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飞,许文立,吴华清. 间接税减税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营改增”政策的证据[J]. 经济学(季刊),2022,(6):2021-2040. [2] 杜鹏程,王姝勋,徐舒. 税收征管、企业避税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所得税征管范围改革的证据[J]. 管理世界,2021,(7):105-118+8. [3] 詹新宇,余倩. 政府补助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的模型与实证[J]. 财政研究,2022,(5):59-77. [4] 李仁宇,钟腾龙.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是否影响劳动收入份额[J]. 当代财经,2022,(8):16-27. [5] 杨河清,陈怡安.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以中央“千人计划”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6):107-112. [6] 梁琦,陈强远,王如玉. 户籍改革、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层级体系优化[J]. 中国社会科学,2013,(12):36-59+205. [7] 刘春林,田玲. 人才政策“背书”能否促进企业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2021,(3):156-173. [8] 王丽莉. 人才流入与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内部移民的证据[J]. 经济学报,2021,(4):181-206. [9] 韩凤芹,蔡佳颖. 引才政策、空间溢出与创新提升——基于城市空间异质性的实证[J]. 科学学研究,2022,(12):2138-2149. [10] 袁然,魏浩. 国际人才流入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94-206. [11] 金智,彭辽. 地方人才引进政策与公司人力资本[J]. 金融研究,2022,(10):117-134. [12] Davis D.R.,Dingel J. I. A Spatial Knowledge Econom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9,109(1):153-170. [13] 罗思平,于永达. 技术转移、“海归”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2,(11):124-132. [14] 韩立新,姜雨辰. 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跨境协作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56-165. [15] Roback J.Wages,Rent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2,90(6):1257-1278. [16] 张明昂,施新政,纪珽. 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大学扩招的证据[J]. 世界经济,2021,(2):23-47. [17] Duffy J.,Chris P.,Fidel P.Capital-Skill Complementarity?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Countrie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4,86(1):327-344. [18] Glaeser E.L.,Kallal H. D.,Scheinkman J. A.,et al. Growth in C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6):1126-1152. [19] 方军雄. 劳动收入比重,真的一致下降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发现[J]. 管理世界,2011,(7):31-41+188. [20] 沈宏亮,宋思萌,李杰. 数字化、要素偏向性与行业劳动报酬份额[J]. 当代财经,2022,(12):16-26. [21] Chetty R.,Looney A.,Kroft K.Salience and Tax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99(4):1145-1177. [22] 宋弘,孙雅洁,陈登科. 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评估——来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研究[J]. 管理世界,2019,(6):95-108. [23] 王雄元,黄玉菁. 外商直接投资与上市公司职工劳动收入份额:趁火打劫抑或锦上添花[J]. 中国工业经济,2017,(4):135-154. [24] 毛新述,于娜. 产品市场竞争与商业类国有企业创新[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2):52-62. [25] 刘啟仁,赵灿. 税收政策激励与企业人力资本升级[J]. 经济研究,2020,(4):7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