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井远,赵合云,朱翠华. 减税激励与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基于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准自然实验[J]. 当代财经,2023,(10):44-57. [2] 苏国灿,童锦治,魏志华,等. 中国间接税税负归宿的测算:模型与实证[J]. 经济研究,2020,(11):84-100. [3] 周燕. 效率税制:中国经验的启示[J]. 学术研究,2021,(9):81-92+177. [4] James K.The Rise of the Value-Added Tax[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 [5] 鲁建坤,李永友. 超越财税问题: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中国财政体制垂直不平衡[J]. 社会学研究,2018,(2):62-87+243-244. [6] Xu Y.Putting the“Value Added”in China’s VAT[J]. Tax Notes International,2010,58(6): 487-497. [7] Bird R.,Gendron P.The VAT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al Countries[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8] Crawford I.,Keen M.,Smith S.Value Added Tax and Excises[M]// Mirrlees J.,Adam S.,Besley T.,et al. Dimensions of Tax Design: The Mirrlees Review.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9] 杨红伟. 超越控制的秩序:分税制产生的政治学分析[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10] 吕炜,靳继东. 从财政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 中国社会科学,2022,(11):165-184+208. [11] 马国川.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2] 周飞舟. 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13] 刘守刚. 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近现代中国财政转型与政治发展[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4] 韩绍初. 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增值税[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15] 楼继伟. 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J]. 财政研究,2019,(2):3-29. [16] 林光彬. 财局与政局: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7] 张欣,陈烨. 增值税理论探讨:为什么说生产型增值税才是中性的[J]. 财政研究,2009,(4):50-57. [18] 李时宇. 中国税制改革:迈向统一市场的步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19] 谷成. 财政分权与中国税制改革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0] 叶姗. 税权集中的形成及其强化:考察近20年的税收规范性文件[J]. 中外法学,2014,(4):782-799. [21] 陶青德,王建平. 从两个积极性原则审视“营改增”对央地财政关系的影响及调整[J]. 宁夏社会科学,2017,(4):81-90. [22] 付敏杰. 国家治理与财政分权的政治原则[J]. 社会发展研究,2020,(4):134-150+240. [23] 侯卓,黄家强. 中国税权配置的内在逻辑与规范理路——控权论和授权论的融贯分析[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2):112-119. [24] 徐妍. 欧盟税法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 [25] 王婷婷. 我国增值税收入地区分享不均衡问题的再思考[J]. 当代财经,2021,(5):28-39. [26] 杨志勇. 以有效提供地方公共服务为中心:从健全地方税体系到健全地方政府融资体系[J]. 国际税收,2021,(9):20-25. |