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5
    经济管理
    土地市场化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
    龚广祥, 朱月季
    2020, 0(3):  3-13. 
    摘要 ( 171 )   PDF (471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考察中国特殊的土地市场化制度改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土地市场化制度改革影响土地及其附属物抵押价值视角,考察土地市场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市场化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在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从城市特征来看,土地市场化更能缓解行政级别低、财政缺口轻、东部地区企业融资约束;从企业特征来看,与国有企业相比,土地市场化更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需要继续完善土地市场化制度,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土地融资功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
    刘小瑜, 余海华
    2020, 0(3):  14-24. 
    摘要 ( 224 )   PDF (621KB)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四部委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31省份绿色发展指数,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了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省际绿色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通达性、稳定性和非均衡性;各省份及各板块之间联系紧密,溢出效应显著,东部省份主要属于净收益板块,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更强,中西部省份主要属于净溢出板块;绿色发展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其接收的溢出关系较多,吸引着要素资源的不断流入,并对关联省份的绿色发展影响较大;各省份在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禀赋、技术创新、城镇化、环境规制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共同促进了绿色发展省际关联及溢出效应的形成。树立空间一体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域关联与溢出效应,制定区域差别化政策,形成区域均衡协同的绿色发展格局。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与潜力研究——兼论投资区位的选择
    吴瀚然, 胡庆江
    2020, 0(3):  25-37. 
    摘要 ( 213 )   PDF (711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在对投资效率、投资潜力和投资区位选择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随机前沿投资引力模型和投资潜力主成分综合评价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投资效率和投资潜力进行了测算与评价,通过两者的组合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效率高潜力高、效率高潜力低、潜力高效率低、潜力低效率低”四种类型,在组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应优先投资“效率高潜力高”国家、“效率低潜力高”国家的结论。需要从准确定位投资区位与投资类型、系统加强投资风险控制两方面对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结构、引导我国资本更好地“走出去”提出政策建议。
    贫困代际传递、人力资本与毕业生就业流动——基于Box-Cox的分位数回归修正模型分析
    蒋翠珍, 罗传勇, 余来文
    2020, 0(3):  38-51. 
    摘要 ( 191 )   PDF (814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贫困代际传递往往加剧了持续性贫困、低社会流动性,成为当今扶贫攻坚任务中的强大阻力。基于Box-Cox分位数回归修正模型,分析了贫困代际传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对贫困代际传递空间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代际传递抑制了毕业生远距离就业流动倾向,但对于可接受近距离范围内的就业地,又刺激了贫困毕业生选择离乡就业;而高水平人力资本有助于毕业生远距离就业流动。调节效应系数呈现“先降后增”态势,这进一步证明,人力资本的积累有效削减了代际贫困对中远距离就业流动的阻碍作用。因此,建立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学业激励机制、就业辅导机制、贫困毕业生就业补助金制度以及公共就业信息系统,进一步降低就业成本和提升人力资本,从根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今后扶贫制度设计的重点目标。
    保险与保障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是互补还是替代——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与门槛效应的分析
    谢明明, 李琴英
    2020, 0(3):  52-60. 
    摘要 ( 219 )   PDF (757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我国7省份2009—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下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关系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总体上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但二者属于非线性的互补促进关系,并且这种促进作用随着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而越来越大,但在居民人均收入较低时,这种促进作用是不显著的。因此,纵向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的完善将全面带动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横向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医疗保障制度侧重点应针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有所差异。商业保险公司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在不同的经济阶段、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设计和基本医保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
    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评估
    何晖, 李小琴
    2020, 0(3):  61-72. 
    摘要 ( 225 )   PDF (789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10—2012年和2010—2018年CFPS两组面板数据,通过PSM-DID消除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自选择效应”和内生性问题,对新农保政策可能带来的农村居民消费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且这种短期的消费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样本中。从消费结构来看,新农保政策主要促进了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衣着消费以及日常消费等三类基本生活消费。同时,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其中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显著,而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三农”研究
    家庭背景对农民创业模式的影响研究——基于“千村调查”的数据分析
    范波文, 应望江
    2020, 0(3):  73-86. 
    摘要 ( 192 )   PDF (888KB) ( 2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留住农村青壮劳动力是关键,而促进农民立足于农村地区自主创业是一个恰当的对策。使用“千村调查”项目数据,从家庭背景的研究视角运用二值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农民的创业模式。研究发现,当下的中国农村,模仿创业是农民创业的主流形式,家庭背景等一些因素会对农民的创业模式产生影响,精英家庭的创业农民比普通家庭创新创业的概率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外出打工经历、所在地区显著影响了普通家庭农民的创业模式,而个人的年龄、风险偏好程度和创业时间却会显著影响精英家庭农民的创业模式。基于研究结论,得到的促进农民创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启示是:(1)树立“榜样作用”,发掘广大农民投身于创业的潜质;(2)设立农村创业学院;(3)与高校合作“孵化”创新创业模式并复制推广给农民创业;(4)让普惠金融服务于农民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劳动力转移、致贫异质性与农户减贫研究——以江西省995户样本为例
    廖文梅, 乔金笛, 伍锋
    2020, 0(3):  87-96. 
