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1-01-21
    《突发事件应对法》实践十年:成绩、问题与未来展望——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实践十年(2007—2017)
    温志强1,郝雅立2
    2017, 0(05):  266. 
    摘要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颁布至今,其间发生的应急管理案例体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情景性缺失导致应急预案权力被放大、应急法治的“在场负责”原则与应急现实的“场位错置”的矛盾、公民应急法治文化土壤难以养育应急法律制度等问题。本文梳理了突发事件频发而应急困境增加的原因,在法制建设层面提出理顺应急预案与法制建设关系,清晰公众资源产权,重构政府应急组织的职权体系、问责制度的预防功能、社会应急文化建设等建议。
    共享税标准的反思与体系化建构
    张成松
    2017, 0(05):  267. 
    摘要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分税制改革的深入,多个税种从地方税变成了共享税,共享税在税种数量、涉税收入方面更加突出。然而,目前中国对共享税标准尚无清晰明确的规定,导致共享税运行的政策性、随意性较强,与税收法定原则相悖。为构筑财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尤其需要构造体系化的共享税标准机制。一方面,共享税必须坚守标准法定、明确收益归属、践行稽征经济等基本准则,明确共享税标准的设定和调整权限;另一方面,基于现有的以共享税为主、划分税种为辅的税制模式,短期内仍可以比例分享作为主要模式,但未来的共享税应形成以附加税(税率分享)模式为主,辅之以税基分享和比例分享的标准体系。唯有如此,方可实现共享税标准的组合适用与税制互动,深入推进分税制之实践,深度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实现共享税的规则之治。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整理和研究的考察与思考
    陈始发,包若然
    2017, 0(05):  268. 
    摘要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迄今尚没有对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的系统和专门整理,大多散见于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有必要加强抢救性发掘和系统整理出版。学术界对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通史类或专史类论著中对于法制建设的介绍或简要评述;二是对于经济法、土地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集中研究。需要拓宽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从中共革命法制史的高度加强对湘鄂赣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宏观研究;深化法理研究,加强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宣传教育研究;借鉴运用法学、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创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研究。
    论老舍散文的伦理书写
    胡飞海
    2017, 0(05):  269. 
    摘要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一名有着满族“旗人”裔脉身份记忆的现代平民作家,老舍的散文创作始终流露出浓厚的伦理意识。其具体形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抗战风云所激荡的政治氛围下,对“国家至上”原则的坚守;二是基于个人平民的身份记忆,不忘对日常的世俗人伦关系进行细致的摹绘;三是因濡染现代思潮,老舍终其一生对个体生命的本真和自由进行了不懈的追寻。多重伦理形态的书写,在彰显老舍深厚而博大的伦理情怀时,也可管窥其伦理认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所呈现的复杂内涵与特色。
    生活幸福感、政治认知与农民选举参与行为
    刘振滨,林丽梅,郑逸芳
    2017, 0(05):  270. 
    摘要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层民主选举是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对农村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意义重大。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2013年CGSS数据,探讨生活幸福感及政治认知对农民选举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实证检验发现:生活幸福感会提高农民选举参与的积极性;政治认知对农民的选举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影响力度较大;农民的个体特征、家庭收入及社会人际关系亦会对其选举参与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培养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对提高农民的选举参与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乡村治理: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平衡
    吴秋菊1a,林辉煌1b
    2017, 0(05):  271. 
    摘要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乡村组织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而创造出来的各种工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基层政权的合法性。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为提升基层政权的合法性而进行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乡村治理的有效性。通过树立基层治理改革的辩证法理念、重塑乡村治理的自主性并为其划定法律政策边界、重塑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并严格监管制度,未来的乡村治理改革有可能实现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平衡。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居民消费效应研究
    刘 丹1,卢洪友2
    2017, 0(05):  272. 
