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6-08-15
    微博信息披露有利于降低股价同步性吗?
    周冬华1a,赵玉洁1b
    2016, 0(08):  382. 
    摘要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于微博这一新型传媒,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由“公告独白”向“多渠道对话”转变,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广度。通过手工收集在新浪微博开设官方微博的上市公司微博信息,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对上市公司微博信息披露的有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官方微博披露的数量与股价同步性显著负相关,而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体现为微博披露的公司特质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微博信息披露与公司股价同步性之间的负相关主要表现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组别以及信息透明度较高组别上,这表明微博的信息披露作用主要集中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微博的信息披露作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
    内部控制、内部人交易与信息不对称
    树成琳
    2016, 0(08):  383. 
    摘要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部控制是规范内部人交易及内部人亲属交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2011年至2013年间A股所有内部人交易样本的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减少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抑制了内部人交易的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获利能力。内部人亲属交易作为内部人交易较为隐蔽的替代方式,内部控制对其获利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作用程度不弱于对内部人交易的作用。
    中国对外反倾销的进口贸易流量效应研究——基于国内企业视角的新解释
    陈清萍1,鲍晓华2
    2016, 0(08):  384. 
    摘要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中国海关进口交易数据库中提取了中国反倾销涉案产品的季度进口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反倾销措施是否引起来自于指控对象国、非指控对象国和全球的进口贸易及其边际的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反倾销主要通过成本效应提高了涉案产品价格、控制了进口激增,可能会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企业起到较好的贸易救济效果;另一方面,反倾销几乎强制地将下游企业的采购渠道从国外转移到国内,征收的反倾销税不仅加重了它们的生产成本负担,还减少了它们的进口产品种类,损害了下游企业的利益。因此,对外反倾销时,应同时考虑进口竞争性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利益。
    融资约束是否影响了中国企业资本品的进口边际
    张 夏,施炳展
    2016, 0(08):  385. 
    摘要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国为例,讨论了融资约束对企业资本品进口边际的影响。理论上,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研究表明,融资约束通过进口资本品引致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影响了企业资本品的进口边际。实证上,利用相匹配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企业遭遇的外源与内源融资约束都会限制企业资本品进口的扩展边际,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企业所有制层面与进口国来源层面上具有显著异质性;但融资约束并不能阻碍企业资本品进口的集约边际。对初次进口资本品与研发支出较高的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更能刺激这些企业资本品进口的扩展边际。
    购买中心网络特征与B2B品牌敏感度关系研究——基于信息处理理论视角
    卢宏亮1,李桂华2
    2016, 0(08):  386. 
    摘要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2B品牌敏感度与组织客户购买中心的网络特征高度相关。将购买中心网络特征划分为网络异质性、网络均衡性和网络卷入度,并在适度风险情境下探讨网络特征与B2B品牌知识溢出、共享及品牌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网络均衡性和网络卷入度对B2B品牌知识溢出和共享有正向影响,但对B2B品牌敏感度没有直接影响;网络异质性既直接影响B2B品牌敏感度,又通过品牌知识溢出和共享机制间接影响品牌敏感度;B2B品牌知识溢出和共享对提升B2B品牌敏感度有直接影响,相关结论对于B2B供应商通过外部网络介入来塑造品牌提供了理论支持。
    微信公众账号:品牌“粉丝”的类型和特征——基于自我表现品牌、品牌忠诚、品牌热爱和品牌口碑的聚类分析
    尹世民,牛永革,李 蔚
    2016, 0(08):  387. 
    摘要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信是中国现阶段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识别微信公众平台中品牌“粉丝”的特征,对于增进品牌互动和改善品牌运营具有显著意义。借助与品牌互动相关的自我表现品牌(内在自我和社会自我)、品牌忠诚、品牌热爱和品牌口碑等变量,品牌“粉丝”群体可聚类为“忠实型”、“认可型”、“参与型”和“疏离型”等四种类型。研究结论为品牌运营商识别关注者类型和特征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品牌忠诚、品牌热爱与品牌口碑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经济波动、行业周期性与资本结构的非线性调整
    潜 力
    2016, 0(08):  388. 
