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洁, 刘亚飞. 婚姻状态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加入内生性的考察[J]. 人口学刊, 2019, (4): 28-40. [2] 陈丽, 翁贞林. 数字素养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质量影响[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 (4): 87-100. [3] 程怡璇, 何晓波. 初婚年龄、女性就业与家庭地位: 基于1990、2000、2010年的调查数据[J]. 产业经济评论, 2017, (6): 60-76. [4] 丁从明, 董诗涵, 杨悦瑶. 南稻北麦、家庭分工与女性社会地位[J]. 世界经济, 2020, (7): 3-25. [5] 范红丽, 辛宝英. 家庭老年照料与农村妇女非农就业——来自中国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2): 98-114. [6] 郭志刚, 田思钰. 当代青年女性晚婚对低生育水平的影响[J]. 青年研究, 2017, (6): 16-25+91. [7] 和红, 谈甜. 中国人口平均初婚年龄变化特点及晚婚的分因素贡献率[J]. 人口学刊, 2021, (5): 16-28. [8] 胡业方. 性别、权力与空间——农村妇女家庭与村庄权力类型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 2017, (11): 103-111. [9] 加里·贝克尔. 家庭论[M]. 王献生, 王宇,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 [10] 江求川, 代亚萍. 照看子女、劳动参与和灵活就业: 中国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J]. 南方经济, 2019, (12): 82-99. [11] 李蔓莉. “初显成人期”: 阶段特征与累积效应[J]. 中国青年研究, 2018, (11): 5-14. [12] 李永萍. 家庭代际分工与农村妇女地位提升[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2, (3): 157-166. [13] 李永萍, 杜鹏. 婚变:农村妇女婚姻主导权与家庭转型——关于J村离婚调查[J]. 中国青年研究, 2016, (5): 86-92. [14] 李在军, 刘帅宾, 马志飞, 等. 中国省域离婚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10): 1313-1320. [15] 刘成斌, 童芬燕. 陪伴、爱情与家庭: 青年农民工早婚现象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6, (6): 54-60. [16] 吕利丹, 阎芳, 赵翔宇. 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J]. 青年研究, 2021, (1): 26-39+94-95. [17] 宋健, 郑航. 非婚生育走向何处——比较视野下的婚育模式变迁[J]. 探索与争鸣, 2023, (9): 125-133+179. [18] 田海平. 论生育伦理的中国难题与道德前景[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 (3): 178-186. [19] 王春凯. 性别观念、家庭地位与农村女性外出务工[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 (4): 54-67. [20] 王伟同, 周佳音. 互联网与社会信任: 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J]. 财贸经济, 2019, (10): 111-125. [21] 王亚迪. 生育状况、照料支持与已婚女性工资[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2, (2): 91-101. [22] 杨凡, 何雨辰. 中国女性劳动供给中的“母职惩罚”[J]. 人口研究, 2022, (5): 63-77. [23] 杨华. 分化、竞争与压力的不均衡分配——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已婚年轻妇女自杀的调查[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 52-71. [24] 杨菊华, 孙超. 我国离婚率变动趋势及离婚态人群特征分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1, (2): 63-72. [25] 姚晓兵, 曹和平, 刘丽丽. 干得好真的不如嫁得好吗——基于女性婚姻推迟与社会经济地位双重视角的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 30-43. [26] 张川川, 王靖雯. 性别角色与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J]. 经济学 (季刊), 2020, (3): 977-994. [27] Arnett J J.Emerging adulthood: A the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5): 469-480. [28] Cavazos R P A, Krauss M J, Spitznagel E L, et al. Maternal age and risk of labor and delivery complications[J].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 2015, 19(6): 1202-1211. [29] Jane L H.The labor supply effects of delayed first bir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 105(5): 630-637. [30] Kumar S, Patel R, Chauhan S.Does land possession among working women empower them and improve their child health: A study based on National Family Health Survey-4[J].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20, 119: 105697. [31] Rodriguez Z.The power of employment: Effects of India's employment guarantee on women empowerment[J]. World Development, 2022, 152: 105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