘要 ( 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提升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已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的涵义出发,在对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
    史言信
    2007, 0(10):  1232. 
    摘要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分工演进对贸易政策的影响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考虑
    张亚斌
    2007, 0(10):  1233. 
    摘要 ( 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贸易政策同贸易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引入交易成本来分析分工演进对贸易政策的影响,不考虑交易成本条件下,贸易自由对于分工演进的国家是有利的;考虑交易成本条件下,随着分工演进,国家之间更加倾向于贸易谈判,最终结果为贸易自由化。但是由于各国交易效率不同,交易效率高的国家在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更多,而交易效率低的就会实行更多贸易保护。因此,我国需要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分工演进的速度,处理好国际之间的贸易摩擦。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出口加工企业的微观视角
    姚大庆
    2007, 0(10):  1234. 
    摘要 ( 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构建了一个汇率不确定环境下的加工贸易企业模型,结论是汇率波动幅度增加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的附加值,汇率波动幅度的上升会增加高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减少低附加值企业的产出和出口水平。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我国12类出口商品月度数据的实证检验与上述理论模型基本相符。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加大。因此,要减少汇率波动对产出和出口的不利影响,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产品附加值,多从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企业国际化战略外部支撑体系研究
    李云才
    2007, 0(10):  1235. 
    摘要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国际经济竞争的重心从国家层次转向企业层次。因此,通过鼓励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来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每一个国家政府的必然选择。
    论政府审计与独立审计关系的厘定
    吴秋生
    2007, 0(10):  1236. 
    摘要 ( 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明确并充分履行政府审计职责,政府审计机关应当正确处理与独立审计之间四方面的关系:审计业务的委托与被委托关系,政府审计不应当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审计业务委托给独立审计组织去做;审计质量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政府审计不应当对独立审计质量进行监督;审计成果的相互利用关系,政府审计应当正确利用独立审计成果;审计职责范围的划分,政府审计不应当与独立审计组织进行联合审计,而应当合理划分各自对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职责。
    审计判断专家系统有效性的实验检验
    张晓岚
    2007, 0(10):  1237. 
    摘要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审计判断专家系统是探索提高审计判断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外已有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也逐步着手试探性的研究并已开发出了个别专项审计判断专家系统,那么这种辅助审计软件是否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判断质量,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基于此,本文从审计判断质量评价标准的角度出发,以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专家系统为例,通过实验室实验检验审计判断专家系统的有效性。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基于监管视角
    关爱浩
    2007, 0(10):  1238. 
    摘要 ( 1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人的自利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合作和利益共享是实现其自利动机的根本途径,能否有效化解整体-个体利益关系的协调性矛盾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性。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共享质量状态是证券市场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利益共享关系的外现,会计信息共享质量低下是证券市场功能实现的主要障碍。鉴此,本文从长期、短期视角提出:减少监管者和实施双盲监督规则是问题的正解。
    中国资本市场审计质量:理论与实证综述
    易玄
    2007, 0(10):  1239. 
    摘要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审计质量是审计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石,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审计质量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国资本市场审计质量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一步为中国审计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文章以审计质量供需双方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为主线对我国资本市场审计质量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介绍了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并对相同论题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比对和差异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资本市场审计质量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