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程恩富,罗玉辉. 论塑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8):13-25. [2] 付文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基于“跨越—稳定—超越”的三维阐释[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2): 3-12.
 [3] 韩喜平,杨璐维. 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J]. 浙江学刊,2024, (6):5-11+235.
 [4] 胡莹.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思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3):22-32.
 [5] 贾鹏飞. 中国共产党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方法论[J]. 理论探索, 2024, (3):66-73.
 [6] 刘立云,孔祥利. 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内涵、逻辑及路径[J].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6): 115-123.
 [7] 刘文祥,赵庆寺.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4):13-23.
 [8] 刘勇, 王国洪.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突出特点和重大意义[J]. 探索, 2024, (5):15-28.
 [9]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 (第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 逄锦聚,冯泓铭. 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24,(5):3-11.
 [11] 王琛伟. 新型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形成路径[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9):27-34.
 [12] 王平. 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新型生产关系:塑造与调适[J]. 当代经济研究,2024,(7):5-15.
 [13] 习近平.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7,(1):1-7.
 [14] 习近平.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5] 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a.
 [16] 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b.
 [17] 习近平.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J]. 求是,2024a,(10):4-15.
 [18] 习近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b.
 [19] 熊晓琳, 娄源川. 共同富裕目标下分配正义的多维审思[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 (2):26-33.
 [20] 尹俊,孙巾雅.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 改革,2024,(5):45-53.
 [2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斯大林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a.
 [2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b.
 [2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c.
 [2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d.
 [2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e.
 [2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f.
 [2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