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杂志社简介
本社概况
学术顾问
编委
编辑部成员
领导及专家关怀
期刊荣誉
期刊在线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当代财经英文精萃版
当代财经讲坛
当代财经讲坛
当代财经研究方法动态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栏目导引
重点选题
模板下载
编校往来
编校规范
差错认定
常见错误
作者来信
本社动态
信息公告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欢迎订阅
项目合作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与查稿
专家审稿登录
编辑办公登录
主编办公登录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刊 期:双月刊
创办年份:1999年
主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刊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双港东路大街168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8-297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36-1224/F
国内邮发代号:44-107
出版日期:单月25日
友情链接
联合国
中国知网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执政党监督的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
张宏卿, 肖文燕
2025, 0(3): 3-12.
摘要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执政者权力监督的中国方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主权和权力监督的组织框架的重要论述,列宁关于设立工农检察院、大众监督、党政分开等新型民主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权力监督的理论来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纪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运动反腐,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常态化监督到新时代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百余年党史中丰富而又生动的实践成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作为东方智慧的中国式权力监督,其自我革命的伟大引领作用、德治政治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结构性权力与功能性权力双重制约的中国模式以及权力集中与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成为迥异于西方权力监督、体现了东方智慧的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时代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胡泽鹏
2025, 0(3): 13-22.
摘要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不仅驱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也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物质条件。数字时代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要警惕和防范数字资本逻辑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悖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体而言,以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从而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进而为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管理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韩君, 葛春瑞
2025, 0(3): 23-36.
摘要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政策是落实国家碳排放目标、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文章在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政策作为自然实验,基于微观主体企业的绿色创新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主要通过增强企业的社会、环保责任发挥“环境信息披露管理效应”,通过政策支持吸引高水平人才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和增加研发投入发挥“杠杆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试点政策主要诱发一线城市企业、非资源型城市企业及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经济后果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引导企业绿色创新这一路径,进一步提升企业ESG表现。为此,要积极发挥政策效应,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头雁效应”,积极探索产业低碳发展的绿色创新技术,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数字经济对高新技术产业韧性的影响
舒长江, 郭瑞硕
2025, 0(3): 37-49.
摘要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平衡,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韧性的前提,识别数字经济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高新技术产业韧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利用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新技术产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韧性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且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数字经济对高新技术产业韧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三省一市”和上游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下游省份则具有负向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其产业韧性产生“收入效应”,随着经济发展,该效应越明显。因此,各地应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兼顾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结合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制定发展战略,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
保险与保障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来自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最新证据
马琦峰, 孙可心, 谢立黎
2025, 0(3): 50-62.
摘要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23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效应,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及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健康,但并未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机制分析表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通过改善晚年健康行为和促进健康服务利用两条路径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城镇户籍、慢性病数量越多、自理能力越差以及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在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绩效,且服务满意度较高的老年人也会获得更多的健康绩效。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群体中的健康绩效,建议未来相关工作应从扩大服务供给、强化服务链接、优化服务结构和加强服务监管四个方面推进。
平台劳动者社会保险制度: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邱依依
2025, 0(3): 63-72.
摘要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未能随平台经济的扩张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引发的权益缺失问题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及立法实践层面的各种探索,中国同样面临这一挑战。为此,有必要基于国际视角,系统分析和总结国际社会在平台劳动者社会保险问题上的各种制度探索,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政策或立法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在总结国际共性经验与未决难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平台劳动者社会保险制度供给现状的全面梳理,提出我国平台劳动者社会保险制度建设路径上的优化建议,包括借鉴“社会保险与劳动关系脱钩模式”、明确缴费主体诉求、创新制度内容和完善法律制度与监督机制。
“三农”研究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驱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杨用才
2025, 0(3): 73-82.
摘要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生产力发展质态的新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颠覆性力量。从驱动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提升品质赋能农业效率跃升;通过推动新业态产生、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助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促进农业人才质量提升、增加农业人才就业岗位、推动农业人才间互动与合作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和绿色产业模式的创新应用引领绿色乡村建设。然而,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关键核心科技创新不足、农业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不深、城乡数字鸿沟加剧、生态乡村建设不强等现实困境。为此,需加强关键核心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深化农业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赋能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构建多层次的农业创新型人才体系;强化生态乡村的制度与经济支持、推动生态乡村建设作为实践路径,以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关系网络与新农人创业绩效: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赵琴, 朱满德
2025, 0(3): 83-95.
