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7-2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创造何种新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开创性研究
    刘伟兵
    2023, 0(4):  3-10. 
    摘要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对政党逻辑践行过程中,生成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和现代化逻辑,并在三者的统一中开辟了既具有现代化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政党—人民的文明结构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文明结构。中国式现代化还在个体与社会的交往中,切中了劳动的存在,在丰富自由时间的路径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通过驾驭资本逻辑的方式,超越了资本对人的遮蔽,明确了文明的主体是人民,并建构起现代的人民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文明发展的理论自觉、方法自觉、道路自觉,建构了自觉的文明进程。
    大历史观视域下使命型政党的实践表达及理论诠释
    何锡辉
    2023, 0(4):  13-22. 
    摘要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历史观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研究使命型政党的重要视域。以建党以来大历史观审视使命型政党的历史实践,经历了党建国家、巩固政权、伟大转折、民族复兴四个实践表达阶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巨变,并将担当使命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经过百年实践,使命型政党不仅作为一种实践样态存在,也作为一种理论样态而存在,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的意志、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优势、守住人心的意义指向、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等理论组成要素。使命型政党的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向,即有利于打破政党政治研究领域的“西方中心主义”、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经济管理
    数字化转型对中小银行风险水平影响研究
    刘慧超, 王书华
    2023, 0(4):  23-37. 
    摘要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11—2021年112家中小银行样本,从数理模型与实证研究角度对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纳入资本补充这一框架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银行风险的影响呈倒“U”型结构,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从规模、区域、是否上市三个方面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较大或者是位于东部地区的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上市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对于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要优于非上市银行。(3)如果对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小银行进行资本补充,也会对银行风险水平起到调节作用。上述结论表明,为抑制风险,中小银行要不断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对中小银行进行资本补充也可以增加其数字化转型抑制风险的能力。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王伟, 易卓睿
    2023, 0(4):  38-50. 
    摘要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和权衡理论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理论模型,然后使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结论是,银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时向企业发放长期贷款、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向企业发放短期贷款。实证研究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长期债务占比先上升后下降。考虑到测量误差、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显著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长期债务占比的影响由正转负的临界值在小企业、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较小;在大企业、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较大。
    保险与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阶层认同的影响
    张寅凯, 张雪, 薛惠元
    2023, 0(4):  51-65. 
    摘要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3—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灵活就业人员阶层认同的变化趋势,探讨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对不同户籍和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阶层认同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与传统正规就业相比,灵活就业人员阶层认同相对较低,且普遍存在纵向“向下偏移”的表征,即平均阶层认同水平较低且呈现出随时间不断下降的趋势。(2)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当前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参与基本医疗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当前和预期阶层认同也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参与基本养老保险能够显著增强中老年灵活就业人员的当前阶层认同;参与基本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当前和预期阶层认同。基于此,提出消除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制度壁垒,建立和完善缴费激励和转移接续机制,增强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能力以及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共同富裕视角的再检验
    夏会琴, 朱火云
    2023, 0(4):  66-77. 
    摘要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基于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关系,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在其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进一步分地区考察,发现这一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倒U型曲线更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边际影响效应更大,曲线拐点处对应的社会保障支出更多。为此,切实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要扭转社会保障支出中存在的城镇偏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待遇“共享”程度,而且要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增强社会保障“富裕”程度,此外要注重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区域偏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投入。
    “三农”研究
    内生于产业链的商业信用如何影响农业规模经营要素投入
    彭澎, 孙顶强
    2023, 0(4):  78-90. 
    摘要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一种内生于产业链中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在工业企业中的情况已被大量研究,但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却较少被关注。以粮食规模经营户的化肥施用行为为例,基于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内生于产业链的商业信用和农业规模经营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厘清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农资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商业信用使得粮食规模经营户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农业要素。相比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在商品价格和相对交易成本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它的资金价格更低,因此农户实际为要素投入支付的总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它的还款机制更灵活,农户需要承担的相对交易成本也更加有限,进而优化受到流动性约束的粮食规模经营户的农业要素投入。对此,政府应从制度上为商业信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农业产业内生的信用闭环,同时鼓励其他信用形式发展,以提高农业产业韧性。
    劳动力人力资本、非农就业与农户减贫——兼对教育和健康作用差异的再检验
    王图展, 潘娟
    2023, 0(4):  91-104. 
    摘要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防范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细分人力资本维度并基于贫困的多重视角,总结我国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对促进非农就业、农户减贫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面板数据,结果表明:更高水平的劳动力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户消除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和降低贫困脆弱性,且教育的边际作用大于健康;劳动力非农就业在人力资本促进农户减贫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且在教育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方面作用相对更大;不过,家庭抚养负担反向调节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未来防范农村返贫致贫及治理相对贫困值得延续以往的有益经验及道路,大力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和促进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坚持发展教育扶贫,通过扶智赋能来持续解决贫困问题。
    农房抵押贷款与宅基地流转的协同发展:耗散结构理论视角
    朱健齐, 邓伟华, 米运生
    2023, 0(4):  105-117. 
    摘要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农房抵押贷款纳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大盘子统筹考虑,是盘活闲置宅基地与农房资源、显化宅基地财产功能的重要措施。宅基地流转作为“三权分置”改革的核心议题,其与农房抵押贷款的密切关联鲜有被关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农房抵押贷款与宅基地流转市场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必要性与实现路径,并通过湖南省浏阳市的实践经验加以论证。研究发现:农房抵押贷款的奏效,关键在于通过“三权分置”改革明晰并强化宅基地的占有权与处置权,削弱宅基地与农房的资产专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套牢效应”,进而培育活跃的流转市场;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潜力在于社会资本,其引入需要农房抵押贷款作为支撑。换言之,农房抵押贷款子系统需与宅基地流转子系统协同发展,才能够形成宅基地系统的耗散结构。为减少子系统间的摩擦,降低交易成本和撮合交易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发挥资源调配功能,做实其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闲置资源收储和社会资本引入等职能。
    法与经济
    中国特色法律事务产品核算问题研究
    罗良清, 刘钰, 王亚菲
    2023, 0(4):  118-133. 
    摘要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法律适用的具体展现,法律事务在国家治理体系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过去十年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法律事务规模增长幅度前所未有,而政法部门和民间主体自身统计能力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迫切需要做出针对性的顶层设计以反映中国法律事务真实规模,展示法治中国建设喜人成果,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国民经济核算专业角度出发,基于市场性和诉讼性原则,将法律事务分解为多类型的法律事务产品,制订基本的法律事务产品分类;经对市场和非市场法律事务产品的典型生产模式的总结,进而详细说明增加值核算项目,以及基于产出指标法的总产出核算方法;提出藉由国民经济核算标准统计得到的法律事务产品数据,能够为中国立法后评估及法治评估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统计依据,有效改善其指标体系构建中的数据质量问题。
    社会保险缴费、企业投资与投资效率——基于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的证据
    郭飞, 黄瑾, 罗靓溪
    2023, 0(4):  134-148. 
    摘要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保险缴费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机制。2011年7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增加了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使企业面临更高的用工成本和更低的自由现金流水平,迫使其在财务压力和投资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并调整投资决策。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社会保险缴费增加提高了企业劳动力雇佣成本,减少企业可支配现金流,降低企业投资水平;但同时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审慎投资决策,进而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在竞争度较高的行业、注册地在东部以及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这种效应更为显著,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更加敏锐地感受到社会保险缴费增加带来的财务压力。因此,社会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来达到资源分配和经济调控的目的。在此制度背景下,中国要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改革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补助政策,以鼓励企业稳定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同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