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5
    理论经济
    行业异质性视角下企业金融化的再研究——脱实向虚还是服务主业
    方紫意, 张国胜, 李欣珏
    2023, 0(1):  3-16. 
    摘要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产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现有文献普遍关注企业金融化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在同质性假定下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细分行业的异质性特征,因此需要在细分行业的基础上对企业金融化展开新的研究。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具有高创新、高成长等异质性特征,其行业异质性特征显然会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动机与后果。基于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表明,ICT企业金融化没有挤出企业实体收益,反而提升了实体收益比重,其影响主要是服务主业而非脱实向虚;与之相反,非ICT企业金融化明显挤出了实体收益,并导致实体收益比重下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脱实向虚而非服务主业。考察相关机理后发现,ICT行业的高创新、高成长等异质性特征是企业金融化能够服务主业的根本原因,其金融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进而提升在位企业的实体收益比重,企业金融化起到了支持ICT行业中生产资本不断扩张而非企业账面价值膨胀的作用。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尹天宝, 赵红岩, 仲颖佳
    2023, 0(1):  17-28. 
    摘要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绿色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2001—2014年海关微观数据库和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中国30个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绿色经济效率指数的基础上,实证考察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发现,GVC嵌入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这一促进效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区位和时间阶段的异质性。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发现,GVC嵌入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和刺激绿色消费需求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和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吸收能力也可正向调节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正向影响。另外,GVC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扩散效应”会随地理距离增加而不断衰减。基于此,各地区政府在持续扩大开放水平的基础上,应重视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完善地区金融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破除地区间行政壁垒,有效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公共经济与管理
    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财税改革的思考
    匡小平, 熊高鹏
    2023, 0(1):  29-42. 
    摘要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制度现代化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特征和回应现实需要的动态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治理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阶段三大时代背景转换。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国家体制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逻辑、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实践逻辑重新认识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重视财政的国家属性,坚持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现代国家基本要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重塑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路径上,应将政党—国家的历史使命、符合国情的法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现代国家建构理念融入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等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之中,实现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地方政府换届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
    冯辉, 殷强
    2023, 0(1):  43-56. 
    摘要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是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而科学编制和规范执行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预算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地方官员集中换届时期,理性的地方官员有动机策略性地利用预算工具实现其政治经济目标,进而造成预决算周期性偏离。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研究发现预决算偏离具有随地方政府换届而变化的预算周期性,预决算偏离在换届前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换届前人事变更不确定性较高,中央监察力度较强,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更偏好“留有余地”;换届后人事变更已确定,中央监察力度减弱,晋升竞争和财政增收激励着地方官员选择“积极进取”的经济政策。为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规范地方官员预算行为,需要改进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完善经济目标责任管理制,规范财政收入预算管理,并强化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机制。
    现代金融
    央行沟通的有效路径:基于内容与形式的识别
    隋建利, 刘碧莹, 刘金全
    2023, 0(1):  57-69. 
    摘要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包含信息摩擦与信念冲击的理论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基本面冲击提高预期宏观经济指标偏差,信念冲击降低预期宏观经济指标偏差,并且基本面冲击主要作用于实际宏观经济指标,而信念冲击主要作用于预期宏观经济指标。进一步地,利用大数据文本识别技术识别央行以书面形式与口头形式沟通的内容,从而辨识央行沟通的有效作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央行沟通能够通过调节微观主体信念,间接作用于预期偏差。其中,书面形式沟通与有关经济基本面的叙事适用于调节产出信念,口头形式沟通与有关货币政策倾向的叙事适用于调节通货膨胀信念;书面形式沟通对预期偏差的作用效果优于口头形式,有关经济基本面的叙事相较于货币政策倾向叙事更加有效。因此,央行沟通需充分发挥调节微观主体信念与纠正预期偏差的作用,尤其是以书面形式的沟通以及有关经济基本面内容的叙事。
    公开股权和半公开股权对企业创新的异质影响
    刘烨, 陆普颖, 王萌
    2023, 0(1):  70-81. 
    摘要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企业通过向公开股权或半公开股权转移来实现创业退出、获得流动性,然而两种退出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常被忽略。以我国风险资本支持的创业企业为样本,基于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向公开股权和半公开股权转移均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且向公开股权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与国外信息保密假说的结论相反。机制分析表明,向公开股权和半公开股权转移都能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然而,向半公开股权转移的企业为了未来向公开股权转移,存在较强盈余管理动机,而向公开股权转移的企业为了维护声誉、方便再融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弱,因而向公开股权转移比向半公开股权转移更能激励企业将资金投向长期创新活动。此外,创新性强的企业更愿意向公开股权转移,表明信息披露的专有成本没有抵消公开股权在融资等方面的优势。
    企业管理
    资源视角下顾客授权行为的赋能效应研究
    郭功星, 田建, 程豹
    2023, 0(1):  82-93. 
