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9-12-15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兼议中国后发展地区的机遇
    王秋石
    2009, 0(12):  1437. 
    摘要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金融危机时期”是指目前世界经济所处的恢复性和脆弱性复苏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它使得全球经济的格局出现了五大特征,主要体现在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金融体系、科技市场、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正在发生变化等方面。这必将对中国后发展地区产生重要影响。后发展地区需要基于动态的比较优势,调整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后金融危机时期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两次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格局的比较分析与政策启示
    孔令锋
    2009, 0(12):  1438. 
    摘要 ( 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中国经济格局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相比,在经济实力、发展模式、就业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决定了我国要彻底走出本次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全面复苏主要应依靠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因此,促进就业增长与提高劳动者收入应成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选择,而为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应成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自然资源利用中的技术变革与制度构建——一个基于“幸福人”假设的视域
    脱文娟
    2009, 0(12):  1439. 
    摘要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通过分工与技术变革拓展资源范围,同时,为了解决自然资源有限性与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无限性引发的冲突,人们不断发现并完善着一系列约束“经济人”行为的制度。这种由社会分工、技术变革到制度完善的过程,蕴含了人类幸福追求的本性。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希冀通过建立发展成果共享的社会机制以提高国民的福祉水平,并通过提高人的能力资源而实现和谐增长。因此,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为主线,从“幸福人”假设的视域,分析技术变革与制度构建对人类利用资源的影响,阐述两者在自然资源开发中的历史作用,以期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视角。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析
    袁庆明
    2009, 0(12):  1440. 
    摘要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是在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无法回答是什么和哪些因素,决定了一笔交易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的费用高还是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高;而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通过引入资产专用性等关键变量,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威廉姆森对企业边界问题的分析,包含在其治理结构与交易匹配理论、市场治理与企业治理选择的启发式模型和组织形式的分立结构分析中。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深化了人们对市场经济微观制度的认识,对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导原则以及其他广泛的应用价值。
    政府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王乔
    2009, 0(12):  1441. 
    摘要 ( 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1994-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GDP总量与政府非税收入互为因果,即经济增长能促进政府非税收入的增长,非税收入的增长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增长;若分项考察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则地方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之间的互动性更强。然而,地方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非税收入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我国目前财政体制还有不完善之处。因此,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保持政府非税收入的合理规模,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范围,并进一步健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制。
    民族地区财力与事权配置要义——基于中外历史检验的视角
    郭佩霞
    2009, 0(12):  1442. 
    摘要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联邦制”作为政府间财政权划分的基础理论,尽管其研究者以不断充实的模型来解释和强调分权的合理性,但由于它屏蔽了诸多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分权之于经济效率的提升总是建立在特定基础上,由分权而导向一个富有效率的经济社会也并非必然。美国联邦制在经过200多年运行后,高度偏离制宪时所确立的分权本意和初衷,以及印度分权变革与我国清末财政权下放始末的历史教训即是佐证。透过中外财政体制安排的历史演化轨迹,重新审视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境与功能区定位,分权主张并非可行选择。其财力与事权配置要义在于确保中央主导性与法律框架约束,并倚重转移支付制度革新,以均衡多重调控矛盾。
    Taylor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实证检验——基于时变隐性通货膨胀目标的新证据
    石柱鲜
    2009, 0(12):  1443. 
    摘要 ( 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新凯恩斯理论框架下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时变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对Taylor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时变隐性通货膨胀目标的条件下,Taylor规则在样本时期内是我国的一种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名义利率的变动基本上能够与Taylor规则的利率调整要求相符合;同时,实际通货膨胀率围绕隐性通货膨胀率波动,通货膨胀率缺口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系统性银行危机早期预警系统有效吗?——基于Logit 模型的实证分析(1980-2007)
    谭福梅
    2009, 0(12):  1444. 
    摘要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银行危机早期预警系统研究的主流方法——离散选择Logit模型,对1980-2007年76个国家的69次银行危机进行实证研究,以及对银行危机早期预警系统在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上进行的样本内和样本外评估后发现,早期预警系统在揭示危机原因、发出预警信号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样本较好地预测到了2007年发达国家的银行危机。如果能认真对待早期预警系统的作用,并辅之以其他信息加以佐证,或许今天的代价会小一些。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价格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兼论CPI与PPI之间的关系
    邓永亮
    2009, 0(12):  1445. 
