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9-06-15
    经济学“拳击赛”:凯恩斯VS弗里德曼
    张守一
    2009, 0(06):  1309. 
    摘要 ( 1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西方经济学中,各学派之间的激烈争论——经济学“拳击赛”从未停过。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需要安排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进行一场“拳击赛”。通过分析他们有关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工具、政府怎样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的效果等方面的政策主张,结果发现:在这场经济学“拳击赛”中,凯派获胜,弗派失利。因此,为了对付金融危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较大力度的措施,使凯派在西方经济学中的主导地位重新得到了确立。
    “剥削”定义探析
    张昆仑
    2009, 0(06):  1310. 
    摘要 ( 1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剥削是理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然而,马克思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剥削定义。当前学界对剥削的六种主要定义各有缺陷。在对剥削范畴进行科学分类之后,分别对狭义剥削的经济剥削、超经济剥削和作为前二者集合的广义剥削定义作出了新的探索。科学地给出剥削的定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经济学中实证研究、经验研究的联系与不同——基于科学哲学的分析
    路继业
    2009, 0(06):  1311. 
    摘要 ( 1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法、牛顿的公理方法、科学的假说-演绎观、归纳主义和实证主义,一直到证伪主义,这些科学哲学理论均要求利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对理论或结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实。而实证主义科学哲学所要求的科学理论公理化,导致“新古典经济学”中大量借助数学工具来建立理论模型,从而促进了数理经济学的发展。同时,实证主义所倡导的从外部对理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伪,则推动了经济学大量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因此,利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现有理论或结论进行经验验证或证实的方法,应被称为“经验研究”,而非“实证研究”。
    经济增长结构的程式化事实及其形成机制
    邹卫星
    2009, 0(06):  1312. 
    摘要 ( 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多国数据发现,东亚经济体比发达国家具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投资份额和净出口份额,更低的消费份额和政府支出份额,并在所有值上具有更高的波动性;在GDP结构量值中,消费份额最大,净出口份额波动性最大,消费份额最稳定。立足资本进入效用函数视角,从建模分析和形成机制两个角度,可解释东亚经济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均值比较特征,一般性特征的形成具有其经济基础。中国具有典型的东亚经济特征。
    中西部地区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检验与对策研讨
    罗来军
    2009, 0(06):  1313. 
    摘要 ( 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地方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西部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及有关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新的有意义的实证结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都倾向于在劳动者质量较高的地方进行投资,并不显著地追求低劳动力成本;内外资企业都不适宜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而适宜发展满足当地国内市场需求的“内向型”产业。根据本文的结论,在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导向的财政政策是不适宜的,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出口加工活动和产业无疑会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并且比东部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资企业应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目标,发展“内向型”产业,而不应是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为此,中国政府应考虑转变现行的财政政策,由鼓励出口为导向的政策转变为鼓励发展满足当地国内需求的投资和产业。
    中国式财政分权激励下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
    于长革
    2009, 0(06):  1314. 
    摘要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将大量可支配财力用于支持经济建设,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长期不足,直接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同步,GDP高度繁荣的背后却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不足,亟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第一,清晰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第二,实施政府财政层级改革。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我国政府成本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
    张金艳
    2009, 0(06):  1315. 
    摘要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为政府成本。我国政府成本有:行政经费;政府工作人员在职消费、追求享受、贪污腐败等导致的政府支出或损失;政府不完全履行职能导致的辖区域内居民福利或效用的损失;政府决策与使居民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之间的偏差而导致居民利益的损失。控制我国政府成本应采取的措施:赋予和维护居民的政治选举权和罢免权;减少政府层级;科学地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并以法律保障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建立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强化监督功能,实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合理确定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数量。
    双因子模型的行业板块指数波动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实证数据
    方先明
    2009, 0(06):  1316. 
    摘要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率和汇率水平变化是导致一国股票市场资金供应量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然而,行业板块指数对利率和汇率水平变化的敏感性如何?通过构建双因子理论分析模型,并对2006年10月8日至2008年4月8日中国股票市场行业板块指数波动性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板块指数对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反应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调”或“惯性”现象,而且各自的反应速度也有明显差异。行业板块指数波动对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反应特征表明,要实现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整体有效,就必须提高各行业板块的有效性。
    基于冲销系数模型的我国央行冲销干预有效性实证分析:1994-2008
    何金旗
    2009, 0(06):  1317. 
    摘要 ( 1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建立央行反应函数以及对冲销系数的估计,发现我国央行在1994-2008年第三季度所采取的各种冲销政策手段,包括再贷款、再贴现、调整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对冲了由大量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被动增加的货币供给;而且随着公开市场操作的逐步成熟,冲销力度有所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银行主导融资下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替代还是互补——从契约期限看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的选择
    李湛
    2009, 0(06):  1318. 
