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金兰. 竞争机制、公共服务供给与地方创造性[J]. 齐鲁学刊, 2022, (5): 106-118. [2] 陈钊, 陆铭. 首位城市该多大?——国家规模、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影响[J]. 学术月刊, 2014, (5): 15-16. [3] 丁从明, 梁甄桥, 常乐. 城市规模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J]. 世界经济文汇, 2015, (5): 91-117. [4] 丁任重, 张航. 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基于空间多重形式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20, (5): 16-27. [5] 范红忠, 张婷, 李名良. 城市规模、房价与居民收入差距[J]. 当代财经, 2013, (12): 5-12. [6] 刘西涛, 王盼. 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基于人才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 108-117. [7] 仇怡, 王艺衡, 吴建军.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节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5): 62-73. [8] 宋博. 中国经济金融化适配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J]. 理论学刊, 2023, (2): 123-131. [9] 王金营, 王晓伟. 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匹配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研究[J]. 人口学刊, 2021, (6): 1-13. [10] 魏后凯.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与规模增长[J].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4, (1): 4-17. [11] 杨东亮, 郑鸽.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集聚表现与对策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22, (4): 66-72. [12] 于潇, 谢伟. 基于空间联系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关系分析[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5): 46-55. [13] 余升国, 赵秋银, 许可. 博弈视角下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来自省际层面的空间分析证据[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2): 148-160. [14] 张航, 丁任重. 实施“强省会”战略的现实基础及其可能取向[J]. 改革, 2020, (8): 147-158. [15] 张梦婷, 俞峰, 钟昌标, 等. 高铁网络、市场准入与企业生产率[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5): 137-156. [16] 张荣佳, 付琳, 孙晓华. 地理区位,经济区位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J]. 宏观经济研究, 2022, (7): 88-104. [17] 赵奎, 后青松, 李巍. 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J]. 经济研究, 2021, (3): 150-166. [18] 周黎安.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 2007, (7): 36-50. [19] 周业安. 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1): 97-103. [20] 周勇. 经济空间视角下消费中心与生产中心之争及化解[J]. 江西社会科学, 2023, (2): 52-64. [21] Ades A F, Glaeser E L.Trade and circuses: Explaining urban giants[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1): 195-227. [22] Jin J, Zou H F.Fiscal decentralization,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ssignments, and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 16(6): 1047-1064. [23] Saidi S.Transport infrastructures, territorial manage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cent evidence for MENA countrie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6, 1(4): 280-295. [24] Zhang T, Zou H F.The growth impact of intersectoral and intergovernmental alloca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With applications to China and Indi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1, 12(1): 5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