    摘要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选取1998年之前上市的350家公司2000-2013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基于机制转移的面板阈值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下周期性行业与非周期性行业公司资本结构的非线性调整差异。结果发现:与周期性行业公司相比,非周期性行业公司有着较快的短期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特别是具有高有形资产、中等规模、低盈利和高成长性等财务特征的非周期性行业公司的资本结构短期调整速度更快;其次,周期性行业公司资本结构的长期调整是逆周期的,但非周期性行业公司的调整则不显著。另外,融资约束减慢了这两类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中,一要尽快降低周期性行业公司的财务杠杆,二要加快这些周期性行业公司的兼并重组。
    金融中介风险决策与双重隐性激励——基于资产管理机构声誉-资金流叠加效应的分析
    朱 虹,王 博
    2016, 0(08):  389. 
    摘要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资产管理业务为主体的金融中介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具有双重隐性激励效应,即声誉效应和资金流效应。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加以检验,发现双重隐性激励效应共同存在,且其对于管理人最终承担风险的决策影响,取决于管理人重视各类效应的相对重要程度,即隐性激励之间的权衡。具体地,从声誉效应角度,具有不同声誉地位的金融中介对风险决策不同,风险决策随声誉高低而呈现出“前抑后扬”的效应;从资金流效应角度,管理人风险承担行为的资金流效应依附于声誉效应存在,二者叠加形成双重隐性激励效应。因此,重视隐性激励内部的互动叠加效应,对完善资产管理行业的治理、稳定金融市场和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现代财政制度下的财政监督——基于法治和受托责任的二维视角
    王杰茹,岳 军
    2016, 0(08):  390. 
    摘要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治和责任制构成监督强大政府的有效机制。作为现代财政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财政监督应是监督主体宽泛、覆盖政府行为全过程的“大监督”。这是实现人民民主权利、体现公共权力受托责任、构建法治财政的必然选择。相比发达国家,当前我国财政监督在立法层次、监督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建设都比较落后,始终没有建立绩效监督指标体系。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加快法治化进程,提高财政监督立法层次,明确监督行为合法、监督要件法定、监督要件明确和违法处罚原则。另一方面,强化各财政监督主体的责任,建立财政信息披露机制,将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有机融合,依靠群众评价,重视社会监督。
    城乡教育差距与城市化之间的倒U形关系:理论及实证分析
    向国成,江 鑫
    2016, 0(08):  391. 
    摘要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以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比值衡量城乡教育差距,构建理论模型,提出城乡教育差距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的假说。其次,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这一假说进行计量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假说吻合。相关政策建议是通过降低迁移门槛和居住成本等措施来提高收入迁移系数,以期在城市化率相对较低的水平下,有效遏制直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趋势。
    三级分权、支出偏好与雾霾治理的机理——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博弈分析
    马海涛1a,师玉朋1b
    2016, 0(08):  392. 
    摘要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足于“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治理结构,从纵向妥协和制度创新、横向策略性博弈双维度,剖析基层政府在经济发展和雾霾治理双重任务中与省级政府、中央政府以及周边同级政府间的策略互动特征。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表明,纵向财政不平衡诱发的妥协与制度创新会扭曲基层政府的努力函数和选择偏好,激励基层政府通过隐匿方式创造预算外收入,强化对经济生产活动的努力,导致EKC曲线上移。横向策略性博弈行为下的税收竞争模型表明,基层政府向排污企业收取租金共谋私利,为吸引生产要素,相邻省份在空气质量执行标准上存在“逐底竞争”现象。因此,雾霾治理要以推进环境财税体制改革为核心,改变属地治理模式,强化财政透明法治、官员终身问责与社会监督等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中国省级生态压力与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基于生态足迹方法
    王俊杰
    2016, 0(08):  394. 
    摘要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测度了中国各省市1995-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及2009年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省市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各省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较大的、不同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综合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发现,青海、云南、广西、黑龙江和甘肃生态压力很小,而天津、山西、上海、山东、辽宁和北京的生态压力很大;总体而言,发达地区的生态压力大于欠发达地区。绝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效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平均为年均上升5.6%。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总体上,生态效率的上升均是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结果,要素替代的贡献为负。这说明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仍不够。TFP的增长速度在加入WTO之后明显加快,但在2008年以后又明显下降。要素替代主要是在2001-2008年阶段负增长;从要素替代的角度看,西部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最低,全国仅有北京、安徽、云南和辽宁四省市在各个阶段都表现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