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4. [3] 张健. 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D].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37. [4] 渠桂萍. 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基层政权代理人的“差役化”——兼与清代华北乡村社会比较[J]. 中国社会科学,2013,(1):110. [5] 王景新. 新乡村建设思想史脉络浅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6-162. [6]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镜冰. 我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增长[J]. 教学与研究,1964,(1):37-38. [8] 黄高彦,荣越. 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演进的当代启示[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1):56-61+65. [9] 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 中国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0] 王郁昭. 农民充分就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N]. 中国经济时报,2003-01-17(A01). [11] 张厚安. 乡政村治——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J]. 政策,1996,(8):26-28. [12] 程为敏. 关于村民自治主体性的若干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2005,(3):126. [13] 祝志伟.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绩效分析[A].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3年(上)[C]. 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2014:11. [14] 苏亦飞. 乡村振兴语境下培育乡村文化自信:价值、困境与进路[J]. 理论导刊,2020,(5):119. [15] 董文龙. 要看到乡村价值,也要与时俱进[N]. 农民日报,2015-03-19(003). [16] 龙海平.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30年的回顾与展望[J]. 探索,2014,(4):123-126+130. [17] 习近平.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 社会主义论坛,2019,(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