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15
    理论经济
    结构性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兼论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影响
    吴立元, 刘研召
    2021, 0(11):  3-15. 
    摘要 ( 7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短暂而剧烈的结构性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选择因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包含上下游生产结构、不同类型企业以及异质性金融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发现,疫情冲击是对供给与需求同时产生影响的综合冲击,这一特征对评估其经济影响非常重要,并能解释疫情以来中国消费下滑幅度大于生产投资且恢复较慢的特征事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对经济的稳定效果显著优于宽松货币政策且福利损失更小,但两种政策组合使用可以带来更好的福利结果。这是因为货币扩张在稳定需求的同时恶化了信贷资源错配,结构性减税则部分纠正了信贷错配,而政策组合使用能充分发挥两种政策的优势。
    空间集聚能否提升中国制造业韧性——基于产业适应性结构调整的视角
    刘瑞, 张伟静
    2021, 0(11):  16-27. 
    摘要 ( 6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国内外经济风险叠加的现实环境,研究如何提升制造业韧性对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业适应性结构调整视角探讨制造业空间集聚影响制造业韧性的理论机制并使用我国2008—2017年地级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制造业空间集聚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韧性。在更换核心变量、变换模型估计方法以及排除样本选择性偏差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空间集聚可以显著促进大城市制造业韧性提升,但对中小城市制造业韧性的正向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制造业空间集聚通过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以及抑制低质量的创业行为进而促进了我国制造业韧性提升。这意味着,合理引导制造业空间集聚发展有助于增强制造业抵御内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公共经济与管理
    财政投入强度是否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张晓云, 贺川
    2021, 0(11):  28-40. 
    摘要 ( 5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疫情时代,重新审视财政投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对于提升健康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省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卫生总费用筹资数据双重视角,通过构建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投入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财政投入强度存在显著的政府间互动和正向溢出效应;相较于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同时,区域间财政透明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异质性因素对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强度存在门槛效应,且当前大部分省份处于递增效应阈值区间内。因此,应提升财政资金投入强度,拓宽公共医疗筹资渠道,增强各省份医疗服务供给上的协同合作与空间联动,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低、竞高”的作用。
    “补供方”抑或“补需方”?政府医疗投入路径对健康产出的效应分析
    王增文, 胡国恒
    2021, 0(11):  41-51. 
    摘要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政府财政收支日趋紧缩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现有存量提高健康产出是政府医疗投入的核心问题。而基于投入路径的健康绩效检验至关重要,关乎未来政府医疗投入的结构性优化。利用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补供方”和“补需方”对健康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增加“补供方”与“补需方”的投入均可显著促进健康产出;持续“补供方”或“补需方”对健康边际产出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增长,具体表现为倒U型;“补供方”与“补需方”是提高健康产出的一体两面,互为基础。二是“补供方”超过门槛值会直接提高“补需方”对健康产出的促进效应,而持续“补需方”可以间接提高“补供方”的健康产出。因此,提高政府投入的健康产出,需建立结果导向型健康投入机制,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健康资源均等化配置,“补供方”应从粗放型转为精准滴灌型,构建对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地区的协助网络;以“补需方”为主,构建竞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现代金融
    银行伙伴关系加剧了流动性冲击对银行的不利影响吗——基于中国银团贷款数据的分析
    黄飞鸣, 严涵, 魏琳
    2021, 0(11):  52-64. 
    摘要 ( 5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国银团贷款数据,实证检验了流动性冲击时银行伙伴关系对银行融资成本、流动性创造水平和信贷供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拥有更多伙伴关系的银行会更倾向于外部“购买流动性”而不是内部“储存流动性”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在面临流动性冲击时,通过银团贷款建立更多伙伴关系的银行会面临更高的融资流动性风险,削弱流动性创造能力和减少信贷供应数量;银行伙伴关系会促使银行放松内部流动性管理,最终在面临流动性冲击时带来不利后果。因此,商业银行应持有充足、优质的高流动性资产,切勿陷入同业资金“依赖症”;监管当局需要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避免过度依赖伙伴关系的短期同业资金而造成流动性危机。
    中国制造业企业扩大金融投资:逐利还是避险
    李承璋, 匡晓璐
    2021, 0(11):  65-75. 
