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佳咏. 上市公司股权代持及其纠纷之处理[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3):105-124+207-208. [2] 罗伯特·W. 汉密尔顿. 公司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 胡田野. 公司法律裁判[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4] 朱慈蕴. 规避法律的股权代持合同应以不鼓励为原则[J].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22):11-14. [5] 葛伟军.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兼评我国《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4条[J]. 法律科学,2016,(5):175-183. [6] 赵旭东,顾东伟. 隐名出资的法律关系及其效力认定[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2):141-148. [7] 张勇健. 商事审判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范围探讨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相关条文对照[J]. 法律适用,2011,(8):23-26. [8] 甘培忠,周淳. 隐名出资纠纷司法审裁若干问题探讨[J]. 法律适用,2013,(5):18-24. [9] 丁广宇. 股权代持纠纷的有关法律问题[J]. 人民司法,2019,(17):21-24. [10] 葛伟军. 股权代持的司法裁判与规范理念[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0,(6):123-136. [11] 陈德强. 公证人眼中的股权代持问题[J]. 中国公证,2017,(4):68-70. [12] 张国键. 商事法论[M]. 台北:三民书局,1981. [13] 米谷隆三. 现代日本法的解释[M]. 东京:钻石出版社,1935. [14] 李求轶. 民商法探索:李求轶教授民商法论文集[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15] 刘凯湘. 股东资格认定规则的反思与重构[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9,(1):129-148. [16] 曾祥生,苏沂琦. 论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法律制度之重构[J]. 江西社会科学,2019,(1):193-203. [17] 刘建君. 中美监管鸿沟“代人持股”须披露[N]. 中国经营报,2013-9-23(A12). [18] 刘俊海. 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签署的担保合同效力规则的反思与重构[J]. 中国法学,2020,(5):223-242. [19] 赵述,宋刚. 英国受益所有权监管经验及启示[J]. 银行家,2018,(9):113-115. [20] Turner A., Follett T.Tangled Up in Chains? Making Sense of the New UK Reguirement to Keep Registers of“People with Significant Control”[J]. Trust & Trustees, 2016, 22(5): 537-544. [21] 刘烨,陆普颖,王萌. 公开股权和半公开股权对企业创新的异质影响[J]. 当代财经,2023,(1):70-81. [22] 莫志. 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的软法实现与强化路径[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2):116-129. [23] 郑泽善. 背信罪新探[J]. 政法论丛,2015,(1):8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