    摘要 ( 188 )   PDF (884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力转移仍是农户提高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江西省贫困户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探讨劳动力转移贫困户减贫效果。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人数对贫困户减贫有显著正向影响;转移距离对贫困户减贫有阻碍作用,转移距离越远,越不利于农户收入的增加。在户主年龄60岁以上的分组样本中,劳动力转移人数对家庭收入影响的边际效果更明显,更易摆脱贫困,而转移距离的阻碍作用相对较小。另外,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家庭中,劳动力转移人数对家庭收入的边际影响以及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家庭收入的阻碍作用均要高于其他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家庭。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促进家庭收入多元化增长,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对接。
    文史哲
    和谐之道:党建引领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动力与机制研究——以上海市A区“田园模式”为例
    刘乐明
    2020, 0(3):  97-106. 
    摘要 ( 183 )   PDF (932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碎片化社区的整合与重塑是推动社区治理的关键所在,也是社区治理研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为对象,以上海市A区平安治理的“田园模式”为例,研究党建引领在社区公共安全治理中的驱动力量与整合机制。研究发现,“田园模式”的实质在于通过基层党建为社区治理注入动力,从而撬动社区公共安全的运转,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田园模式”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治理社区事务的五大工作机制,基层党建的引领与整合作用始终贯穿其中,形成了一种“政党嵌入式”的工作机制。政党意志正是通过嵌入工作机制,使其得以在社区治理中生根发芽,从而激活社区治理四大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为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持续的驱动力与整合力。
    融媒时代红土地电影的叙事机制与传播策略探析
    王琦
    2020, 0(3):  107-114. 
    摘要 ( 213 )   PDF (961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肩负着国族书写与认同建构历史使命的红土地电影,力求在类型化与多元化的天平中思索叙事主题的传承与流变。传统的叙事主题大体仍延续红色、绿色、古色三类。融媒时代叙事主题的创新拓展主要表现为:体现不同时代叙事特征的经典重拍片;基于不同叙述方式对经典素材的巧妙编织与多维重叙。人物形象塑造综合运用了专名的暗示与黏结法、层次分明的对比叙事法以及特定环境碰撞下的圆形人物塑造法等多种叙事策略,创作出符合受众接受美学和期待视野的人物群像。传播策略方面,将不同传播特性的报、端、网、微等媒介平台有机融合,在生产传播全过程中发挥合力;巧妙运用全文本叙事技巧,以期产生多声部协同共振的传播效应。
    法与经济
    公司实际出资人执行异议之诉理论检视与裁判路径选择
    赵忠奎
    2020, 0(3):  115-125. 
    摘要 ( 211 )   PDF (1069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际出资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衍生的又一难题,隐名出资行为及股权基础关系的变化均会引发此类诉讼。鉴于司法实践中“同案异判”现象普遍,理论界形成“权利外观优先保护论”与“权利外观优先保护质疑论”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为弥补既有研究的“回避性”“不充分性”及“论证逻辑漏洞”,破解纠纷“无解”的窘境,可在归纳与罗列“合约规制”与“公权规制”所涉具体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益衡量,结合利益保护的社会效果,得出利益保护的价值取向。按此路径,“隐名出资情境下”及“股权转让合同生效阶段”登记股东债权人利益更具优先保护的正当性,作为制度工具的“权利外观标准”恰与该价值取向契合。在“股权转让合同生效+公司受通知与认可阶段”严格适用实体法解决纠纷多有不公,可借鉴《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引入股权异议登记制度,赋予实际出资人(股权受让人)对抗登记股东债权人的权利。
    论中国公司债券制度的立法重构——以《公司法》《证券法》联动修改为背景
    牛正浩, 赵晨光
    2020, 0(3):  126-137. 
    摘要 ( 217 )   PDF (1129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中国公司债券依然按简单契约理论运行和设计,而公司债券持有人却面临着公司债券违约常态化、“爆雷”普遍化的问题,现有制度逻辑无法平衡双方之间实质上的不平等,亦无法充分保障债券持有人的利益。普通意义上的债法原理无法体现公司债券的金融商品属性;根据金融消费者理论,公司债券持有人应作为金融消费者予以特殊保护和救济。在此理论前提下,应将《公司法》第七章关于公司债券的制度规定平移统合至《证券法》统一监管规制,并在《证券法》中完善相应的债券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更好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支持公司债券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网约车行业规制路径的选择——从行政规制走向合作规制
    蒋岩波, 黄娟
    2020, 0(3):  138-147. 
    摘要 ( 208 )   PDF (1066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约车是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区别于传统巡游出租车,应根据其技术和业态特征进行规制创新。中国2016年出台的《暂行办法》虽然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政府监管,但陈旧的规制理念和落后的规制方法并未能促成合理有效的监管。网约车规制应充分发挥司法机构执行公共规制政策的作用,在确认城市出行服务行业产权边界的基础上,建立起以侵权责任为中心的网约车合作规制体系。主要采取以司法机构为主的“责任”规制,事先明确网约车经营者权利、义务和责任,激励和约束行业的自律监管,辅以事后“责任”机制,消弭行政规制信息和效率方面的弊端,以促进网约车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