    摘要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2004—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的数据,通过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测度了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三重门槛效应。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低于388元时,农村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为0.218;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处于388元至741元之间时,消费弹性系数增加为0.232;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处于741元至2080元之间时,消费弹性系数继续增加为0.248;当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大于2080元时,消费弹性系数下降为0.236。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同样具有非线性的正向影响,其中,西部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最强,东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强对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以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新思路
    刘昌平1,花亚州2
    2017, 0(05):  273. 
    摘要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投资渠道的局限性导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巨大的保值增值压力。研究发现,除政府主导的助学贷款计划以外,由养老基金提供高等教育助学贷款不仅与其安全性、长期性和收益性的投资原则相契合,而且能够带来劳动者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和生命周期消费资源配置效率的双重改进。通过测算并对比高中学历与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及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发现由养老基金向高中学历劳动者提供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可以显著提高其劳动工资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且资助的教育程度越高,工资和养老金的增加就越明显。基于此,建议发展养老基金作为政府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计划的补充,并放开申请人的身份限制、适当提高贷款额度。
    城镇居民对井冈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感知态度研究
    胡海胜1a,田逢军1a,吴书锋1b,
    2017, 0(05):  274. 
    摘要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遗产申报是地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地方居民的感知态度对世界遗产能否成功申报有重要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从价值判断、总体影响评估和个人价值影响评估三个层面对井冈山城镇居民在世界遗产申报中的感知态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对井冈山申遗的积极影响感知整体上高于消极影响感知,大部分居民认为申遗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2)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月收入等个体因素对受访者的感知态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年龄对居民申遗感知态度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3)居民对井冈山遗产价值的感知和认同度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与申报专家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4)居民对井冈山申报世界遗产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物价上涨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顾虑。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研究
    余怒涛1,陆开森1,谢获宝2
    2017, 0(05):  275. 
    摘要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2009-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交易性投资主体”和“控制性投资主体”的概念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交易性投资者和控制性投资者,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即机构投资者能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功能;第二,上市公司中两类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控制性机构投资者能发挥积极治理作用,表现为监督效应,而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不明显或是会推动上市公司增加盈余管理程度,表现为合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有助于理解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但需要考虑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导致的不同效果,为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的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和经营风险问题的制度优化思考
    张 昊
    2017, 0(05):  276. 
    摘要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额贷款公司是民间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有效遏制民间非法借贷、对正规金融进行有益补充的金融创新主体,需要面对资金来源和经营风险问题。目前,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处于地域不平衡、制度供给不足的状态。过度依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融入造成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大以及经营风险防控机制尚不健全成为其发展掣肘。应当着力从“完善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同时探索新型融资途径;完善贷款担保方式,建立多元化风险防控机制”等制度优化上形成合力,以此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
    金融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金融体制”研究范式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价值判断
    张 坤,白钦先
    2017, 0(05):  277. 
    摘要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80年代初,“金融体制”研究范式逐步形成,确立了以金融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构造方式、业务分工、监督管理、运行机制、运转环境和总体效应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法为研究方法,以服务改革开放、秉持中国思维主体性、把握中国国际话语权为价值判断的研究范式。“金融体制”研究范式的确立不仅为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借鉴,而且进一步促成了“比较银行学”这一金融子学科的诞生,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特色金融理论的创新性探索与尝试。
    工业投入产出率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傅元海1,陈丽姗1,尹 硕2
    2017, 0(05):  278. 
    摘要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就是降低消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但是受经济结构、价格管制和能源“回弹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投入产出率与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可能不一致。在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2000—2014年珠三角工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进行实证检验表明,投入产出率对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面作用。需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导节能型技术的创新和扩散,鼓励外资转移、扩散更多包含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中间产品。
    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
    叶祥松1,刘 敬1,王江波2
    2017, 0(05):  279. 
    摘要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义的经济增长质量本身涵盖能源效率,因此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的变化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测度2000—2013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和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质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质量整体上与能源效率具有一致性,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则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