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杂志社简介
本社概况
学术顾问
编委
编辑部成员
领导及专家关怀
期刊荣誉
期刊在线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当代财经英文精萃版
当代财经讲坛
当代财经讲坛
当代财经研究方法动态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栏目导引
重点选题
模板下载
编校往来
编校规范
差错认定
常见错误
作者来信
本社动态
信息公告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欢迎订阅
项目合作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与查稿
专家审稿登录
编辑办公登录
主编办公登录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当代财经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刊 期:月刊
创办年份:1980年
主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刊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双港东大街168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5-089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36-1030/F
发行范围:国内外
国内邮发代号:44-61
国内定价:20元
出版日期:每月15日
友情链接
联合国
中国知网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经济
中国新型工业化进展、区域差异及推进策略
李鹏, 蒋美琴
2024, 0(5): 3-16.
摘要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内容和动力支撑。面对国内外重大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背景,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呈现新的特点。从以人为本、质量优先、自主创新、绿色低碳、数实融合和开放循环六个维度构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并对“十三五”时期各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估结果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但区域差异明显,且存在扩大趋势。其中,东部地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提升的最重要来源。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但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数实融合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作用不足,同样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问题。新型工业化指数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自主创新指数的区域内总体差异相对最大,是未来推动区域新型工业化协同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发展正在发生区域分化,应引起重视;跨地区要素流动不畅,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市场分割问题。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二者之间的高效协同。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熊家财, 黄玲
2024, 0(5): 17-29.
摘要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以2015年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冲击,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在财政压力较大地区、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以及融资约束较严重企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降低政府的税收与非税收征管强度、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这有助于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使企业能将更多资源投向劳动要素,进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中央政府应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制,有效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缓解政府与企业在信贷市场的竞争。
公共经济与管理
中国式增值税现代化:初始动力、政治逻辑与推进路径
茅孝军
2024, 0(5): 30-43.
摘要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增值税制是新时期建设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内容。为此,立足于中国式增值税现代化的典型事实,考察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功能变化,统合外部税制结构与内部制度设计,探索新时期增值税法的应然定位与优化方向。当前,在中央财政控制力与地方政府积极性之间取得平衡,始终是中国增值税法设计的核心议题。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的种种约束,中国复合税制重建必须依赖以增值税为代表的流转税。在平衡地方财力与中央财政控制力的过程中,增值税促进中央税权集中的功效被不断地放大与强化,并使得中国最终形成以增值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体系。在现行税制结构下,欲稳定地方财力并维持中央财政控制力,必须继续借助增值税维持税权集中,推进中国式增值税现代化。鉴于此,中国增值税法应从“先分成后集中”转变为“先收税再分享”。具体设计如下:增值税朝中央税定位方向全面调整,继续采用生产地原则征税,最后按照消费水平在地方政府之间分成。
人才引进、个人所得税优惠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孙群力, 韩朝升
2024, 0(5): 44-57.
摘要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提高人才竞争力,对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改革为事件冲击,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高端人才引进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劳动要素相对价格,显著地提高了政策内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竞争性行业、非国有企业、非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技术含量企业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了人才要素相对价格,不但能激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深化,而且能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加研发人员和技能人员数量,以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因此,建议加大人才税收激励力度,促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提质增效;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人才培养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现代金融
银行金融科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
冯永琦, 曹月
2024, 0(5): 58-72.
摘要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不确定性已趋于常态化,银行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理论上,银行金融科技具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基于中国2013—2022年的银行金融科技专利数据和企业贷款数据,探究银行金融科技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这种效应在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和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第二,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缓解金融摩擦和降低期权等待价值两条机制发挥作用;第三,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水平。因此,政府和银行部门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增强银行部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加强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健全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
银行金融科技、借贷距离与银行业竞争——基于信贷多元化的视角
冯珏, 汪颖栋, 陈梦洁
2024, 0(5): 73-85.