    摘要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巨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造成了外汇储备逐年攀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通过对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月度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外汇储备增长对基础货币有着正向影响;基础货币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有着正向影响,但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没有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能影响生产者价格指数,反之则不然。我们需要逐步调整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关系,逐步解决物价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管理层激励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蒋艳霞
    2009, 0(12):  1446. 
    摘要 ( 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管理失控,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层激励方式单一,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理论体系急待健全的现实,本文将对管理层激励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从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层面系统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理论,提出相关治理对策,构建管理层激励和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模型。这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体系,调节和管理企业集团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的资本需求、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LON视角的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研究
    陈永平
    2009, 0(12):  1447. 
    摘要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物流业振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意义重大。组织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其为物流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使其能突破硬件、软件等资源瓶颈的束缚,提升价值创造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探究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的内涵及模块,结合管理的演化分析,阐释LON视角下现代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抗衡金融危机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促进现代物流业的振兴发展。
    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徐晔
    2009, 0(12):  1448. 
    摘要 ( 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2002-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动态评价,主要结果有: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是影响我国高技术行业资源配置Malmquist指数的主要因素,不同行业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的影响不同;我国医药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有下降的趋势,主要源于技术衰退;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有增长的趋势,前者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后者源于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阶段性及区域性变动特点分析——基于197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刘兴凯
    2009, 0(12):  1449. 
    摘要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呈现出阶段性下降态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TFP增长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两个阶段,而最近几年则延续了下降的趋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从区域方面来看,以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的TFP增长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在三大区域的阶段性分析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TFP增长的作用存在不同的特点。
    国际贸易、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就业: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
    盛斌
    2009, 0(12):  1450. 
    摘要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新增控制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1997-2006年中国28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从贸易流量和贸易政策两个方面检验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减少中高技术部门的就业,但促进了中低技术部门的就业。以进出口额为代表的贸易流量指标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即出口增长拉动了就业,而进口增加对就业则是消极的。但在具体影响程度上,贸易流量对中低技术部门的冲击均大于其对中高技术部门的冲击。
    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及其防范
    徐磊
    2009, 0(12):  1451. 
    摘要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跨国公司在华FDI已经受到明显影响。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跨国公司资金链紧张,削弱了其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各国提出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金融危机的应对政策也限制了FDI的流动。加之我国外资政策环境的转变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也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意愿。为了实施其归核化战略,规避较大的无形风险,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撤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非正常撤资的现象,给我国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外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善外资区域布局,建立撤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严格防范外资非法撤资,并加大对非法撤资的打击力度。
    循环经济下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以有色金属铜业为例
    张蕊
    2009, 0(12):  1452. 
    摘要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铜业企业生产流程工艺及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与国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有机联系原则,以及以财务业绩为根本的原则。为突出体现铜业企业循环经济战略经营业绩,应在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层面分别设置反映生态化创新能力的指标,如循环经济项目研发、环保设施投入等;及反映三废治理和循环利用能力的指标,如工业用水复水率、工业土地复用率、工业余热利用率及二氧化硫利用率等。
    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理论和证据
    胡建平
    2009, 0(12):  1453. 
    摘要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果公司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管理者可能会超额在职消费、或过度投资、或闲置,管理者的这些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股东财富损失,就是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根据美国财务学家Jensen的思想,重新设计了一种自由现金流量的度量方法,使用我国775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闲置资金、过度投资和随意性支出都显著地与自由现金流量正相关。自由现金流量越多,就意味着代理成本越高,因而必须控制自由现金流量。
    财务困境风险、市场异象与资产定价效率
    孙茂竹
    2009, 0(12):  1454. 
    摘要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1997年至2008年间的数据,我们将中国A股上市公司按照财务困境风险高低进行区分,通过检验和分析股票市场中存在的规模、B/M和中期动量效应,发现财务困境公司的收益要显著高于非财务困境公司的收益,但并没有证据表明财务困境风险是规模、B/M效应背后的驱动因素,财务困境公司与非财务困境公司在六个月的动量效应表现上并不完全一致。财务困境风险溢价在中国市场上的高区分度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对特定风险的定价是有效的。
    国内外小费研究综述
    田喜洲
    2009, 0(12):  1455. 
    摘要 ( 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费是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它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习俗、经济意义与价值取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综合评述了小费的起源、内涵、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进展,并就小费研究的趋势及小费制在我国的实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