    摘要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企业价值和投资的二元化,构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企业投资选择模型,提出金融-生产投资收益率和风险缺口是影响制造业企业金融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以中国2006—2020年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说明了金融-生产投资收益率缺口的扩大、金融-生产投资风险缺口的缩小提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份额。将投资收益率缺口和投资风险缺口进一步分解后发现,金融投资收益率和生产投资风险的提高是中国制造业企业扩大金融资产份额的根本原因,而生产投资风险的提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扩大金融投资的现象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如2012年以后,支撑前期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改变,导致国内实体经济风险加大,更多社会资金流向金融领域推高了金融投资收益率,最终表现为制造业企业金融资产份额扩大。因此,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恢复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同时警惕金融风险,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企业管理
    机构投资者网络关系与企业创新:信息资源和信息治理
    杨兴全, 王丽丽, 杨征
    2021, 0(11):  76-88. 
    摘要 ( 5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构投资者网络信息共享可以通过促进信息在网络以及资本市场中的传递与流通提升被投资企业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强化利益相关者监督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以及促进创新信息传递,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基于我国沪深A股2007—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机构网络关系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产权性质发挥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化进程分别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网络主要通过扩大商业信用、提高股权融资能力和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促进创新信息传递路径实现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经济后果检验显示,机构网络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进而优化相关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连锁股东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
    李世刚
    2021, 0(11):  89-100. 
    摘要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管薪酬契约是否有效关系到薪酬激励效果,不仅受到管理层“寻租”的影响,还受到大股东监督的影响。连锁股东因关注投资组合价值的最大化而产生治理协同与合谋两种效应,因此,连锁股东能否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本文以2004—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连锁股东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锁股东通过改善公司信息环境,促进高管薪酬信息流动和提高监督力度,提升了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发挥了治理协同效应。横截面分析结果显示,控股型和机构投资型连锁股东均能显著发挥治理作用,但非控股型和非机构投资型连锁股东在高管薪酬契约方面不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为全面正确认识连锁股东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监管机构合理引导连锁股东发挥作用、促进控股型连锁股东和机构投资型连锁股东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产业与贸易
    数字贸易进口与企业间工资均等化
    周丽萍
    2021, 0(11):  101-111. 
    摘要 ( 6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企业-产品层面数据,采用双边连续差分法,间接评估了数字贸易进口对企业间工资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传统进口贸易相比,数字贸易进口会促进企业间工资趋于均等化,这种促进效应主要源自行业内企业工资差距的缩小和工资水平中等偏上的企业的工资趋向行业内中位数工资。数字贸易进口可以通过减少距离成本、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和提高进口贸易速度推动企业间工资均等化发展,但也会因价格差距的拉大而削弱其促进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开展数字贸易进口容易引致就业“替代效应”和进口“鲇鱼效应”,这两种效应均会扩大企业间工资差距。
    长期贸易关系下劳动力成本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兼论专用性资产的调节效应
    郑颖, 齐欣
    2021, 0(11):  112-124. 
    摘要 ( 4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劳动力成本冲击,出口价格调整的幅度反映了长期贸易关系中双方对风险的承担、分担与转化程度。专用性资产既是连接贸易双方利益的纽带,又是平衡风险的杠杆。利用重复博弈的价格调整模型,采用2000—2015年上市公司出口微观层面数据,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动对剔除质量因素的出口价格的影响,并对出口企业投入的专用性资产的调节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长期贸易关系中,劳动力成本变动导致出口产品价格同方向调整,但调整的幅度小于成本的变动,这表明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是由双方共同承担的。专用性资产对出口价格变动幅度有正向调节效应。通过分样本研究发现,如果出口产品的契约依赖度相对较高、目的国法治体系相对健全和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当劳动力成本发生变动时,出口价格调整幅度更大,专用性资产的调节效应更显著。因此,发展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科学运用并发挥专用性资产的优势,是企业转化成本压力的重要途径。
    现代会计
    “结构性”去杠杆与企业资产配置: “脱实向虚”还是“脱虚向实”
    窦炜
    2021, 0(11):  125-137. 
    摘要 ( 5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我国2012—2019年A股非金融类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双重差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结构化”去杠杆政策对企业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去杠杆政策会显著降低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并能抑制过度负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对企业研发投资没有显著影响;去杠杆政策还会促进正常负债企业的实体投资,财政政策与“结构化”去杠杆的政策叠加能强化企业的实体投资,且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的政策叠加效应要优于政府补助的政策叠加效应。
    互联网商业模式、管理会计应用水平与价值创造
    仝自强, 李鹏翔, 耿宏艳, 杨磊
    2021, 0(11):  138-148. 
    摘要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人工智能不断与会计相融合,因此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为对象,基于Word2Vec的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衡量上市公司互联网商业模式实施程度和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指标,实证分析了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实施程度对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影响以及管理会计应用水平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商业模式实施程度越高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越高;互联网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提升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而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提升能显著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主要源自战略管理、绩效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