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0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8-08-15
    其他综合收益的投资者定价效应——基于公司信息环境和投资者认知能力的视角
    李少轩1,肖虹1,张瑞丽2
    2018, 0(08):  87.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09—2015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数据,实证检验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投资者定价效应。研究发现,其他综合收益具有投资者定价效应,且定价效应对信息环境和投资者认知能力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此外,其他综合收益的投资决策有用性主要来自于两个具体组成项目,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现金流量有效套期。
    IPO耗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经济后果
    张岩
    2018, 0(08):  88. 
    摘要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00年4月至2012年间的中国A股市场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IPO耗时对选择两种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PO程序启动之后,公司操纵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而操纵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IPO耗时较长的公司首日抑价率相对较高,上市后的经营绩效表现相对更差。本文研究结论为优化调整IPO发行制度提供了参考。
    择优政策选择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的准自然实验
    胡浩然
    2018, 0(08):  89. 
    摘要 ( 1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样本为例,结合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是否为择优选择,以及政策实施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是一种择优选择,开发区在行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设立的概率更大,并且政策提升了地区企业的生产率。(2)对于发展水平具有优势的企业和处于相对劣势的企业,政策对优势企业的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大。(3)政策实施后,这种比较优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整体上先上升后下降,即整体上呈现倒“V”型特征。劣势企业可以借助政策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发挥后发优势逐步实现对优势企业的追赶。
    汽车限购政策的成效和溢出效应分析——基于汽车上牌数据的实证研究
    冯采
    2018, 0(08):  90. 
    摘要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地级行政单位及直辖市的汽车上牌数据检验汽车限购中是否存在限制需求而产生的报复性摇号并估算各类限购政策对于汽车上牌量的影响程度,并量化其溢出效应。通过采用DID方法排除了城市内部特征、当地购买意愿等干扰因素,并加入控制变量排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建设等的影响,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摇号政策和竞拍政策都可以显著地起到控制汽车上牌量的效果,而且,竞拍政策控制汽车上牌量的效果优于摇号政策。此外,摇号和竞拍政策都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摇号政策的溢出效应远大于竞拍政策。
    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创新——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和国务院43号文件的实证研究
    朱晨赫1,杨筝2,程晨3
    2018, 0(08):  91. 
    摘要 ( 2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1—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与上市公司数据的交叉样本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导致企业创新下降,表现为地方债问题严重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少。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地方债问题严重的地区,非国有企业受到的创新抑制程度更大;部分非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缓解了地方债对企业创新的破坏作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创新受地方债的不利影响更为突出。通过“43号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发现,地方债的治理起到了提升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考察的结果显示,地方债治理提高了信贷配置效率、降低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
    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公司治理结构的动态调整路径研究
    叶玲1,王亚星2
    2018, 0(08):  92. 
    摘要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助于国有企业完善产权制度、重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率。通过聚焦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四个维度探讨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路径,重点探讨公司党委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与新三会产生治理协同的有效路径,提出改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监督效率的相关措施,探索管理层市场化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以期建立更完善的治理结构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发展,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国际投资者关注中国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吗
    西村友作,钊阳
    2018, 0(08):  93. 
    摘要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已实现波动率与ARFIMA模型,从股市波动率与宏观经济信息发布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宏观经济信息(领先指标、同步指标以及滞后指标)对国际投资者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股市的波动率在中国宏观信息发布日明显增加,的确受到中国宏观经济信息发布的影响,且领先指标对美国股市波动影响显著;引入预期偏差后,发现国际投资者对领先指标的负向偏差信息做出了较大反应。中国宏观经济信息发布对美国股市波动具有显著影响,这对我们进一步探究宏观经济信息作用与股市波动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信贷失衡、企业效率异质性与僵尸企业的形成
    吕江林,陈建付
    2018, 0(08):  94. 
    摘要 ( 1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僵尸企业的形成与信贷失衡、企业效率异质性密切相关。通过理论剖析僵尸企业形成的内在机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以及采用Logit模型对僵尸企业的形成与信贷失衡、企业效率异质性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僵尸企业的形成概率与信贷失衡程度及企业效率异质性都成正相关关系。中国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者在经济、金融运行中,若能较早地从信贷失衡及企业效率异质性两个方面识别潜在或即将产生的僵尸企业,这将对中国有效降低僵尸企业的处置成本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中国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减少金融摩擦,促进资金流向高效率企业;生产效率低的企业也应努力实践制度和科技创新,不断稳定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减少与行业、地区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降低中国僵尸企业发生的概率。
    省域PPP项目的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风险测度研究
    肖建华
    2018, 0(08):  95. 
    摘要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PP模式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PPP项目面临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各省份在推进PPP项目进程中“心态不一”,其风险程度也存在差异。通过构建PPP项目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省域PPP项目的风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运行环境是导致PPP项目风险的重要原因,其权重达到了52.78%。在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运用功效系数法对指标打分,并采用线性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全国各省份的风险评价综合值。实证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的PPP项目风险程度较低,贵州、云南等6个省份的风险程度较高。要防范PPP项目风险,未来应从防范技术风险、预防与惩治腐败、完善PPP法律法规、合理划分市场收益等方面改进。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关系域的历史向度
    刘爱文
    2018, 0(08):  96. 
    摘要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正确理解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总体关系导向的,既统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府与市场等,又突出重点,目的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生产力具有经济形态嵌入性,改革开放进程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不断改变经济形态总体关系特征,因此,这些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总体关系具有强烈的历史指向。总体关系域的历史向度使得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罔顾中国当前所面临的世情国情,企图全盘照搬西方供给学派的思想,这将极大地误导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区域税收空间相关性与增长因素研究
    刘翔,李红霞
    2018, 0(08):  97. 
    摘要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税收收入分层明显,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地方税收收入受到地方政府间策略行为的影响,空间相关性显著,但策略行为的方式在不同税种上存在差别;地方税收收入受到投资、消费、进出口、储蓄、产业结构和总部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税种间有所不同。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地区间经济和税收收入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间税收合作机制、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等。
    腐败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林相森,周玉雯
    2018, 0(08):  98. 
    摘要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了腐败感知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腐败感知对居民幸福感有负面影响,当腐败感知达到中等腐败程度时,会显著降低个人幸福感。(2)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腐败感知通过影响社会保障满意度、政府信任和收入分配不公平感这三种途径显著地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其中社会保障满意度途径的影响最为重要。(3)对于不同社会阶层,这三种机制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它们对低社会阶层群体的幸福感的影响很显著,但对中、高社会阶层的幸福感的影响不够显著。以上结论意味着政府应继续反腐工作,并重点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反腐,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居民幸福感。
    审计师-客户兼容性是否影响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
    蒋尧明1,张雷云2
    2018, 0(08):  1875. 
    摘要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2—2017年沪深A股6909家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文本信息,测算了同一事务所中同年度同行业客户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并把余弦相似度作为审计师-客户兼容性的代理变量,分析了审计师-客户兼容性对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客户兼容性与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均正相关;本土十大事务所的审计师-客户兼容性与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也正向关。研究结论为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提升审计师-客户兼容性而实现“做强”提供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