摘要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模式有深远的影响,因而金融科技是银行在企业信贷市场竞争中破局的关键。利用2013—2021年银行金融科技专利数据、上市公司借款数据以及商业银行的地理信息,系统地评估了金融科技发展对真实银行业竞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剧了银行业竞争,并拓宽了企业信贷的多元化渠道。机制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是通过扩大银企借贷距离的方式加剧银行业竞争的,且这一机制在金融资源匮乏的地区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竞争的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高、市场关注不足以及数字化转型领先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即银行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均有助于改善信贷市场的竞争环境。因此,应当重视金融科技赋能效应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新影响,规范稳妥地推进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无序竞争,持续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管理
幽默广告与消费者矛盾态度
李雪欣, 连怡臻, 李琳
2024, 0(5): 86-100.
摘要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幽默广告是常见的广告类型,在改变消费者产品态度和促进广告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依次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客观矛盾态度影响的效应、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第一,相比于非幽默广告,幽默广告能够显著地负向影响消费者的主观和客观矛盾态度。第二,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观和客观矛盾态度影响的机制存在差异,主要通过边缘路径的积极情绪缓解主观矛盾态度,通过认知路径的感知广告可信度和边缘路径的积极情绪同时对客观矛盾态度产生负向影响。第三,可行性广告和可取性广告诉求分别通过增强“分心效应”和发挥“吸血鬼效应”,显著地调节幽默广告对消费者主观和客观矛盾态度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企业可以利用幽默广告提升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信赖程度、对产品的正面认识和观看广告时的积极情绪,通过改变幽默广告的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实现对消费者矛盾态度的差异化影响。
数字化转型与决策权配置——基于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
胥文帅, 彭剑飞, 吴云朗
2024, 0(5): 101-113.
摘要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有文献鲜少关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的影响。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地降低了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的集中程度,且决策权下移有助于子公司更好地结合专有知识与决策权,最终提高子公司的创新产出。在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稳健。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集团分权管理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子公司的代理成本实现。区分数字化转型的类型后发现,数字化转型底层技术和实践应用均有助于降低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的集中程度。基于企业特征和母子公司数字化转型适配度的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和高科技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分散化的影响更显著;母公司高数字化-子公司高数字化更有助于企业集团形成分权的治理模式。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优化企业集团的决策权配置,进而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产业与贸易
数智融合赋能与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
邝嫦娥, 刘江月, 李文意
2024, 0(5): 114-127.
摘要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智融合作为推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对发展数字中国与制造强国具有重要作用。以2007—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具有显著赋能作用,并且在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智融合通过绿色认知和绿色创新赋能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中更大;数智融合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存在门槛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数智融合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赋能作用,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改善企业管理;强化企业绿色认知,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构建数智融合赋能绿色转型新模式;应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效应,继续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推进企业绿色转型。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
范冬梅, 李莹
2024, 0(5): 128-141.
摘要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如何运用新技术来破解传统制造业出口所面临的“低加成率陷阱”,是促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世界工业机器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索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以及内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在调整样本选择性偏误、处理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型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了大部分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尤其是对处于高老龄化程度区域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企业、非国有出口企业及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出口企业的加成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降低工业机器人应用成本,并针对不同产业与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政策,对提升中国制造出口转型升级、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现代会计
企业ESG表现与“存贷双高”异象
高延歌, 冯建
2024, 0(5): 142-153.
摘要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上市公司同时持有高额现金和进行短期借款的异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存贷双高”异象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好能显著抑制“存贷双高”异象。机制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好能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能抑制企业的“存贷双高”异象。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竞争程度高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差的地区,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存贷双高”异象的抑制效应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抑制了“存贷双高”异象,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为此,要有效治理企业的“存贷双高”异象,推动资本市场有序运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应积极践行ESG。
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与公司股权融资成本
吴珊, 邹梦琪
2024, 0(5): 154-164.
摘要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是资本市场高效运转的基础,因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对健全资本市场的功能至关重要。以沪深交易所分批次发布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为外生冲击事件,检验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显著降低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机制分析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缓解公司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能降低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能提高公司的实际盈余和预期价值。为此,监管部门要完善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公司管理层要积极披露行业经营性信息,投资者要将公司披露的非财务信息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