    摘要 ( 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银行主导的金融格局及企业融资偏好的分析,发现银行贷款在公司债务融资中占有绝大部分。这和传统理论所突出的公司债券相对于银行贷款具有比较优势是不相符的。从契约期限角度可推出银行贷款契约和企业债券契约的关系,即银行贷款在短期债务中具有比较优势,而企业债券在长期债务中具有比较优势。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是一种静态的替代关系和动态的互补关系。这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组织资本与企业的性质
    胡少华
    2009, 0(06):  1319.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企业组织资本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将组织资本的内涵确定为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通过企业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不依赖于个体而存在的内含于组织中的共享资源或资产。组织资本与企业的性质存在密切的联系,因为组织资本能降低交易成本。企业的产生、并购及多元化经营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组织资本的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组织资本同其他资本共同发挥作用,有效的组织资本能使企业实现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的节约,因此,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促进组织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探索能力、开发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李乾文
    2009, 0(06):  1320. 
    摘要 ( 1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uncan和March对于组织探索能力与开发能力的研究,带动了后续大量的相关研究,特别是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企业组织是否具备这样两种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但这样的两种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如何,特别是这两种能力的共同影响与作用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基于中国经济转型背景的185家企业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两种能力对于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但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并没有得到验证。
    论企业信仰的形成与构建机制
    李敏
    2009, 0(06):  1321. 
    摘要 ( 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信仰包含着功利性和非功利性成分,具有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把握前进方向,保证企业平衡发展,促使企业成为“好公民”的作用。本文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关系看手,探讨了企业信仰的形成模型,并提出企业信仰的构建机制。
    我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运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刘勇
    2009, 0(06):  1322. 
    摘要 ( 1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从其各行业与GDP的灰色关联度来看,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确实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在高技术产业高增长的同时,各行业运行效率不一。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没有实现DEA有效。从动态效率来看,这两个行业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分别为11.5%和20.3%,说明它们的运行效率在逐步改善。尽管高技术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在不断提升,但行业整体运行效率的增幅(9.50%)远远小于同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22.81%)。由此可见,高技术产业发展仍然以粗放式发展为主,产业运行效率有待提升。为此,需要针对不同行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创新,促进各行业提升运行效率。
    从区域经济整合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共同市场
    谷永芬
    2009, 0(06):  1323. 
    摘要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当前海峡两岸经贸形势的分析,无论从理论层面、现实基础还是经济效应来看,“两岸共同市场”都是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最佳区域整合模式。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背景下,推进两岸经贸共同市场的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与分析
    史言信
    2009, 0(06):  1324. 
    摘要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和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两个指标的发展变化显示,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而且波动剧烈。未来我国贸易政策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强化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政策扭曲与过度竞争:中国出口扩张的决定因素及其绩效
    叶蓁
    2009, 0(06):  1325. 
    摘要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政策调控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出口扩张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经验验证。结论显示,我国出口依赖于“政策扭曲—过度进入—出口扩张”这一演化路径。对出口扩张的绩效研究表明,这种模式虽然通过技术升级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并没有带来非物化的技术效率提升。
    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
    冯耀祥
    2009, 0(06):  1326. 
    摘要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从财务会计走向知识会计:一个简单的逻辑思考
    陈少华
    2009, 0(06):  1327. 
    摘要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企业是以知识资本为主导生产要素的经济体,这就给知识企业的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同样面临诸多挑战。知识企业管理对象的重心必须转移:从工业经济时代的工业企业以财务资本为核心的管理转移到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企业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上来。知识企业管理重心的转移,必然导致工业经济时代反映财务资本的财务会计转移到知识经济时代反映知识资本的知识会计上来,以适应知识企业管理对象重心转移的需要。
    论我国企业公益金制度的兴衰与产权改革
    郑伟
    2009, 0(06):  1328. 
    摘要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益金是我国会计制度中为保障职工权益而规定的体现我国社会制度特点的一个特殊账户,其特殊性表现在从企业净利中提取,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因而同时具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双重属性。这种性质的不明晰不但限制了其预期效果的实现,而且导致了资金使用和会计处理中的混乱,也决定了这一制度的局限性和过渡性质,并已被新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准则等演进所证实。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和改革的不彻底,尤其是未能体现通过劳动参与分配实现生产要素有效配置的制度要求。从这一问题中折射出实现资本与劳动真正意义结合的迫切性。
    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与公司业绩
    蔡吉甫
    2009, 0(06):  1329. 
    摘要 ( 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在充分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和自由现金流量差异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及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量时,中国上市公司倾向于过度投资,不过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会因公司成长机会的高低和持有的自由现金流量的多少而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区间效应。其中,代理问题比较严重的高自由现金流量、低成长机会的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公司,且从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影响来看,此类公司的过度投资是一种严重破坏公司价值,损害股东财富行为,其投资非但不能提高公司经营业绩,相反还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现有经营业绩造成侵蚀。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体系探究
    赵晓铃
    2009, 0(06):  1330. 
    摘要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特提出“以责任链分析为指导思想,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基本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软件为应用平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新体系,以期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逻辑性、综合性和科学性,进而促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