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泽奎,祁春节,王刘坤. 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吗?[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4-66. [2] 张良, 徐志明, 李成龙.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 82-94. [3] 谢璐, 韩文龙.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农业经济问题, 2022, (11): 96-105. [4] 魏成龙, 郭诚诚. 赋能与重塑: 数字经济时代的政府治理变革[J]. 理论学刊, 2021, (5): 51-58. [5] 佘群芝, 吴柳. 数字经济发展的碳减排效应[J]. 经济经纬, 2022, (5): 14-24. [6] 杨昕,赵守国.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绿色发展的低碳减排效应[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12):85-100. [7] 金殿臣, 陈昕, 刘帅.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双碳”目标: 基于275个地级市的实证检验[J]. 贵州社会科学, 2023, (9): 134-143. [8] 田红宇, 关洪浪. 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8): 145-157. [9] 黄晓慧, 聂凤英. 数字化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1): 30-37. [10] 王群勇,李海燕. 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 81-90. [11] 韩品,陈曦,冯晓虎.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 改革,2022,(9):11-23. [12] 渠慎宁, 史丹, 杨丹辉. 中国数字经济碳排放:总量测算与趋势展望[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9): 11-21. [13] 史丹. 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趋势的演变[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11): 26-42. [14] 李本庆,岳宏志.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 (6):95-107. [15] 楚德江. 基于公共品属性的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1): 23-32. [16] 吴贤荣, 张俊飚, 田云, 李鹏.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J]. 资源科学, 2014, (1): 129-138. [17] 赵霞,陶梓秋,韩经伟. 降低无效碳排放的重要环节:水稻产后减损的模拟效应分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88-104. [18] 王军, 朱杰, 罗茜.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1, (7): 26-42. [19] 江艇.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 (5): 100-120. [20] Elhorst J.P. Matlab Software for Spatial Panels[J].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14, 37(3): 389-405. [21] 黄群慧, 余泳泽, 张松林.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8): 5-23. [22] 杨晨, 胡珮琪, 刁贝娣, 成金华, 崔恒瑜. 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环境绩效: 基于农业碳排放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 (12): 35-44. [23] 伍骏骞,张宇,张星民. 粮食生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3,(4):424-434. [24] 樊胜岳, 李耀龙, 马晓杰, 刘红. 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绿色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J]. 世界农业, 2021, (12): 4-16. [25] Lind J.T., Mehlum H. With or Without U? The Appropriate Test for a U-shaped Relationship[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0, 72(1): 109-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