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荣, 汪紫钰, 杜志雄. 示范家庭农场技术效率更高吗?——基于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数据[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3): 65-81. [2] 陈苏, 崔凯玲, 潘丹. 农村电商发展的“绿水青山”效应:来自县域的证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4, (6): 112-124. [3] 崔钊达, 余志刚. 信息素养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兼论生态补偿的调节效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5, (3): 590-604. [4] 冯献, 李瑾, 曹冰雪. 信息化应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分析——来自京津冀353个农户样本的证据[J]. 情报杂志, 2019, (4): 201-207. [5] 郭熙保, 龚广祥. 新技术采用能够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效率吗?——基于新技术需求实现度视角[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1): 33-42+174-175. [6] 郭熙保, 吴方. 合同农业能否有效提高家庭农场技术效率和收入——基于812个种植业家庭农场调查数据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 2022, (12): 23-42. [7] 郭熙保, 吴方.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信贷获得与固定资产投资[J]. 经济纵横, 2020, (7): 92-105+2. [8] 何宇鹏, 武舜臣. 连接就是赋能: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6): 28-37. [9] 洪名勇, 陈绍宥. 调地抑或调利: 第三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包的效率与公平探究[J]. 贵州社会科学, 2024, (6): 161-168. [10] 李晓静, 陈哲, 夏显力.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 150-160. [11] 李艳, 阮荣平, 郑风田. 信息技术应用如何影响家庭农场社会带动能力?——基于全国1942个家庭农场调查数据的分析[J]. 农村经济, 2022, (8): 125-134. [12] 刘同山, 孔祥智. 加入合作社能够提升家庭农场绩效吗?——基于全国1505个种植业家庭农场的计量分析[J]. 学习与探索, 2019, (12): 98-106. [13] 刘同山, 徐雪高. 政府补贴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 改革, 2019, (9): 128-137. [14] 柳松, 魏滨辉, 苏柯雨. 互联网使用能否提升农户信贷获得水平——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 (7): 58-72. [15] 路剑, 李小北. 关于农户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 2005, (5): 53-56. [16] 彭斯, 陈玉萍. 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对收入的影响——以武陵山茶叶主产区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2): 243-255. [17] 钱龙, 杜志雄. 农地租约期限结构对家庭农场主代际传承意愿的影响[J]. 改革, 2019, (3): 5-17. [18] 钱致禾, 李亦然, 魏君霖, 等. 职业培训、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农场经营绩效[J].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7): 244-251. [19] 田杰, 胡子豪, 熊学萍. 农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17977个家庭农场30449个微观数据[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2, (6): 41-50. [20] 王丹, 郭熙保. 家庭农场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199个家庭农场调查样本的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5, (3): 24-37. [21] 王若男, 韩旭东, 崔梦怡, 等. 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增收效应:基于质量经济学视角[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 (3): 462-473. [22] 王翌秋, 刘学胜, 曹蕾. 数字素养、信息化技术与家庭农场经营绩效[J]. 农村金融研究, 2023, (4): 68-80. [23] 温锐, 闵桂林. 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内生优选经营模式[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 (4): 84-93. [24] 吴方. 品牌农业参与能否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来自1324个家庭农场调查样本的证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 36-46. [25] 吴静茹, 韩丹, 阮荣平. 农业信息化与农产品质量——基于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行为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1): 172-184. [26] 曾福生, 李星星. 扶持政策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SEM的实证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12): 15-22+110. [27] 张红宇. 新常态下的农民收入问题[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5): 4-11. [28] 张丽, 张子馨, 刘天军. 电商参与会促进农户农产品质量认证吗?——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农户的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 127-136. [29] 朱红根, 宋成校. 家庭农场采纳电商行为及其绩效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6): 56-69. [30] 朱乾宇, 尤婧. 第三方数字信用认证对农户具有价值吗[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5, (2): 85-99. [31] 朱雅雯, 许玉韫, 张龙耀. 数字金融与家庭农场经营绩效[J]. 经济评论, 2023, (6): 72-86. [32] Genius M, Pantzios C J, Tzouvelekas V.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doption of organic farming practic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6: 93-113. [33] Luh Y H, Jiang W J, Chien Y N.Adoption of genetically-modified seeds in Taiwan: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knowledge accumulation[J].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4, 6(4): 669-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