摘要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农人是“田野上的创业者”,在推进乡村业态创新和产业融合、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关系网络对新农人创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关系网络显著提升了新农人创业绩效。机制分析显示,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资源载体,新农人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取创业所需的资金、信息等关键资源,进而提高创业绩效;关系网络也作为一种治理机制,网络内的信任与规范会增强网络主体行为的利他性,从而正向影响创业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关系网络对新农人创业绩效的促进效应在南方团结型村庄和中部分散型村庄更为显著;较之生存型创业者,机会型创业者更有可能通过关系网络提高创业绩效;与存在“双边”网络脱离的大学生创业型新农人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型新农人相比,跨界创业型新农人和本地能人创业型新农人更有可能通过关系网络提高创业绩效。因此,政府通过优化新农人创业培训课程体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降低新农人资源获取门槛等措施,更好地推动乡村高质量创业与乡村人才振兴。
区域国别与东南亚经济
数字贸易规则如何促进数字贸易规模增长——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证据
黄先明, 李泽雯
2025, 0(3): 96-110.
摘要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贸易规则不仅是区域贸易协定的核心议题,也是推动世界各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动力。通过测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区域贸易协定的数字贸易规则网络整体结构和中心度指标,系统分析了网络演变情况及各节点国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基于2010—2021年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贸易规则对数字贸易规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作用机制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与2010年相比,2021年数字贸易规则网络规模明显扩大,参与制定规则的国家逐渐增多;(2)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欧盟成员国网络占据核心地位,影响力最为突出;(3)数字贸易规则对数字贸易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双方均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或协定包含数字贸易隐私保护条款时,这一效应更为明显;(4)制度距离缩短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提升是数字贸易规则发挥作用的两个主要渠道;(5)数字基础设施、研发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的国家,在签订数字贸易规则后,对数字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此,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着力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数字贸易规则,深化“一带一路”数字贸易合作。
法与经济
行政解释权主导下增值税抵扣权运行困境的纾解
褚睿刚
2025, 0(3): 111-122.
摘要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抵扣权是增值税纳税人享有的核心权利,遵循独特的限制式运行模式,通常采取“一般允许抵扣规则+例外限制规则”的立法结构,并由例外限制规则实际框定抵扣权的运行轨迹。纵然基于生存权保障、稽征经济与预防打击逃税等立法目标,国家可以在纳税人行使抵扣权的过程中施加必要限制,但应当将限制举措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中国税法场域表现行政解释权主导的法制运行样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作为财税主管部门通过高频次制定财税规范性文件为纳税人的抵扣权添加限制措施,导致抵扣权限制规则过多、限制规则缺乏确定性、部分限制措施正当性存疑等困境。此种税收行政解释权的扩张,既有管理治税观的桎梏,又有外部限制的功能不彰,还有程序理性的不足。对此,可从实体调适、程序完善与事后监督三个维度予以纾解,以税收治理观为指引、法律原则为工具,优化免税、发票形式抵扣等实体法规则,完善财税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双审制,健全文件制定中与实施后的双层级审查体系。
书评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制度完善路径研究
熊进光, 贾珺
2025, 0(3): 123-136.
摘要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事审判监督实践中存在的程序空转问题,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也对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构成了挑战。通过对民事案件和民事审判监督案件的司法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多重价值取向失衡致使审判监督制度运行偏差,程序运行不畅导致案件频陷再审循环困局,以及再审入口宽松化助长当事人权利滥用等。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有必要促使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理念回归与价值矫正,并通过建立立审合一制度、完善民事再审案件发回重审程序、严格限制启动再审程序的次数等,优化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从而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同时,构建诉内衍生案件的防范机制和另案处理滥用的矫正机制,以及涉诉信访与再审申请之间的衔接机制,避免司法资源的无谓消耗。此外,还需结合裁判前端、中端和末端治理措施,搭建涵盖预防、监督和纠正的“三位一体”框架,形成完整的程序空转防范与治理体系。创新延伸审判监督职能,编织跨领域的矛盾纠纷化解网,以期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