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1-01-21
    党的群众路线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和超越
    李海晶,胡永新
    2016, 0(05):  349. 
    摘要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中包含着敬民爱民、民贵君轻以及安民用民的丰富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文化遗产。中国共产党从传统民本思想中汲取大量精髓,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紧紧围绕群众路线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积极传承、科学扬弃与创新超越,赋予其鲜明的时代价值。
    优化债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法律思考
    冯 果1, 刘秀芬2
    2016, 0(05):  350. 
    摘要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债券市场的负面信用事件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已经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新常态”。在这一新常态中,政府摒弃了以往债券违约事件中对债券持有人损失进行兜底的做法,而是采用法制化、市场化的处置方式。该处置方式一方面表明中国债券市场逐步趋于成熟,另一方面也表明投资者面对更大的债券投资风险。为了有效地控制系统性风险、活跃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有序、健康、良性发展,减少债券违约对投资人造成的损害,中国政府当务之急是构建法制化、市场化的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苏区群众路线的政治学意蕴
    张宏卿1a,肖华平1b
    2016, 0(05):  351. 
    摘要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能够在今天实行创造性转化的治理资源。从政治学角度来考察苏区的群众路线,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通过政党意识形态的革新和对传统“民本”理念的“扬弃”,使得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型政党的同时并具备一定的竞争性、包容性与整合性;二是巧妙运用民主机制,星罗棋布的组织网络,形塑出一个“动员化”的乡土社会;三是艰苦细致的社会工作,为政党的合法性平添有力保障。毫无疑问,苏区时期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实践,对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艺术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我国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保障机制探究
    蒋悟真,杨博文
    2016, 0(05):  352. 
    摘要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保障机制一体化,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近年虽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建设成绩斐然,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法制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滞后、资金保障措施不足、城乡联动机制缺失等。为此,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厘定为切入点,从法律位阶与程序健全、运行机制改革、资金保障机制完善、城乡联动机制的建构等方面对现行社会救助城乡保障机制进行深度的整合,从而建立起更为协调和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保障机制。
    环境约束视角下江西省区域工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环境协调性演变研究
    黄和平1a,王丽影1b
    2016, 0(05):  353. 
    摘要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01-2014年工业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域工业生产与环境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结论如下:(1)2001-2014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N”型的波动性趋势走向,整体状况并不理想,部分地区的工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具有可持续性。(2)南昌、上饶和九江在各个转型期的技术效率都在不断地进步,景德镇、新余、赣州和宜春的排名不断下降,整个研究期内达到生产前沿面上的最佳实践地区较少。(3)整体上看,工业与环境的协调性发展不断优化演变,赣北地区优于赣南地区,尤其“十二五”以来,环境技术效率整体上改善明显,效果显著。江西省整体仍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布局,积极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各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计量的分析
    任 媛1,陈立中2
    2016, 0(05):  354. 
    摘要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相关理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人口红利视角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空间交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空间总体分布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从局部看工资性收入的差异有所收敛。人口红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城市化率都会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模式转变及成因
    黄 晗
    2016, 0(05):  355. 
    摘要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模式转变及成因研究,对未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模式经历了由全额资助模式向财政兜底模式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财政责任模式转变的核心原因,政府职能转变是财政责任模式转变的推动原因,人口老龄化是政府财政责任模式转变的重要原因,国外经验为财政责任模式转变提供了借鉴。为了推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模式的有效改革,应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模式的“显性化”、“制度化”改革,实现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的“适度化”,并重视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模式改革中的环境因素。
    家族企业网络与企业绩效:社会情感财富的作用机制
    周立新
    2016, 0(05):  356. 
    摘要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浙江和重庆制造业家族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家族企业网络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社会情感财富在二者之间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1)家族企业网络中心度和密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社会情感财富保护越强,家族企业网络中心度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越小,网络密度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越大;(3)在高密度网络中,家族企业网络中心度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更小。
    保障性扶贫模式下社会救助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证分析——基于1989-2011年CHNS数据库9次调查数据研究
    向运华,刘 欢
    2016, 0(05):  357. 
    摘要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以1989-2011年CHNS数据库数据为样本,选取社会救助这一社会保障视角,实证检验了该因素对居民户家庭收入和贫困状况的影响,并通过选取政府转移支付、医疗保险、教育水平及家庭烹饪燃料四个代理变量,分别从政府经济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及保障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这一影响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多角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医疗保险、教育水平及家庭烹饪燃料三大因素都会显著增强居民户家庭的收入正向效应及贫困状况的负向效应,政府转移支付对于绝对贫困户贫困有显著负向作用,但对低收入者贫困状况影响却并不显著。文章不仅研究了保障性扶贫模式下的社会救助对于居民户收入和贫困的影响程度,还从精准扶贫的新形势下分析了社会救助发挥助推和保障扶贫作用的功能,特别是政府转移支付对于绝对贫困户和一般性相对贫困、低收入家庭应因户制宜地合理制定扶贫方案,防止扶贫资源的“精英捕获”,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下的社会救助保障功能。
    基于赤道原则对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责任的反思
    胡 珀1,强晓捷2
    2016, 0(05):  358. 
    摘要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初赤道原则的出现使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责任得以确立,并已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业遵守的行业惯例。通过对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责任立法的考察和反思,我国现行的绿色信贷制度与赤道原则相比在环保理念和法律制度设计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应当从适用范围、协调各监管部门关系、明确融资程序、协调赤道原则与绿色信贷的关系等方面重构我国金融机构的环境与社会责任,使赤道原则成为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与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和发展方向。
    教育水平、个体健康与公共财政支持
    成 前,王鸿儒,倪志良
    2016, 0(05):  359. 
    摘要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健康经济理论,利用CGSS2010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居民教育水平、个体健康和公共财政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和个体健康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随着年龄增长,教育水平对个体健康的影响逐渐收敛。公共支出直接提高了居民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支出对个体健康影响最大,其余四类民生支出依次为文化科技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公共支出对教育的健康效应也产生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公共支出通过提升教育水平间接提高了居民健康状况,教育水平越低的个体,公共支出的间接调节作用越明显。
    议价能力、货币政策与商业信用政策动态调整
    孙兰兰,王竹泉
    2016, 0(05):  360. 
    摘要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2004-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局部调整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商业信用政策的动态调整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商业信用供给的目标值,并通过动态调整向目标值靠拢;商业信用政策的调整速度受企业议价能力的影响,议价能力越强,调整速度越快,但这一影响受到融资约束水平的制约;不同的货币政策下,融资能力不同的企业商业信用政策的调整速度不同,融资约束程度较弱的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期的调整速度往往更快。
    必须深入改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何祚庥
    2016, 0(05):  362. 
    摘要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学者深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需要有重大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深入改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按照劳动价值论,某个国家或社会的总产值大体上和总人口成正比。现代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强烈支持了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综合利用市场和计划这两种手段,促进现代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必须将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科技进步和市场进步引入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将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中来分析。随着劳动和资本的不断增加的合作,完全可以做到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土地财政逻辑——基于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建伟,苏丽锋
    2016, 0(05):  363. 
    摘要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以来主要由地方属高校推动的高等教育快速扩张,部分归因于地方政府提升土地价值、扩大土地财政收入的激励。通过构建地市级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万人,土地出让平均价格提升15.12~16.54元/平方米;第二类城市(非直辖市、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土地价格提升效应,高于第一类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表明第二类城市为了扩大土地财政规模而发展高等教育的动机更强烈。回归结果还发现,存在异质性的未观测效应:第一类城市的未观测因素在显著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限制了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而第二类城市未观测因素在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