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杂志社简介
本社概况
学术顾问
编委
编辑部成员
领导及专家关怀
期刊荣誉
期刊在线
当代财经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当代财经英文精萃版
当代财经讲坛
当代财经讲坛
当代财经研究方法动态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
栏目导引
重点选题
模板下载
编校往来
编校规范
差错认定
常见错误
作者来信
本社动态
信息公告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欢迎订阅
项目合作
English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与查稿
专家审稿登录
编辑办公登录
主编办公登录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基本信息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刊 期:双月刊
创办年份:1999年
主办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刊社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双港东路大街168号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8-297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36-1224/F
国内邮发代号:44-107
出版日期:单月25日
友情链接
联合国
中国知网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25
上一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定位与演进趋势——基于生产力代际更替与生命周期的考察
谢宜泽
2025, 0(5): 3-12.
摘要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认识新质生产力应当超越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思维,回归具体的历史情境。以生产工具为划分依据,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原始生产力、手工生产力、机器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四次代际更替。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从生产力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核心引擎,当前新质生产力正在向数字生产力的智能化阶段加速演进。生产力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孕育、萌芽、扩张、稳定和蜕变五个时期,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度过孕育期,进入萌芽期,成为独立的生产力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任务是努力提高各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从局部突破向全社会渗透转变。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尽快攻克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价值引领、技术攻关和制度变革的协同演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辩证逻辑与实践路径
杨逸隆, 牛刚刚
2025, 0(5): 13-22.
摘要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普遍性与地域条件之间的关系,是理论深化和实践突破的关键所在。从辩证唯物主义看,“因”体现了在认识方法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地”体现了在原则遵循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制”体现了在实现策略上“系统谋划与精准施策”相统一,“宜”体现了在目标样态上追求“美美与共与各具特色”相统一。因此,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把握好“立”与“破”、“质”与“量”、“同”与“异”的关系。坚持因“技”制宜、因“业”制宜、因“绿”制宜、因“域”制宜、因“民”制宜,发展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管理
公众环境关注、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ESG表现
罗鉴, 肖芳
2025, 0(5): 23-34.
摘要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探究公众环境关注如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影响企业ESG表现,对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与各省份的环境关键词百度指数数据,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考察公众环境关注对企业ESG表现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公众环境关注能显著促进企业ESG表现,绿色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政府干预在两者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第二,公众环境关注具有溢出效应,其他省份的公众环境关注也能显著提升本地企业的ESG表现。第三,低ESG表现的企业、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位于第二产业占比低、市场竞争程度较小、商业环境良好地区的企业,公众环境关注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强。因此,建议强化公众环境关注的政策引导,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优化政府干预并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推动企业ESG表现进一步提升。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亭, 张建
2025, 0(5): 35-46.
摘要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路径,其对产业链韧性的内在作用机制亟须系统性研究。在厘清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影响产业链韧性的理论逻辑的基础上,运用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且协同效应优于单方面的影响。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二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间协同以及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共同构建了韧性提升的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绿色信贷水平越高的地区,双化协同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东部地区,双化协同对产业链韧性的作用较为显著,而在中部、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不显著。为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应继续提升数字化绿色协同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并针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以及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采取差异化策略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
保险与保障
以数“聚”力:数据要素共享与企业社保缴费遵从
李聪, 郑亚洁, 孔东民
2025, 0(5): 47-60.
摘要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畅通数据要素流动、鼓励并引导企业利用公共数据优化缴费管理,是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地方政府分批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据要素共享对企业社保缴费遵从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共享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社保缴费遵从度,且数据开放质量越高,越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保缴费遵从度。在作用机制上,数据要素共享主要通过监督效应、激励效应和赋能效应三条路径促进企业社保缴费遵从度的提升。异质性分析显示,数据要素共享对企业社保缴费遵从度的提升作用在企业产权性质和工资成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拓展性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共享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间缴费负担差异,促进社保缴费公平。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开放政策,不断利用数据要素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
共济何以共健?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与健康不平等
陈薇, 张心洁
2025, 0(5): 61-75.
摘要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是实现全民健康的内在要求。基于2011—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及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显著缓解了中老年人的健康不平等,但该缓解作用仅体现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一年,中老年人未能持续受益。机制分析表明,职工医保门诊共济通过发挥医疗支出补偿效应和健康行为激励效应,进一步缓解健康不平等。调节效应分析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削弱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对健康不平等的缓解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对健康不平等的缓解作用在女性群体、老年人群体和低学历群体中更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建立门诊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发挥门诊“健康守门人”作用、培育中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并构建门诊共济精准识别机制,从而助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释放共健红利。
“三农”研究
晚一点更好吗:初婚年龄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邓禧嘉, 罗必良
2025, 0(5): 76-89.
