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15
    政策改革、公共开支与居民消费——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研究
    李广泳
    2012, 0(11):  1589. 
    摘要 ( 1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998年前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住房等政策改革为分界点,利用其前后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技术分析了公共开支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医疗、行政管理费以及公共投资开支在改革前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无论从方向上还是从变动趋势上都有显著差异;教育、医疗公共开支在改革后一直是抑制居民消费,而且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改革之前;行政管理费开支在改革前一些年份抑制居民消费,在改革后却较大地促进了居民消费;公共投资支出在改革前后对居民消费一直有拉动作用,但是效果在逐步减弱,改革后比改革前波动性更大。
    “四万亿”投资的增长效应分析——“反事实”方法的一个应用
    卫梦星
    2012, 0(11):  1590. 
    摘要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反事实”框架下,考虑利用宏观数据构建“反事实”的现实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宏观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2008年三季度后中国政府实施的“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事后评价。研究发现“四万亿”投资对2009年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为0.93个百分点,但其作用在2010年后迅速反转。结果表明,“四万亿”投资确实为阻止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陷入衰退起到了较大作用,但对2009年的“保八”目标来讲并非必须,其长期作用也不显著。
    社会学视野下的公共预算改革——从社团促进权利和权力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分析
    程国琴
    2012, 0(11):  1591. 
    摘要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公共预算改革进程中,社团的能动作用不容忽视。社团的普及可以唤醒和培育公众的公共精神,夯实公共预算改革的群众基础;社团的民间性和亲和力提高了公众参与预算的热情和有效性,权利保障成为预算改革的导向;社团的专业性和中立性监督并约束权力的行使,提高了公共预算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因此,充分重视并发挥社团在公共预算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将成为当下预算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预算软约束、三方博弈与公共项目监管治理
    后小仙
    2012, 0(11):  1592. 
    摘要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的投资冲动是突破预算约束的内在动力,现行的行政体制促成了当前我国政府公共项目投资过热的偏好。合理的公共项目监管治理不仅能充分发挥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形成多方制衡的格局。我国虽逐步建立“三位一体”的公共项目监管机制,但现行的监督机制效果并不理想。构建基于合作契约的公共项目监管治理模式,完善各利益主体间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和矛盾的友好解决,将能够最大限度地规范公共项目投资预算软约束问题。
    欧债危机爆发根源的再思考——基于国际货币体系视角的分析
    王汉儒
    2012, 0(11):  1593. 
    摘要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国际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欧债危机的爆发根源在于欧美国家“民主超载”的政治体制。欧洲“民主超载”的必然结果是经济运行效率低下和巨额财政赤字。美国的“民主超载”孕育了当前“美元为主,欧元为辅”的非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种传导机制,放大了欧洲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最终造成了欧债危机。
    美联储大额资产购买计划的有效性分析
    严春晓
    2012, 0(11):  1594. 
    摘要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额资产购买计划旨在压低长期利率,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刺激经济活动。基于2003年1月至2012年2月的月度数据构建的VAR模型,实证检验表明:(1)大额资产购买计划能够显著降低长期利率,但与普通国债购买措施相比,其作用并不显著;(2)大额资产购买计划能够有效提高通胀预期,缓解通缩,稳定物价水平,同时该措施对产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力度较弱,对于经济复苏的刺激作用有限;(3)长期利率对通胀缺口以及产出缺口变化的贡献率在大额资产购买计划实施后均出现大幅度上升,说明货币政策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的环节更为通畅。
    网络购物中产品价格信息对折中效应的影响
    李东进
    2012, 0(11):  1595. 
    摘要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购物中产品价格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网络情境的特殊性,使得“价格”的单一维度信息变化的折中情境得以实现。价格信息引发的折中效应不总会发生,它取决于价格信息呈现的方式、消费者感知价格质量关系和品牌的存在。网络购物中如果最初的选择集中有价格不同而描述完全一样的两个选项,当相同描述而价格更高的第三个选项加入到最初选择集时会发生折中效应。而如果加入价格更低的第三个选项时,只有感知价格质量关系较高的消费者才会实现折中效应。此外,当产品为品牌产品(非品牌产品)时,品牌存在保证了产品质量从而抑制了折中效应的发生。
    营销策略对顾客感知价值的驱动研究
    郑文清
    2012, 0(11):  1596. 
    摘要 ( 1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住宅家具行业为例,在构建企业营销策略对顾客感知价值驱动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基于顾客感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营销策略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营销策略中的款式设计、产品/服务质量、价格、广告支出和价格促销对顾客感知价值均有显著的作用,进一步检验了质量、价格和服务的驱动作用,同时验证了广告支出和价格促销对顾客感知价值的驱动作用,对企业提高顾客感知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汇率错位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
    李腊生
    2012, 0(11):  1597. 
    摘要 ( 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1995-2011年的季度数据,通过GARCH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进行了测算,并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以及错位对中国制造业各分类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长、短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及汇率错位对不同分类产品的影响均表现出负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因产品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各分类产品出口短期内均具有自我修正的动态机制。货币当局在关注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值的同时,应进一步减少汇率波动及错位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基于中国与东盟5国贸易的实证研究
    刘园
    2012, 0(11):  1598. 
    摘要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协整方法,使用季度数据对中国—东盟5国的贸易收支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东盟5国实际GDP、中国实际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四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中国—东盟5国贸易收支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东盟5国贸易存在“反J曲线效应”,即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会改善贸易收支。因此,中国和东盟5国的双边贸易收支状况可以通过变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调整。
    公共危机情境下政府会计的技术改进——基于“事项法”会计的探讨
    刘福东
    2012, 0(11):  1599. 
    摘要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危机的发生,使资源稀缺性在有限的时空内爆发,会导致公共秩序混乱与市场机制失灵。当危机严重时,政府会主导公共危机管理,以履行特殊情境下的公共受托责任。作为解除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政府会计应该对公共危机处置中的资源流转做出反映和监督。在危机状态下传统“价值法”会计应用会面临一些困难,可以通过引入“事项法”会计进行局部改进。基于公共危机特性,政府会计应该关注危机状态下会计对象的变化特点,建立基于事项的会计信息整合方式,追溯反映危机下的资源流转过程,协调处理政府财务报告方式,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提高危机事件中政府的决策质量。
    代际公平、财政可持续发展与政府会计改革
    刘骏
    2012, 0(11):  1600. 
    摘要 ( 1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伦理内涵,但是现行预算会计在反映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实现政府会计改革目标,必须从矫正代际外部性的角度出发,引入资产/负债观和权责发生制,改革政府债务及养老金核算制度,编制代际报告,提供关于代际公平和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并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等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