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6-09-15
    企业声誉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管考磊
    2016, 0(09):  370. 
    摘要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声誉机制理论和博弈论分析了企业声誉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财务报告是会计契约执行的结果,财务报告质量从本质上反映了会计契约的执行情况。良好的企业声誉作为保障契约有效执行的一种手段,能够激励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但企业声誉作用的发挥局限于自我履约范围以内,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声誉的作用,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企业的履约资本,从而扩大企业声誉的自我履约范围。
    金融资源再配置与商业信用膨胀:路径、动因及政策效应分析
    于 博
    2016, 0(09):  371. 
    摘要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在回顾商业信用再配置理论的基础上,将再配置效应的检验逻辑从狭义的银行信贷视角拓展至广义的影子银行视角,通过构建附加影子信贷的再配置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子信贷这一再配置路径的存在,修正了传统再配置模型对再配置强度的低估;其次,以所有制差异和产能差异为视角,对企业实施再配置的动因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融资比较优势下的资本逐利动机(而非买方强势下的竞争性动机)是企业进行再配置的真实动因;最后,证明了宽松货币政策既会通过刺激企业的再配置意愿来推升应收账款规模,也会通过改善资金供给环境、加速产品销售与资金回笼来降低应收账款规模,即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存在双重干预机制。
    产学研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来自江苏省企业层面的证据
    吴 俊1,2a,张家峰3,黄东梅2b
    2016, 0(09):  372. 
    摘要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合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合作创新绩效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和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利用江苏省4833家有研发经费支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贴、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大企业虚拟变量与产学研合作之间的交互效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都具有稳健而显著的正向影响,不具备上述特征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稳健而显著的负面影响。结合现行的产学研合作治理方式,建议政府应依据企业创新能力差异灵活运用研发补贴方式,引导技术吸收能力强的大企业牵头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长期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引导技术吸收能力弱的大企业组建产学研合作研发公司,引导有技术前景的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
    劳动力成本上升、价值链位置与产出质量提高
    高 越1,李荣林2
    2016, 0(09):  373. 
    摘要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产品的生产环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配置。公司在生产上的相对优势、贸易成本和质量生产成本之间进行综合考虑,以决定参与国在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产出质量。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引起参与国产出质量的变化,当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处于下游环节时,对其产出质量产生负向影响,带来“锁定效应”,当位于上游环节时,则产生正向影响,带来“挤入效应”。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结论。
    农产品营销中心理契约治理机制模型与测量研究——基于江西省农户的调研
    蔡文著1a,杨 慧1b
    2016, 0(09):  374. 
    摘要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家庭联产承包体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营销是单个农户独立入市并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理性选择。然而,现实中渠道投机行为尤为严重,而基于“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的传统渠道治理机制,由于忽视隐藏在农户内心“不言而喻”或“心照不宣”的“心理契约”内容,而引起心理契约违背,进而导致产生“治理失灵”的困境。通过对心理契约治理机制概念的理论阐释,并以龙头企业与农户心理契约形成、发展及其违背的动态发展规律的深入剖析,提出了心理契约治理机制的结构模型,进而通过对江西省700家农户的调查,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了农产品营销中心理契约治理机制主要包括心理契约治理沟通机制与诱导机制的假设。
    儒家工作伦理与新教工作伦理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中美跨文化比较
    李贵卿1,井润田2,玛格瑞特·瑞德3
    2016, 0(09):  375. 
    摘要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中国775名员工和美国267名员工的调查,考察了新教工作伦理与儒家工作伦理对中美两国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发现这两种传统工作伦理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国别差异:新教工作伦理对中国员工的创新行为和美国员工的创新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但对美国员工的影响高于对中国员工的影响;儒家工作伦理对中国员工的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美国员工创新行为无影响;特别发现在中国,新教工作伦理与儒家工作伦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在美国,新教工作伦理与儒家工作伦理没有相关性;并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采取“双融管理”的对策建议。
    金融约束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A股公司
    黄飞鸣
    2016, 0(09):  376. 
    摘要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宏观金融政策是影响企业投融资行为的重要因素,金融约束是现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宏观金融环境。在金融约束政策框架下,用2004-2013年数据对A股公司的投融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编制的金融约束指数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约束政策是松紧波动的;金融约束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所产生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客观上会带来不同产权属性的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上的非效率差异,以及不公平性。因此,需要逐步放松政策约束。
    从金融结构角度探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巴曙松,沈长征
    2016, 0(09):  377. 
    摘要 ( 1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结构角度看,金融结构决定金融监管的制度和结构。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结构延续了向金融市场倾斜和向金融混业化发展的趋势,而金融监管却顺应了金融结构的发展要求,呈现出由多头分业监管向统一功能监管或目标监管的发展趋势,同时各国都在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责。中国目前虽然是银行中介主导的金融结构,但是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不断上升,金融机构混业化发展趋势在加强,金融机构的边界在逐渐模糊,现有的多头分业监管模式面临诸多挑战,难以适应金融结构的发展要求,需要根据金融结构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的思考
    王银梅,陈志勇
    2016, 0(09):  378. 
    摘要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总体框架设计、内容覆盖面、预算模式以及或有债务编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循序渐进方式推进。从近期看,主要完善现有制度框架下的债务预算管理内容,包括现有债务预算模式、债务科目和表格体系、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等。从长远看,可考虑以债务资金的现金流为主线,进行总体框架式的顶层设计,建立专门的债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体系、确立长远的债务预算管理目标、制定完善的债务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以及相对集中的债务预算管理基础工作程序,以实现全口径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
    制度资本、微观动力与包容性城镇化模式研究
    周阳敏
    2016, 0(09):  379. 
    摘要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已成各界共识,但如何根据当地特色优势布局产业的新型城镇化却至今没有完整模板。在大量调研访谈案例基础上,运用制度资本理论,扎根地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微观主体(居民、企业和政府)的行为,探索包容性城镇化具体模式及其特征、本质及其适用范围等。新型城镇化的包容性与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参与程度紧密相关,而城镇化成败与城镇化模式密切相关。新型城镇化实质是民营企业(城镇化主体之一)的企业家通过制度经营(城镇化独特新商业模式)形成制度资本(城镇化新资本形态)的过程,而城镇化是民营企业实现制度资本积累的载体。
    建立我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深层次思考
    李红霞,刘天琦
    2016, 0(09):  380. 
    摘要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矛盾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年度平衡预算弊端凸显,不仅不能熨平经济波动,反而加剧了经济震荡和财政运行风险。推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有利于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解决财政资金使用的短期化和“碎片化”问题,有利于增强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力。要使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必须统筹考虑年度预算平衡与跨年度预算平衡的关系,克服年度预算与三年滚动预算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实现政府决策方式与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准确预测中期财政收支的技术水平,实现绩效问责实质性嵌入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全过程。
    我国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
    林相森,谢 强
    2016, 0(09):  381. 
    摘要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供给结构恶化以及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增大等问题越加严峻。为应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与政界建议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政策形式。我国老年人的退休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此问题的答案是制定有效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为此,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经济类及经济类因素对我国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经济类因素中教育水平对老年人退休的影响最为明显,经济类影响因素中家庭净收入对老年人退休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且,城市和农村老年人退休行为有显著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