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1-01-21
    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两国DSGE模型的分析
    吕江林,申屠廉盛
    2019, 0(06):  140. 
    摘要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结论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或者贸易战加码,若中国不反制,在中短期会导致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宏观经济指标明显恶化,而美国相应指标明显改善;若中国基本对等反制,会在中短期里使中国产出和贸易盈余等指标得到一定提升,而美国相应指标呈现恶化;无论中国是否反制,中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都会出现一定的恶化,反制还会恶化更多一些;如果中国不反制,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也会出现一定的恶化,而如果中国基本对等反制,则美国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水平会更加恶化。中国应坚决反对贸易战,若美国执意发动和升级贸易战,中国应坚决予以对等反制以迫使美国停止贸易战。
    父母职业类型对大学生就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
    阮 草
    2019, 0(06):  154. 
    摘要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评价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指标。关于父母职业对子女就业表现的影响,始终是各界广泛关心的话题。基于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父母职业类型对于大学生就业去向以及就业起薪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在控制学生个体特征、人力资本、求职过程等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后,父母在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进入到体制内就业的概率略高于其他大学生,但是在就业起薪上却没有因此获得更高的溢价。从影响机制上看,父母在体制内工作对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择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很可能通过这几个变量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表现。
    论综合开发型PPP模式
    董睿楠1,唐丹彤2
    2019, 0(06):  155. 
    摘要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PPP模式创新实践较多集中于单体项目建设,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研究“项目打包”与“连片开发”类的综合开发型项目已成为PPP发展应用的一大亮点,有利于克服单体项目局限性,充分发挥PPP正面效应的潜力。在强调片区综合开发PPP模式的重大现实意义的前提下,具体考察分析了该模式的创新特点,应关注的重点和相关组合的结构设计要领,拼盘特征的思路,并提出该模式的全域统筹规划下模块优化组合的思维逻辑,及其应匹配的协调机制和制度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力资本市场的优化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的三要素与三维度
    温志强1,郝雅立2
    2019, 0(06):  156. 
    摘要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劳动力作为传统三要素之一的关键供给要素,成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本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正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不同于以往强调需求方的视角,将劳动力作为供给方,解读人力资本理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新语义,从劳动力市场的三要素、三维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既有不足和潜在优势:主体面临制度障碍但逐渐克服、客体总量低质但持续投入、行为管理从依托政府转向借助市场,规模上数量优势渐弱但开启技术和制度优势、质量多有担忧但快速提升、结构从畸形发展到关注优化,最后从政府、企业主和劳动者层面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优化的应对策略。
    实际控制人境外居留权、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王雪平1,王小平2
    2019, 0(06):  157. 
    摘要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提高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这种影响在非高新技术企业、更高控制权企业、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企业中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通过增加实际控制人掏空行为和企业违约风险两种途径来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此外,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缓解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正向效应。
    新农保政策是否有利于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的投资——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数据
    贾 婧1,柯 睿2
    2019, 0(06):  158. 
    摘要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家庭教育支出、教育机会的获得来度量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利用FE、DID、DDD的工具变量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研究发现:无论立足于县级视角还是家庭视角,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正向影响,且具有稳健性;新农保政策不仅在子辈为祖辈提供经济帮助上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而且还能显著地正向刺激家庭债务的增加,即从代际经济支持、借贷约束的角度出发验证了新农保政策可通过减少子辈为祖辈提供的经济帮助、增加家庭债务的路径作用于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非正式护理能否替代正式护理——基于CLHLS(2014)的实证分析
    李 红,王新军
    2019, 0(06):  159. 
    摘要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非正式护理对于家政服务利用以及养老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另外,首次分析了失能程度对于非正式护理和正式护理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护理和正式护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并且这种替代关系并没有受到老年人失能程度个体异质性的影响。这说明国家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政策能够有效增加非正式护理服务的使用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要素投入、制度变迁与中国粮食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陈 苏,张利国
    2019, 0(06):  160. 
    摘要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Griliches生产函数构建计量分析模型,对1994—2016年不同阶段中国粮食增长与要素投入、制度变迁和自然灾害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要素投入、制度变迁对粮食增长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增长受制度变迁的影响显著,不同阶段制度作用差异性较大;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制度因素对粮食贡献的潜力越来越小,要素投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为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稳定粮食产量,建议政府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积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继续深入价格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投入持续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完善粮食补贴机制。
    互助资金对贫困户脱贫的支持:可得性和匹配性——基于贫困户与资金互助社双向选择的分析
    王 钢1a,蔡 荣1a,金 强2,石 奇1b
    2019, 0(06):  161. 
    摘要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深度贫困地区舟曲县15个贫困村的调研数据,从可得性和匹配性两个角度考察互助资金对贫困户脱贫的支持程度。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的拟合结果,来自深度贫困地区舟曲县的经验表明资金互助社扶贫模式存在资金可得性高而匹配性弱的现象:在互助资金的可得性方面,为优先满足当地政府监管考核的要求,资金互助社对于贫困户的互助资金申请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性”;在互助资金的匹配性方面,回款风险成为资金互助社优先考虑的因素,显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嫌贫爱富”选择性特征。对此,改进当前的监管方式,完善互助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互助资金供给导向并推广小组联保制,将有助于提高互助资金扶贫的精准性。
    载体与路径:中央苏区党的政治理论建设
    张宏卿1,肖文燕2
    2019, 0(06):  162. 
    摘要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维埃运动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有着其具体的内容与举措,特别是其中的“党的政治理论建设”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史实。中央苏区从报刊、书籍、文章到讲演、会议报告,再到学校、学会与一般民众的传统习俗,无不体现出革命年代成效卓著的党的政治理论建设的多维载体、基层走向与有效路径。中央苏区党的政治理论建设的实践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学理论、强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供参考与借鉴。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变迁研究——基于经济思想范式演进框架
    熊金武
    2019, 0(06):  163. 
    摘要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生了从传统的、前科学的经济思想向现代的、科学的经济学转型。拉卡托斯科学革命纲领方法论有利于理解经济思想范式变革。通过构建经济思想演进机制,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转型,指出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变迁的可能方向,说明社会经济思想形态的复杂性,留学生、海归经济学家、传教士等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经济思想范式演进息息相关。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需要坚守本土经济思想文化传统,扎根于中国独特的问题意识,面向实际经济问题。
    论经济法中的经济政策——以银行法领域的政策运用为例
    甘 强
    2019, 0(06):  164. 
    摘要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法中的经济政策定位关系到经济法的发展方向,当下的“同一说”“本质说”“方法说”和“软法说”都注重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密切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仍有发展的空间。银行法领域的经济政策运行表明,经济政策是经济法思维的一种,是经济法实现对经济生活调控的一种方法,其内在逻辑为:在“经济政策先行”阶段,经济政策是作为立法的先期预演;在“经济政策入法”阶段,经济政策本身就成为一种法律规则;在“经济政策实施”阶段,经济政策又成为一种经济法的实施方式。虽然经济政策的制定、表达和绩效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不能否定经济法在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中,经济政策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