    摘要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通过收集三阶段主管与员工配对的数据,探讨顾客授权行为对员工面向自身结果(工作满意度)和面向顾客结果(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的赋能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基于36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顾客授权行为对工作满意度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和谐式工作激情在顾客授权行为与工作满意度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不仅对顾客授权行为与和谐式工作激情的关系起调节作用,而且调节和谐式工作激情在顾客授权行为与工作满意度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关于顾客授权行为的文献资料,而且在实践上为提升一线服务员工工作满意度和顾客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CEO股价崩盘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司空见惯”还是“杯弓蛇影”
    徐飞
    2023, 0(1):  94-107. 
    摘要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股价崩盘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亟待研究股价崩盘对高管行为和企业经营产生的具体影响。基于感觉适应和恐惧泛化定律,提出“司空见惯”和“杯弓蛇影”两类竞争性假设,构建“股价崩盘经历—CEO行为—企业风险承担”的分析框架,利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揭示后股价崩盘阶段的CEO行为特征。主要结论包括:CEO股价崩盘经历能显著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验证“杯弓蛇影”观;高学历CEO和男性CEO在经历股价崩盘后更可能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公司内部原因诱发的股价崩盘经历对CEO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更明显;CEO股价崩盘经历主要通过降低企业财务杠杆、信用销售、坏账损失、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以及提高企业营运资本比例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因此,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关注股价崩盘的前因,还应重视股价崩盘的后果,从而服务股价崩盘后的企业管理实践。
    产业与贸易
    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升触发了“波特效应”吗——来自中国水污染企业的微观证据
    郭雨蕙, 吴瀚然, 章政
    2023, 0(1):  108-119. 
    摘要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基础的环境规制工具,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过程是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手工收集整理中国2005—2013年出台的60项行业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利用同期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标准提升能否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触发“波特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标准提升后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2.28%,且该影响在达标压力高的企业、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和执法力度强的区域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通过内含于设备升级改造的物化技术进步、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进一步地,标准提升虽然未能增加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但是显著提高了企业专利质量;同时,受冲击行业的技术改造需求间接诱致其上游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专利研发,“波特效应”向上游产业溢出。
    中国区域一体化如何影响碳排放效率
    徐斌, 柯达, 刘杨倩宇
    2023, 0(1):  120-131. 
    摘要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03—2019年中国除西藏、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了各省份的碳排放效率,用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水平构造了区域一体化综合水平指标,并分析了区域一体化、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规模以及区域一体化与后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且该作用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调节和财政支出规模的负向调节;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不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若产业结构水平过低或财政支出规模过大,则存在通过降低区域一体化水平来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次优策略;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邻近省份的碳排放效率,但该溢出效应亦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调节和财政支出规模的负向调节。因此,应当持续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以保障和强化区域一体化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政府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也要主动作为,在环境保护投资中分配更多的财政支出,着力培育地方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区域一体化战略;碳排放政策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现代会计
    工资总额管制提升了中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吗
    朱保, 马忠
    2023, 0(1):  132-145. 
    摘要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资总额管制是缩小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重要抓手,那么工资总额管制能否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推动中央企业效率变革?以2015—2021年A股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手工收集工资总额管制相关信息,考察工资总额管制对中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后发现,工资总额管制提升了中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表明,提高职工薪酬外部公平性、增强职工薪酬的业绩敏感性、促使企业削减冗余雇员是工资总额管制提升中央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前述影响在垄断行业与成熟期中央企业样本中更加明显。结论表明,工资总额管制可以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公平与提升企业效率,在缩小职工工资所有制差距的同时,提升了中央企业职工激励的效果。因此,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行工资总额管制政策,细化职工人员调整、资产重组等特殊事项的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对出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工资总额管理,发挥工资总额管制对中央企业提质增效的作用。
    实际控制人居于“幕后”会提高盈余管理程度吗——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罗劲博
    2023, 0(1):  146-156. 
    摘要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关企业实际控制人行为的研究很多,然而,鲜有研究考虑实际控制人形式上不在公司担任高管但实际上居于“幕后”控制公司的特殊情况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利用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高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高管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无影响。作用渠道检验表明,实际控制人增加现金分红、占用公司的资金和提高高管的在职消费会提高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法制化水平较低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媒体关注度较低、股权激励程度较低的民营企业中,实际控制人不担任公司高管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因此,监管机构要持续完善《公司法》中有关实际控制人权利与义务的条款,加强对实际控制人的监管力度和对实际控制人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利益相关者要主动识别和监督退居“幕后”的实际控制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