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建云. 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亚太共同体构建[J]. 人民论坛, 2021, (13): 100-105. [2] 范佳睿. 推动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重要实践:中国与东盟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分析[J]. 东北亚论坛, 2024, (6): 62-77. [3] 姜志达, 王睿. 高质量共建中国—东盟数字“一带一路”:发展特征与推进路径[J]. 国际关系研究, 2023, (4): 40-58 [4] 黎峰. 开放型经济转型与大国富强之路[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 14-25. [5] 刘飞涛. 拜登经济民族主义:形态、根源及影响[J]. 国际问题研究, 2023, (4): 97-119+137-138. [6] 刘云, 田正. 日本的全球安全发展问题探析[J]. 国家安全研究, 2023, (4): 132-152+166. [7] 裴长洪, 赵静. 在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J]. 国际贸易问题, 2025, (1): 1-18. [8] 任慕. 非对称性对抗关系视阈下的中日竞合:以东亚地区经济治理为中心[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3, (5): 89-109. [9] 沈和. 中日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探析[J]. 现代日本经济, 2023, (2): 70-81. [10] 宋新宁. 探寻和平之路: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J]. 世界政治研究, 2020, (4): 1-26. [11] 项昊宇.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难点与前景[J]. 世界知识, 2024, (13): 28-30. [12] 许亚云, 曹杨, 韩剑. 中日韩FTA战略比较与高水平合作前景: 基于规则文本深度和质量的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21, (9): 53-66+135. [13] 杨洁勉. 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构建大国关系新格局[J]. 国际问题研究, 2023, (5): 1-18+138. [14] 杨泽瑞. 论APEC亚太共同体建设及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 和平与发展, 2021, (4): 102-116+138. [15] 朱勤, 刘玥. RCEP框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市场驱动力研究——以中日韩为例[J]. 经济体制改革, 2024, (5): 31-40. [16] 郑颖瑜, 雷小华, 黄李莉. 中国—东盟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现实基底、挑战与展望[J]. 南海学刊, 2024, (4):2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