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光平,曲海燕.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经济问题,2021,(10):104-110. [2] 陈学云,程长明. 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产融合路径:逻辑必然与实证判定[J]. 农业经济问题,2018,(11):91-100. [3] 董志勇,王德显. 科技创新、生产模式变革与农业现代化[J]. 新视野,2019,(6):34-40. [4] 盛磊,杨白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与路径探索[J]. 改革,2020,(5):49-57. [5] 沈琼. 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挑战、引领、重点与对策[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1-90. [6] 章成,洪铮,王林. 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研究[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3):35-44. [7] 郭红东,白军飞,刘晔虹,王晶晶,曲江. 电子商务助推小农发展的中国例证[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3-21+33. [8] 牛亚丽. 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生态研究——基于“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创新视角[J]. 经济与管理,2021,(3):1-10. [9] 李欠男,李谷成. 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1-78. [10] 胡森森,黄珊. 区块链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信任:现状、问题与发展[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6-35. [11] 罗千峰,赵奇锋,张利庠.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增效机制与实现路径[J]. 当代经济管理,2022,(7):49-56. [12] 夏显力,陈哲,张慧利,赵敏娟. 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 中国农村经济,2019,(12):2-15. [13] 钟真,刘育权. 数据生产要素何以赋能农业现代化[J]. 教学与研究,2021,(12):53-67. [14] 戚聿东,刘欢欢.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生产要素属性及其市场化配置机制研究[J]. 经济纵横,2020,(11):63-76+2. [15] 张红杰.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转变的历史脉络、内在机理和发展对策[J]. 山东社会科学,2019,(8):91-96. [16] 任保平,李禹墨. 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生产力质量的决定因素及其提高路径[J]. 经济纵横,2018,(7):27-34. [17] 丁志帆. 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现代经济探讨,2020,(1):85-92. [18] 李策划. 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20,(3):34-42. [19] 王乐君,寇广增.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7,(6):82-88+3. [20] 杨秀云,赵勐,平新乔. 从“虚拟”到“现实”:互联网重塑经济的理论逻辑[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5):159-167 [21] 李海金,焦方杨. 乡村人才振兴:人力资本、城乡融合与农民主体性的三维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9-127. [22] 温涛,陈一明. 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2020,(7):118-129. [23]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 经济研究,2019,(8):71-86. [24] 张玉明,王春燕. 企业创新要素视角下供给侧改革实施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0):72-77. [25] 袁银传,康兰心. 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及人才支撑[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1):98-107. [26] 钱海章,陶云清,曹松威,曹雨阳.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6):26-46. [27] 黎新伍,徐书彬.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6):78-94. [28] Wang Qunyong.Fixed-Effect Panel Threshold Model Using Stata[J]. The Stata Journal, 2015, 15(1): 121-134. [29] Hansen B.E. Sample Splitting and Threshold Estimation[J]. Econometrica, 2000, (3): 575-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