摘要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平等问题一直备受经济学家的关注。但是,婚姻状态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尤其是不同的初婚年龄对其非农就业的冲击,尚未得到充分讨论。基于CGSS(2013—2021年)5期截面数据,探究了晚婚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概率的提升效应。结果表明:相比非晚婚的农村女性,晚婚女性的非农就业概率显著提高,存在明显的“晚婚就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女性初婚年龄越晚,受到传统性别观念及生育束缚的影响越弱,从而帮助其寻求和获得非农工作。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较弱,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较强,并对更早的出生群体发挥了更大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晚婚女性的非农就业质量更高;初婚年龄与非农就业及其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农村女性的最优初婚年龄为28岁左右。因此,培养女性独立精神,调整性别角色期待,并树立反对早婚早育的基本信念,有助于提高农村已婚女性的工作能力,提高其家庭和社会经济地位。
政府服务性规制对家庭农场安全施药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研究——基于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调查
何波生, 李道和
2025, 0(5): 90-101.
摘要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导农药安全使用对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降低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频率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22年江西省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服务性规制对种植类家庭农场安全施药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服务性规制能够显著降低家庭农场安全施药意愿与行为悖离发生概率,且不同政府服务性措施在促进家庭农场安全施药行为与意愿趋同中的作用程度存在异质性,即农药使用技术培训>政府宣传>农产品质量认证服务,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服务性规制通过提升家庭农场生态价值判断、社会价值判断、经济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其安全施药行为与意愿相一致。异质性结果显示,农药使用技术培训对从事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的影响更为显著,政府服务性规制更能够推动规模较大家庭农场和党员家庭农场主安全施药意愿向行为的转变。因此,建议强化基层政府服务职能建设,优化服务性规制内容,提升服务精准性,坚持服务需求导向,引导党员家庭农场主和规模较大家庭农场发挥示范作用。
区域国别与东南亚经济
文明史观视阈下中国东南亚学知识生产与范式转型
王勇辉
2025, 0(5): 102-110.
摘要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东南亚学的发展,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驱动,其根源深植于古代的历史土壤。该学科长期秉持“中国中心论”,同时又存在认知的惯性、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单一性,且在理论上长期受西方叙事的影响。随着亚太地区秩序转型,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为新增一级学科的区域国别学提供了交叉学科平台,促进了中国东南亚学认识论的转向及知识功能的拓展。在此过程中,该学科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国际视野的拓展,还体现在对本土经验的深入挖掘,并呈现双向互动态势,中国东南亚学知识体系在更广泛的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建具有中国学派特色的中国东南亚学不仅符合时代需要,更有助于丰富全球东南亚研究的理论框架。
法与经济
论数据产权的相互性——从科斯定理再出发
饶传平, 陶斯琦
2025, 0(5): 111-121.
摘要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价值生成过程深度依托于信息系统与现实世界的耦合机制。化解数据产权专有性与数据利用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是数据产权制度构建的关键问题。科斯定理作为产权基础理论,提供的是确权的方法论而非产权制度本身。区分“权利的初始界定”与“权利的重新配置”是产权配置资源的具体方式。相比于传统单边市场的数据交易模式,数据的价值生产具有“信息性”而非“物质性”特征,双边市场中的数据交互是数据流通与价值实现的主导模式。数据产权制度应以构建公平、健康的数据流通生态为目标,实现理论范式从“数据所有权”向“数据使用权”的转变,为行为合法性认定和权利重新配置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根据数据产权相互性理论,数据产权应构建利用性权利体系,充分考虑数据本质特性、市场需求演变、行业竞争格局、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应用场景价值取向等多维因素,科学配置数据处理者、数据来源者与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大湾区在线争议解决管理模式:欧美经验与跨境协同
陈晖
2025, 0(5): 122-136.
摘要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粤港澳大湾区在线争议解决(ODR)协同管理模式的构建,旨在适应大湾区数字经济转型和争议解决多元化的需求。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行业自治模式与欧盟政府干预模式的优劣,结合“优先推进区域协作”的精神,建议建立融合政府干预与行业自治优势的跨境协同管理模式。首先,行业自治模式虽能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但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公信力,而政府干预模式虽能提供标准化规范,却可能滞后于市场需求;其次,大湾区面临专项立法缺失、民众对ODR信任度不足以及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难题,无法照搬欧美模式解决问题;再其次,在借鉴欧美经验的基础上,三地应通过“透明化程序”和“机构认证”等措施开展公信力建设,采用“双轨制”管理ODR服务提供者释放机构创新动力,利用线上协作平台推进线上数据与资源互通配套制度;最后,大湾区应通过三地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建立统一的ODR行业标准,指引地方跨境协同推出专项立法,并调动三地争议解决机构共建配套机制,进而为全国性推广与区域协作提供制度创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