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江林, 叶金生, 张斓弘. 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地区差异及效应研究[J]. 当代财经, 2021, (9): 53-65. [2] 黄倩, 李政, 熊德平. 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 改革, 2019, (11): 90-101. [3] 唐松, 伍旭川, 祝佳. 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J]. 管理世界, 2020, (5): 52-66. [4] Bruhn M., Love I.The Real Impact of Improved Access to Finance: Evidence from Mexico[J]. Journal of finance, 2014, 69(3): 1347-1376. [5] 郭峰, 王靖一, 王芳, 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4): 1401-1418. [6] 杜金岷, 韦施威, 吴文洋.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吗?[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 (6): 38-49. [7] 张伟, 朱启贵, 高辉.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J]. 经济研究, 2016, (12): 62-75. [8] 刘赢时, 田银华, 周定根. 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污染排放的空间计量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 (2): 99-104. [9] 邓光耀, 韩君, 张忠杰. 产业结构升级、国际贸易和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演进[J]. 软科学, 2018, (4): 35-38. [10] 余泳泽, 孙鹏博, 宣烨. 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是否影响了产业转型升级?[J]. 经济研究, 2020, (8): 57-72. [11] 李建军, 彭俞超, 马思超.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 2020, (4): 37-52. [12] 钱海章, 陶云清, 曹松威, 等. 中国数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6): 26-46. [13] Ghanem D., Zhang J.J. Effortless Perfection: Do Chinese Cities Manipulate Air Pollution Dat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4, 68(2): 203-225. [14] 余泳泽, 宋晨晨, 容开建. 土地资源错配与环境污染[J]. 财经问题研究, 2018, (9): 43-51. [15] 韩峰, 余泳泽, 谢锐. 土地资源错配如何影响雾霾污染?——基于土地市场交易价格和PM 2.5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经济科学, 2021, (04): 68-83. [16] 万佳彧, 周勤, 肖义.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经济评论, 2020, (1): 71-83. [17] 滕磊, 马德功. 数字金融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吗?[J]. 统计研究, 2020, (11): 80-92. [18] 聂秀华, 江萍, 郑晓佳, 等. 数字金融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研究[J]. 金融研究, 2021, (3): 132-150. [19] 魏巍贤, 杨芳. 技术进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J]. 统计研究, 2010, (7): 36-44. [20] 杨莉莎, 朱俊鹏, 贾智杰. 中国碳减排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当前挑战——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J]. 经济研究, 2019, (11): 118-132. [21] Bai J.Panel Data Models with Interactive Fixed Effects[J]. Econometrica, 2009, 77(4): 1229-1279. [22] 吴建新, 郭智勇. 基于连续性动态分布方法的中国碳排放收敛分析[J]. 统计研究, 2016, (1): 54-60. [23] 刘满凤, 陈梁. 环境信息公开评价的污染减排效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10): 53-63. [24] 张勋, 杨桐, 汪晨, 等. 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理论与中国实践[J]. 管理世界, 2020, (11): 48-63. [25] 廖凯诚, 张玉臣, 彭耿.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J]. 当代财经, 2021, (12): 65-76. [26] 徐敏, 姜勇.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