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高峰. 论“生产方式”[J]. 当代经济研究,2012, (3): 1-9+93. [3] 巩永丹. 西方左翼对数字资本主义人的“新异化”的批判及其启示[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 (1): 123-135. [4] 顾江,张苏缘,刘柏阳.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 (2): 32-43. [5] 黄再胜. 数字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与分配[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 (3): 104-119. [6] 李秀香, 刘苗苗. 红色基因传承铸就“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 (5): 13-23. [7] 刘睿. 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逻辑前提、现实关切和实践旨归[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2):71-82. [8] 刘伟兵. 创造何种新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开创性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 (4): 3-12. [9] 吕景春,胡泽鹏. 以数字技术赋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N]. 人民日报,2024-01-17(09). [10] 孙中山. 孙中山选集(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1] 王立胜,韩玉洁. 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J]. 山东社会科学,2023, (11): 28-34. [12] 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a. [14] 习近平. 论党的青年工作[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b. [15] 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6] 肖峰. 数字技术资本化与劳动新异化[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 (5): 121-132+156. [17] 于东超. 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 理论探讨,2024, (5): 107-113. [18] 战炤磊.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J]. 学习与探索,2024, (11): 9-17. [19] 张建云. 大数据技术体系与当代生产力革命[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 (4): 58-68+164. [20] 张润枝.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J]. 人民论坛,2024, (14): 48-51. [21] 郑长忠.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 湖湘论坛,2024, 37(5): 1-11. [2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2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a. [2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b. [2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c. [2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a. [2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b. [30] 周恩来. 周恩来选集(下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